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27 22:4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起步的背景:2、政府措施:
3、文革前的科技成就:表现,地位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2、提出: 3、意义: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2、表现:3、意义:
第三节:科技的发展与成就
第一环节:速读课本,迅速构建知识网络,完成对主干知识的初次记忆。
1、起步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平低。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2、政府措施:
(2)成立科研机构
(3)壮大科研队伍
(4)编制远景规划
(1)建立发展方针
“自力更生”
中国科学院、
国家科技委
归国“游子”、
政府培养
3、文革前的科技成就:
《十二年》
(1)表现:
国防科技
医学:
农业:
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年)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年)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
(2)地位:
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3、文革前的科技成就: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1)文革使科技受挫;
(2)文革后,邓小平复出,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4)一系列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相继出台并实施;
2、提出:
1988年9月 邓小平
3、意义:
(1)这个重要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2)它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它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3)1978年两次会议召开: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1)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2、表现:
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1)核技术:
是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2)空间技术:
是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并走向国际市场。
(3)运载火箭:
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4)信息技术:1983年… 2002年… …
(5)生物工程:
在推动… …的同时,也建立起… …
3、意义:综合国力,现代化
第二环节——主干知识强化记忆。请再次回忆本节基础知识,并能迅速而准确的背诵出知识网络。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起步的背景:
2、政府措施:
3、文革前的科技成就:表现,地位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2、提出:
3、意义: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2、表现:
3、意义:
第三环节——结合图片和补充材料,加深对主干知识的理解记忆.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闭关政策等原因,中国古代科技开始停滞。
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更是远远落后与世界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各抒己见
有人提出:中国热爱和平,而研究核武器这不是和我们的初衷相违背吗?何况如果那时把研究核武器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我们的父辈不会那么穷。你怎么看待这种观念?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4、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3、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新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保证;
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科技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吸收人类文明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并在创新中求发展;
总结得失
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加强了中外交流;
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促进了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对本节你有哪些学史感悟?
感悟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
感悟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可以兴国。
感悟三: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感悟四: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成 行动,让中国感动世界!
感悟五:……
吴阶平(泌尿外科)
华罗庚(数学)
钱学森(空气动力学)
李四光(地质力学)
邓稼先(核物理学)
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
      开拓者
钱学森
他是谁 ________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科学无国界,学者却有自己的祖国!
他是谁 ________
邓稼先
学思之窗: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猜一猜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中华第一星——“东方红—1”号卫星
1965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世界粮食基金会将本年度世界粮食奖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该奖项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荣誉。
2001年,袁隆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什么是863计划?
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央批准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第一个全面、规范、长期的系统计划,有力协调和推动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什么是火炬计划?
民用核技术的发展——核电厂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浙江秦山核电站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时间 成就 地位
1958年 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建成 标志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首次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卫星
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世界首次
1980年 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标志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1983年 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首次研制出每秒运算1亿次的计算机
1984年 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发射成功
2001—2002年 完成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
2002年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2003年 神州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标志中国的航天和运载火箭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05年 神州6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请思考: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又如何努力将现代科学引入中国?结果怎样?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结果是促进了我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但仍处于落后地位,也没有改变中国“弱国无外交”的社会地位。
原因:
洋务派学西方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因而不能改变中国落后的面目。
资产阶级学西方先进科技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
启示: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除了向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外,最根本的是要获得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1、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D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第四环节:课堂学习效果检测。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下列史实中的错误在于不尊重科学的是:
A 人民公社运动
B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批判彭德怀
3、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88年
  D 1990年
4、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D 籼型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
1、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D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下列史实中的错误在于不尊重科学的是
A 人民公社运动
B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批判彭德怀
4、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D 籼型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
5、2001年12月初,我国第一条铋系高温超导体材料生产线在北京建成并正式投产,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超导材料技术并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先进国家之一,这种超导材料从研制开发到成功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