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与朱元思书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把握。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D.作者在第三段写山中的各种声音,是为了表现大自然中生命的景象,表现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为后面写“息心”作铺垫,并不是为了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故选D。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夸张)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拟人)
D.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对偶)
【答案】D
【解析】
D项: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3.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蝉则千转不穷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把握。ABD三项没有通假字。C项:“转”同“啭”鸟婉转地叫。
4.下列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佛印绝类弥勒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案】D
【解析】
【详解】
“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解释为:停止;A项的“绝”解释为:妙到极处;B项的“绝”解释为:很像;C项的“绝”解释为:断绝;D项的“绝”解释为:停止。故选D。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解答时根据各个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判断。A.“千丈见底”运用了夸张的修辞;B.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C.此句没有运用修辞;D.
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故选C。
6.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读古今异义词语的辨析能力,要注意在句子翻译的基础上分析作答即可。C.“天山”在文中的意思是天和山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天山”是山名,位于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欧亚大陆腹地,天山东西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化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发生变化等。
7.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文:(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奔流而下。
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译文: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答案】B
【解析】B项: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快马。注意“奔”的翻译。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答案】C
【解析】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g)
C.嘤嘤成韵(yīng)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
【答案】B
【解析】B.
互相轩邈(xuān)
【点睛】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10.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句意:那些整天忙碌于正事的人,望见这清幽的山谷,也会留连往返,可知C句的朗读节奏为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点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
二、填空题
11.解释加点字
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
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
【答案】逆流而上
向远处伸展
【详解】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溯”意思是“逆流而上”,“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远处伸展的意思。
12.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字____________,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时称“____________”。
(2)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既表现了富春江两岸高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吴均
南朝梁
叔庠
吴均体
(2)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3)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吴均(469~521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为文清拔,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为时人仿效,号称“吴均体”。统观“自富阳至桐庐”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沿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描写山中景物,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作者出身贫寒,为人耿直,一生较坎坷,曾遭到焚书免职处分,在其他写景诗文中,也常流露这种不平心情绪。
13.文学常识填空。
吴均,字叔庠,____________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____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
【答案】南朝齐梁
吴均体
【详解】
此题是对学生文学常识识记的考查。做此类试题,只有注意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有时候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频繁识记。
三、句子默写
14.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2)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别业》)
(3)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6)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8)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答案】岂不罹凝寒
坐看云起时
独怆然而涕下
折戟沉沙铁未销
举杯消愁愁更愁
同是宦游人
蝉则千转无穷
骈死于槽枥之间(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详解】
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古诗文默写
(1)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来表现自己安贫乐道、不慕虚荣的磊落胸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_________。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_______。
(5)贺铸的《青玉案》中写到“一川烟草,____________
,梅子黄时雨。”
(6)_________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
【答案】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直挂云帆济沧海
俶尔远逝
天涯若比邻
满城风絮
经纶世务者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详解】
试题分析:要正确填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记清诗文的原句,避免张冠李戴;理解诗句的意思,以便能按要求写出诗句;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理解题干材料及用意,弄清楚具体的题型要求。2—6小题根据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回答即可。1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识记全诗,然后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句子。小题1注意“戚戚、汲汲”的写法。小题3注意“俶”的写法,小题4注意“邻”的写法。小题5注意“絮”的写法。古诗文和现代诗文名句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6.按课文原句填出正确的句子来。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_________。《五柳先生传》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过零丁洋》
(4)________,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___________________。《山坡羊
潼关怀古》
(6)海内存知己,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表达热泪纵横之态,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行到水穷处,_________。《终南别业》
(9)人生在世不称意,_________。《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0)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做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好读书
不求甚解
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愿人长久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天涯若比邻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坐看云起时
一阵烟
一撮灰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纶、窥、反、甚、汗、涯、悠、怆、涕、扁、撮,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四、语言表达
17.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答案】(1)(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3)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4)(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从”,顺,随;“东西”,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戾”,至;“好”,美丽的;“韵”,和谐的声音。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______)
(2)猛浪若奔(______)
(3)互相轩邈(______)
(4)经纶世务者(______)
(5)皆生寒树(______)
(6)蝉则千转不穷(______)
(7)窥谷忘反(______)
【答案】(1)顺、随(2)飞奔的马(3)向高处和远处伸展(4)筹划(5)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6)通“啭”,鸟叫声(7)通“返”,返回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奔”是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转”是通假字,通“啭”,鸟叫声;“反”是通假字,通“返”,返回。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
从:跟、随
B.猛浪若奔
奔:奔跑
C.鸢飞戾天者
戾:至、到达
D.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猿则百叫无绝
学而不思则罔
B.与朱元思书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经纶世务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猛浪若奔
呆若木鸡
21.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山光水色的具体特点。
C.第②段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江水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③段先写群山静态美,再写各种声音,以静写动,体现了山中的热闹与生机。
【答案】
19.B
20.B
21.D
【分析】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B.“猛浪若奔”的“奔”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飞奔的骏马”,并非“奔跑”;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A.连词,可不译/连词,可不译;
B.动词,给/动词,参与,这里指“欣赏,领略”;
C.代词,译为“……的人”/代词,译为“……的人”
D.副词,好像/副词,好像;
故选B。
2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能力。
D.第③段是先写群山动态美,化静为动,“负势竞上”和“争高直指”都是作者赋予群山动感的表现,并非静态美;
故选D。
【点睛】
参考译文:
与朱元思书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负:依凭,凭借)
B.猛浪若奔(奔:飞奔)
C.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D.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
2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望峰息心
北山愚公长息曰(《愚公移山》)
B.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
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
D.蝉则千转不穷
山穷水尽疑无路
(《游山西村》)
2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突显了富春江江水的特色。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选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的高雅志趣。
【答案】
22.B
23.C
24.D
【分析】
22.
本题考查对实词的理解。
B.猛浪若奔:凶猛的巨浪好像飞奔的马。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故选B。
23.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息:动词,平息/动词,叹息;
B.绝:形容词,绝妙/动词,消失,断绝;
C.俱:都是副词,全、都;
D.穷:动词,断,停止/形容词,穷尽;
故选C。
24.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D.《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文,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两者并非一去一往,一唱一和,而是写给不同对象的不同文章。两篇文章都写出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心情,不过,《与朱元思书》没有表现出“与知音共赏美景的趣味”,而是表达了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人生志趣。故选D。
【点睛】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相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央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山共色
共:同样,同样的
B.皆生寒树
寒:寒冷
C.负势竟上
上:向上
D.望峰息心
息:平息
2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相与步于中庭
B.经纶世务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C.蝉则千转不穷/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D.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
2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B.第②段描写动静结合,写出了水之清,水之深,水之变换,突出了上文中的“异”字。
C.第③段先写群山静态美,再写各种声音,以静写动,体现了山中的热闹与生机。
D.选文写最视角多样,有俯视,有平视,有仰视,还有远眺,增强了写景的层次性。
【答案】
25.B
26.B
27.C
【详解】
1.B.错误,句意: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寒,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意。故选B。
2.A.给/“相”和“与”连用,共同,一起;
B.都是“……的人”;
C.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就;
D.从/如果;
故选B。
3.C.“以静写动,体现了山中的热闹与生机”错误,应是: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故选C。
【点睛】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8.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从流飘荡
从:跟、随
B.鸢飞戾天者
戾:鸣叫
C.经纶世务
经纶:筹划、治理
D.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马
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经纶世务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自康乐以来
C.实是欲界之仙都/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与朱元思书/念无与为乐者
3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和厌弃尘俗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分”的部分先写山后写水,详写水略写山,但都围绕“独绝”二字展开。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
【答案】
28.B
29.A
30.C
【分析】
28.
B.句意:极力追求名利的人。戾,至、到达。故选B。
29.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的人\……的人;
B.动词,认为\连词,表时间;
C.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D.动词,给\连词,和;
故选A
30.
C.本文按总分的结构安排,分的部分先写“水”,略写。后写“山”,详写。故选C。
【点睛】
译文: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猛浪若奔
②鸢飞戾天者
3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
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33.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
31.①飞奔的马
②至,到达
32.C
33.①(那些山)凭依(高峻的)地势竞相向上,(好像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延伸。
②(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详解】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戾,至,到达。
2.A.表示约数/赞同;
B.停止/独一无二;
C.都是“看见”;
D.好像/还;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②经纶,筹划、治理;窥,看;反,通“返”,返回。
【点睛】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①谢病②,还觅薜萝③。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④;幽岫⑤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⑥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⑦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⑧。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
①去月:上月。②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③薜萝:薜荔与女萝。后世以称隐者之居。④限日:遮挡阳光。⑤岫:山洞。⑥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⑦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⑧竹实:隐士所食之物。
3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负势竞上
(2)互相轩邈
(3)蝉吟鹤唳
(4)岂徒语哉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6.(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请任选(甲)(乙)两文中的一则短文,找出原文中的一个语句并简要分析。
37.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34.(1)凭借 (2)高 (3)鸣叫 (4)怎么,难道
35.(1)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这里已经具备。
36.【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竞”是争着的意思,“争”是争夺的意思,这两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它们以生命和动态。
【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争”“含”“蓄”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
37.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意近即可)
【分析】
34.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
(1)句意思是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凭借。
(2)句意思是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这里时动词,往高处伸展。
(3)句意思是蝉鸣鹤叫。唳:鸣叫。
(4)句意思是岂是虚言啊。岂:怎么,难道。
35.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急湍:湍急的流水;甚箭:比箭还快;猛浪:凶猛的波浪;若,像;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所资,所需要的物品;于斯,在这里;已办,已经具备。
36.
本题考查写法。“化静为动”是把静物显示出动态的一种表现手法。
甲文“化静为动”的句子: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描写群山的高峻,本是静景,“竞”是争着的意思,“争”是争夺的意思,这两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化静为动,高山凭借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千百座山峰。赋予了群山以生命和动态。
乙文“化静为动”的句子: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这句话描写峭壁云霞缭绕,山峰遮住太阳;洞穴充满云雾,深谷小溪潭水翠绿。这是优美的静景,“争”“含”“蓄”等动词的运用,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
37.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甲文: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描写自然山水之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乙文:作者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石门山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托病辞官后归隐的志趣。“仁智所乐,岂徒语哉”表达了作者摆脱官场的羁绊所获得自由的满足,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喜爱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综合分析,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点睛】
甲文参考译文: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两岸的高山上,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借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千百座山峰。
乙文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多,隐士所食之物丰饶。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文言文语段阅读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丙)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的《三峡》)
38.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1)林寒涧肃_______
(2)属引凄异_______
(3)窥谷忘反_______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
3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0.(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丙)文中写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
41.(甲)文采用________构行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丙)文采用________结构行文,先后给人以山高、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________之情。
42.(甲)(乙)(丙)三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案】
38.
肃杀,凄寒
连接
同“返”,返回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9.(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2)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3)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很有趣味。
40.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1.
总分总
总分
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42.《答谢中书书》:猿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与朱元思书》:猿鸣以闹写静衬托山林的幽静。《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分析】
38.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肃,古今异义词,肃杀,凄寒;属,古今异义词,连接;反,通假字,同“返”,返回;与,古今异义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39.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自,自从;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2)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窥,看;反,通“返”,返回。(3)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很。
40.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找到描写山峰的句子,从中找到动词提炼即可。根据“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分析,作者用概括的语言写出那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负势竞上”,视线由低往高移动:“互相轩邈”,视线向远处发展,视线扩展到座座高山:“争高直指”,再从局部扩展到整体。“竞上”、“互相”、“争高”,无生命的山,无不奋发向上,描绘出层峦迭峰种种奇特的雄姿。丙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山之“高”。
41.
考查对文言文结构和情感的分析。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写。然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山水之美。最后再次总结,与首句相呼应,所以结构是总分总,表达了作者对山川之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丙文,第一段总写三峡山水的特点,然后以季节为
序,细致描写三峡美景。所以结构是总分形式,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4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接下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文中主要表现山川之自然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渲染了清晨生机勃勃的热闹气氛,表现作者心情的愉悦。乙文,“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从听觉角度展现山林的奇美幽静。丙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的秋天的特点是凄涼,写秋峡用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天三峡的特色。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丙: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43.下列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B.沿溯阻绝
溯:顺流而下。
C.虽乘奔御风
虽:即使。
D.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44.下列对两个语段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一)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语段(二)就出自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C.两个语段都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不同,语段(一)以“不见曦月”来写树之葱茏,语段(二)以“有时见日”来写山之高大。
D.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个语段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45.将语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6.两个语段都描写了猿鸣。请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案】
43.B
44.C
45.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46.语段(一)中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表现了三峡秋天的凄婉美。语段(二)中写猿鸣与泉声、鸟鸣、蝉鸣,从听觉角度入手,描写了富春山优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陶醉于美好景象的愉悦之情。
【分析】
43.
B项,“沿溯阻绝”句意为: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溯:逆流而上。
44.
C项,“语段(一)以‘不见曦月’来写树之葱茏,语段(二)以‘有时见日’来写山之高大”有误,语段(一)以“不见曦月”来写山高峡深,语段(二)以“有时见日”来写树之葱茏。
45.
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奔:动词作名词,奔腾的骏马。
46.
阅读文本可知,语段(一)中,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体现出猿鸣的“凄异”,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语段(二)中,作者描绘了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高唱,山猿长啼。山林百间交汇,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突出了富春江景色的优美,表达了作者陶醉于美好景象的愉悦之情。
古文阅读,完成下面各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乙]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宜都记》节选)
[注释]①形容:形体和状态。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③冬春:冬春之交。
4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互相轩邈(高)
B.鸢飞戾天者(代词,……的人)
C.而两岸高山重嶂(连词,不译)
D.绝壁或千许丈(或许)
4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最象。
C.[甲][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D.[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分别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景观,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49.把甲乙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50.[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答案】
47.A
48.D
49.①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②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50.侧面烘托的句子:用“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来烘托山之高;用“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烘托三峡秋景的清寒幽静。
【详解】
1.A.句意: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邈”在这里是“向远处伸展”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故选A。
2.D.【乙】文只是单纯的写景游记类散文,并没有托物言志,没有寄托“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和句子整体句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句子原文的整体意思,并对重点实词、虚词有准确的把握。注意:
①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若,好像;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②泠泠,拟声词,清越的声音;绝,
停止。
4.考查赏析句子的写作手法。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乙】文,“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正面写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侧面烘托山的高大,遮天蔽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通过写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烘托三峡秋景的清寒幽静。
【点睛】
译文:
【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宜都记里说:“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②。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5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
(2)夕日欲颓
(3)猿则百叫无绝
(4)横柯上蔽
5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沉鳞竞跃 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5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51.(1)消散(2)落下(3)停止(4)在上面
52.B
53.(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54.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解析】
5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古今异义词,消散。
(2)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古今异义词,坠落。
(3)句意: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绝:停止。
(4)句意: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52.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备:具备,具有/详尽;
B.鳞:都代指“鱼”;
C.作:发出/奋起,指有所作为;
D.见:看见/引见;
故选B。
53.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
(1)自:从;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复: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者:……的人。
(2)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窥:看;反:通“返”,返回。
54.
本题考查对两文主题的分析。《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热爱自然,娱情山水的思想。《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结合本文的主旨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夹江两岸的高山上,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①。龙井②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④,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⑤,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秦观《淮海集》)
注释:①会稽:今浙江绍兴。②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③
篮舆:竹轿。④
惠因涧:山涧名。
5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猿则百叫无绝
绝巘多生怪柏
B.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
C.蝉则千转不穷
石又再转
D.急湍甚箭
缀行甚远
5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1)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2)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57.面对富春江畔的秀山丽水,作者不禁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请找出这句话,并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58.乙文中称山中“皆寂不闻人声”,又说“流水激激悲鸣”,是否前后矛盾?
【答案】
55.B
56.(1)于是(我)离开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
(2)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57.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作用:在描写中穿插了议论,更加衬托了景色的怡人,暗含对尘世生活的厌弃,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意,作者自述心志,含蓄表达出爱慕美好自然、渴望归隐山林,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58.不矛盾。作者以声衬静,用流水悲鸣来衬托龙井亭周边月夜的寂静肃穆,表现作者对这清幽氛围的喜爱。
【详解】
1.A.停止/极高;
B.都是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C.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转动;
D.胜过,超过/很;
故选B。
2.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①句重难点词语有:遂,于是,就;策杖,拄着手杖;并湖,沿湖。
②句重难点词语有:始,才;谒,拜见;明日,第二天;乃,便。
3.考查对文段表达方式及作用的理解。甲文描写山中景物,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意谓大自然的伟大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因此,这句话既写奇景,又抒感慨。含蓄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渴望归隐林泉,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4.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这一句是作者“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这里通过水流悲怆的声响,反衬了周围环境的安静。可以想象出,深木树林中,隐隐闪着火光,两三户人家坐落在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境界。由此表达了作者对此地美景的喜爱之情,又透漏出内心的欢愉。所以是不矛盾的。
【点睛】
译文:
【甲】: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的晴空和山峰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淡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泉水拍打在山石上,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像老鹰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乙】: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再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了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离开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我们)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洗脚,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wǎng)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tiáo)②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bò)③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①辋水:车轮状的湖水。②轻鯈:即白,鱼名。③黄檗,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
5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鸢飞戾天者
戾:_____
(2)与山僧饭讫而去
饭:_________
60.下列语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D.然/是中/有深趣矣
6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62.两文描写景物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甲)文中一“______”字最能概括景物的妙处;[乙]文中一“____________________”字最能表现作者的感受。
63.甲乙两文在写景中都寄托中作者丰富的情感。甲文结尾处的议论意在表达作家_______的人生态度;乙文结尾处的想象意在
____________。
【答案】
59.
(1)至(到达)
(2)吃饭
60.C
61.(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2.
【甲】绝
【乙】趣
63.
【甲】文:鄙弃功名利禄,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或者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和避世退隐
)
【乙】文:想像春光的优美动人,期盼友人春天能够前来同游故山。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①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戾:至(到达)。
②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2.C.“复与疏/钟相间”错误,根据句意: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改为:复与/疏钟相间。故选C。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经纶,筹划、治理;窥,看;反,通“返”,返回。
4.考查对文章写景特点的理解。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第二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绝”字展开生发和描摹。乙文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着浓厚的游兴,还能敏锐地预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临,他已开始品味到未来的深趣,这说明山中人王维正是那种“天机清妙者”,即对自然风光有浓厚的兴趣,“趣”最能表现作者的感受。
5.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甲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乙文,王维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辋川隐居,在隐居生活中他经常和野老共话桑麻,同朋友饮酒赋诗,与山僧谈经论道,在这些人中,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侣,早在移居辋川之前,他们就一同在终南山隐居。王维希望裴迪来年春天能够前来,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唤对方,期盼友人春天能够前来和他一同游故山。
【点睛】
译文
甲文,风停,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的晴空和山峰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急流的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泉水拍打在山石上,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千百遍的啼叫不绝。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乙文,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第12课
与朱元思书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夸张)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拟人)
D.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对偶)
3.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蝉则千转不穷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下列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佛印绝类弥勒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7.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文:(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奔流而下。
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译文: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g)
C.嘤嘤成韵(yīng)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
10.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二、填空题
11.解释加点字
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
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
12.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字____________,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时称“____________”。
(2)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既表现了富春江两岸高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学常识填空。
吴均,字叔庠,____________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____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
三、句子默写
14.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2)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别业》)
(3)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6)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8)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15.古诗文默写
(1)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来表现自己安贫乐道、不慕虚荣的磊落胸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_________。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_______。
(5)贺铸的《青玉案》中写到“一川烟草,____________
,梅子黄时雨。”
(6)_________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
16.按课文原句填出正确的句子来。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_________。《五柳先生传》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过零丁洋》
(4)________,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___________________。《山坡羊
潼关怀古》
(6)海内存知己,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表达热泪纵横之态,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行到水穷处,_________。《终南别业》
(9)人生在世不称意,_________。《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0)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做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17.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______)
(2)猛浪若奔(______)
(3)互相轩邈(______)
(4)经纶世务者(______)
(5)皆生寒树(______)
(6)蝉则千转不穷(______)
(7)窥谷忘反(______)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
从:跟、随
B.猛浪若奔
奔:奔跑
C.鸢飞戾天者
戾:至、到达
D.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猿则百叫无绝
学而不思则罔
B.与朱元思书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经纶世务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猛浪若奔
呆若木鸡
21.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山光水色的具体特点。
C.第②段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江水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③段先写群山静态美,再写各种声音,以静写动,体现了山中的热闹与生机。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负:依凭,凭借)
B.猛浪若奔(奔:飞奔)
C.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D.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
2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望峰息心
北山愚公长息曰(《愚公移山》)
B.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
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
D.蝉则千转不穷
山穷水尽疑无路
(《游山西村》)
2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突显了富春江江水的特色。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选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的高雅志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相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央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山共色
共:同样,同样的
B.皆生寒树
寒:寒冷
C.负势竟上
上:向上
D.望峰息心
息:平息
2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相与步于中庭
B.经纶世务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C.蝉则千转不穷/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D.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
2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B.第②段描写动静结合,写出了水之清,水之深,水之变换,突出了上文中的“异”字。
C.第③段先写群山静态美,再写各种声音,以静写动,体现了山中的热闹与生机。
D.选文写最视角多样,有俯视,有平视,有仰视,还有远眺,增强了写景的层次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8.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从流飘荡
从:跟、随
B.鸢飞戾天者
戾:鸣叫
C.经纶世务
经纶:筹划、治理
D.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马
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经纶世务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自康乐以来
C.实是欲界之仙都/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与朱元思书/念无与为乐者
3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和厌弃尘俗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分”的部分先写山后写水,详写水略写山,但都围绕“独绝”二字展开。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猛浪若奔
②鸢飞戾天者
3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
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33.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①谢病②,还觅薜萝③。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④;幽岫⑤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⑥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⑦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⑧。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
①去月:上月。②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③薜萝:薜荔与女萝。后世以称隐者之居。④限日:遮挡阳光。⑤岫:山洞。⑥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⑦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⑧竹实:隐士所食之物。
3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负势竞上
(2)互相轩邈
(3)蝉吟鹤唳
(4)岂徒语哉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6.(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请任选(甲)(乙)两文中的一则短文,找出原文中的一个语句并简要分析。
37.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语段阅读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丙)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的《三峡》)
38.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1)林寒涧肃_______
(2)属引凄异_______
(3)窥谷忘反_______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
3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0.(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丙)文中写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
41.(甲)文采用________构行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丙)文采用________结构行文,先后给人以山高、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________之情。
42.(甲)(乙)(丙)三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43.下列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B.沿溯阻绝
溯:顺流而下。
C.虽乘奔御风
虽:即使。
D.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44.下列对两个语段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一)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语段(二)就出自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C.两个语段都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不同,语段(一)以“不见曦月”来写树之葱茏,语段(二)以“有时见日”来写山之高大。
D.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个语段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45.将语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6.两个语段都描写了猿鸣。请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古文阅读,完成下面各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乙]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宜都记》节选)
[注释]①形容:形体和状态。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③冬春:冬春之交。
4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互相轩邈(高)
B.鸢飞戾天者(代词,……的人)
C.而两岸高山重嶂(连词,不译)
D.绝壁或千许丈(或许)
4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最象。
C.[甲][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D.[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分别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景观,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49.把甲乙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50.[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②。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5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
(2)夕日欲颓
(3)猿则百叫无绝
(4)横柯上蔽
5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沉鳞竞跃 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5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①。龙井②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④,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⑤,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秦观《淮海集》)
注释:①会稽:今浙江绍兴。②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③
篮舆:竹轿。④
惠因涧:山涧名。
5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猿则百叫无绝
绝巘多生怪柏
B.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
C.蝉则千转不穷
石又再转
D.急湍甚箭
缀行甚远
5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1)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2)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57.面对富春江畔的秀山丽水,作者不禁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请找出这句话,并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58.乙文中称山中“皆寂不闻人声”,又说“流水激激悲鸣”,是否前后矛盾?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wǎng)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tiáo)②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bò)③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①辋水:车轮状的湖水。②轻鯈:即白,鱼名。③黄檗,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
5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鸢飞戾天者
戾:_____
(2)与山僧饭讫而去
饭:_________
60.下列语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D.然/是中/有深趣矣
6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62.两文描写景物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甲)文中一“______”字最能概括景物的妙处;[乙]文中一“____________________”字最能表现作者的感受。
63.甲乙两文在写景中都寄托中作者丰富的情感。甲文结尾处的议论意在表达作家_______的人生态度;乙文结尾处的想象意在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