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昆明的雨 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昆明的雨 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1 20:49:10

文档简介

第17课
昆明的雨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孟夏(mèng)
花骨朵(gū)
细碎(suì)
B.扳尖(bān)
德熙(xī)
逛菜市(guàng)
C.吆唤(yāo)
乒乓(pāng)
鸡(zōng)
D.一碟(dié)
柔和(hé)
井冈山(gǎng)
2.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封,下面便是一片仙人等,一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莱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A.dǎo

quān

B.dào

juàn

C.dào

quān

D.dǎo

juàn

3.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辟邪(xié)
鸡(cóng)
饱涨(zhǎng)
牛肝菌(jūn)
B.鲜腴(yú)
炽红(zhì)
屋檐(yán)
黄闷鸡(mèn)
C.八卦(guà)
绿釉(yòu)
吆唤(yāo)
密匝匝(zā)
D.篱巴(lí)
缅桂(miǎn)
暮年(mò)
花骨朵(gū)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避邪(xié)
鲜腴(yú)
旺盛(wàng)
B.炽红(chì)
寡妇(guǎ)
蟹肉(xiè)
C.缅甸(miǎn)
绿釉(yóu)
密匝匝(zā)
D.菌子(jùn)
扳尖(bān)
翅膀(chì)
5.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及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鲜腴
(yú)
密匝匝(zā)
八卦
篱笆
B.绿釉(yóu)
乍一看
(zhà)
幕年
吆唤
C.炽红(chì)
择净
(zé)
苔痕
避邪
D.缅甸(
diàn)
花骨朵
(gū)
碟子
黄闷鸡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_________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2)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___________可见。
(3)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___________了。
A.的确
到处
温柔
B.确实
到处
柔和
C.确实
随处
柔和
D.的确
随处
温柔
7.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欣赏之情。)
B.淄博山水如画。如果说博山、淄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桓台马踏湖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淄博的山水之美,同时又区分了“博山、淄川、沂源”与“桓台马踏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C.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可供借鉴的多个角度。)
D.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B.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C.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D.昆明的雨季是如少女的眼睛般明亮的,丰满而使人动情的。
9.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句子中“更加柔和”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昆明的杨梅很大”一句中“很”是副词。
C.“这个名字起得真好”一句中补语为“真好”。
D.“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中“在我心中”作谓语。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聪明可爱的雨柔说起表演来真是滔滔不绝,直叫主持人张目结舌。
B.初春,云南昆明的杜鹃开得正盛,密集的杜鹃花形成了连绵不断的“花海”。
C.这片昆明的花海呀,美得让人故步自封。
D.读书,仿佛与许多境界高、情味深的人交友,从他们的文字里,又能获得许多人生经验。
1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乐。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①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
②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③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④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
⑤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
⑥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
A.⑤②①③④⑥
B.④⑥②⑤③①
C.④⑥⑤②①③
D.⑤③①②④⑥
12.12.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绛写的《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文中的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老实厚道、知恩必报、讲仁义、讲感情的善良的人。
B.《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C.《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竺可桢,它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D.岱宗,即泰山,旧时认为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山所宗,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便写出了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1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学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师生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删去“和事故隐患都”)
B.—根稻草丟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大闸蟹上却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把“可以”前面的“不”删去)
C.《朝花夕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撰写的一部散文集。(把“的作者”删去)
D.自6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把“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调换位置)
14.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B.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C.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D.密咂咂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台痕一寸深。浊(zhuò)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B.密匝(zhā)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C.雨季则有青头菌(jùn)、牛肝菌,味极鲜腴。
D.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yé)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B.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皆舌。
C.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棉不断,下起来没完……
D.密匝匝的细粹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17.17.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在途的寒冬。
C.都市里的升沉荣辱,振颤着长期迟顿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D.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18.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
19.文学常识填空。
(1)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代表作品有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本课中的诗句“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分别出自
_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2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乍(

鲜腴(
) 
篱笆(

扳尖(
)???
缅桂(
)?
绿釉(
)?
青头菌(

辟邪(
)?
八卦(
)?
吆喝(

暮年(
)?
一碟(
)???
饱涨(
)?
苔痕(
)?
密匝匝(

21.请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末端(

鲜腴(

气闷(

八卦(

晕倒(

鸡(

吆喝(

檐下(

缅甸(

苔痕(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昆明的雨
汪曾祺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②“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权鲜腴。”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
④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⑤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⑦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莱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⑧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茵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⑨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雨水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注:比丘尼,佛教指尼姑)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⑩我想念昆明的雨。
22.文章开篇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的原因是__________。
23.作者借用________这些带有昆明特点之物,表达了对昆明的思念之情。
24.作者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句中“情味”的指的是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昆明的雨
汪曾祺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②我想念昆明的雨。
③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④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⑤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⑥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莱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⑦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
⑧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⑨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⑩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予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注:比丘尼,佛教指尼姑)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25.本文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26.汪曾祺先生散文的语言风格多是简洁洗练内容却隽永多味,试赏析文中画线的两处。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27.文章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你对作者所说的“情味”的理解。
28.结尾段作者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试分析这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昆明的雨
汪曾祺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②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
④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⑤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⑦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莱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⑧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茵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他跳下去把鸡?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随处可见。有一种茵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⑨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⑩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作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我想念昆明的雨。
29.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30.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31.第③段和第⑩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32.《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并分析文中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密码
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②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
④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⑤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进入悠远的梦乡。
⑥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梁,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
⑦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
⑧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可是人呢?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浸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
⑨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做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⑩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
?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文/蔺丽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3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至④段的内容。(16个字以内)
34.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①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②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两个加点词表达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请简要分析)
35.文章以“故乡的密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6.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
37.选文最后一句话“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请你结合前文,写出“我”“黯然神伤”的原因。
阅读《昆明的雨》(有删减),完成答题。
①我想念昆明的雨。
②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③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④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⑤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⑥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⑦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⑧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⑨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
⑩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38.抓住文中相关语段的关键词句,概括昆明雨季的特点?
39.文章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写了自己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0.品读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体会其写法与作用。
41.文章用“我想念昆明的雨”作结,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课内阅读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②“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
④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⑤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⑦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莱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⑧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垒,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⑨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⑩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予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注:比丘尼,佛教指尼姑)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42.本文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43.分析文中第⑨和第?段的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44.第③段和第?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第17课
昆明的雨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孟夏(mèng)
花骨朵(gū)
细碎(suì)
B.扳尖(bān)
德熙(xī)
逛菜市(guàng)
C.吆唤(yāo)
乒乓(pāng)
鸡(zōng)
D.一碟(dié)
柔和(hé)
井冈山(gǎng)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D项注音有误。“冈”应读gāng。
2.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封,下面便是一片仙人等,一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莱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A.dǎo

quān

B.dào

juàn

C.dào

quān

D.dǎo

juàn

【答案】C
【解析】
【详解】
“倒”读“dào”,“辟”读“bì”,“圈”读“quān”,“笆”读“bā”。故选C。
3.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辟邪(xié)
鸡(cóng)
饱涨(zhǎng)
牛肝菌(jūn)
B.鲜腴(yú)
炽红(zhì)
屋檐(yán)
黄闷鸡(mèn)
C.八卦(guà)
绿釉(yòu)
吆唤(yāo)
密匝匝(zā)
D.篱巴(lí)
缅桂(miǎn)
暮年(mò)
花骨朵(gū)
【答案】C
【详解】
A.鸡(cóng)——(zōng),
牛肝菌(jūn)——(jùn);
B.炽红(zhì)——(chì),黄闷鸡——黄焖鸡;
D.篱巴——篱笆,
暮年(mò)——(mù);
故选C。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避邪(xié)
鲜腴(yú)
旺盛(wàng)
B.炽红(chì)
寡妇(guǎ)
蟹肉(xiè)
C.缅甸(miǎn)
绿釉(yóu)
密匝匝(zā)
D.菌子(jùn)
扳尖(bān)
翅膀(chì)
【答案】C
【解析】
【详解】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C项,“釉”应读“yòu”。
5.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及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鲜腴
(yú)
密匝匝(zā)
八卦
篱笆
B.绿釉(yóu)
乍一看
(zhà)
幕年
吆唤
C.炽红(chì)
择净
(zé)
苔痕
避邪
D.缅甸(
diàn)
花骨朵
(gū)
碟子
黄闷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A项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应分别改为:B:幕年——暮年。C:zé——zhái。D:黄闷鸡——黄焖鸡。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_________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2)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___________可见。
(3)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___________了。
A.的确
到处
温柔
B.确实
到处
柔和
C.确实
随处
柔和
D.的确
随处
温柔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其中“确实”有形容词和副词两种用法,“的确”只能作副词用;“到处”是“处处”的意思,“随处”还有不拘何地的意思;“温柔”指温和柔顺;“柔和”一般指性情或言行温和。根据词语意思的区别和句子的表达需要选词填空即可。
7.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欣赏之情。)
B.淄博山水如画。如果说博山、淄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桓台马踏湖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淄博的山水之美,同时又区分了“博山、淄川、沂源”与“桓台马踏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C.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可供借鉴的多个角度。)
D.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
D.选项中“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问句,但是不是反问句,而因为有“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这个选择问作答案,所以D句可以看作两个设问句,所以D项说“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是错误的。故选D。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B.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C.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D.昆明的雨季是如少女的眼睛般明亮的,丰满而使人动情的。
【答案】B
【详解】
B.构成比喻的必备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该句中虽然使用了比喻词“好像”,但没有喻体,不能构成比喻,而是一种比较。
故选B。
9.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句子中“更加柔和”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昆明的杨梅很大”一句中“很”是副词。
C.“这个名字起得真好”一句中补语为“真好”。
D.“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中“在我心中”作谓语。
【答案】D
【解析】
【详解】
D.
“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中“在我心中”作状语。故选D。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聪明可爱的雨柔说起表演来真是滔滔不绝,直叫主持人张目结舌。
B.初春,云南昆明的杜鹃开得正盛,密集的杜鹃花形成了连绵不断的“花海”。
C.这片昆明的花海呀,美得让人故步自封。
D.读书,仿佛与许多境界高、情味深的人交友,从他们的文字里,又能获得许多人生经验。
【答案】C
【解析】
【详解】
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与“驻足”这一语境不符。故选C。
1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乐。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①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
②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③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④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
⑤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
⑥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
A.⑤②①③④⑥
B.④⑥②⑤③①
C.④⑥⑤②①③
D.⑤③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根据“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的提示下一句应为⑤;根据句⑤“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的比喻,下面两句为“上连着……”“下系着……”,即③①两句;紧接着写“风吹来”后雨滴的变化,即句②;句④“雨滴稀稀落落”是对上面雨的总结,即“小雨”;根据文中“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一句,可以知道这是按照雨由小到大的顺序写景的,所以句⑥与后文相连接。据此分析排序为⑤③①②④⑥。
12.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绛写的《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文中的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老实厚道、知恩必报、讲仁义、讲感情的善良的人。
B.《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C.《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竺可桢,它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D.岱宗,即泰山,旧时认为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山所宗,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便写出了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张给我与辨析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D项表述不准确,“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出自杜甫的《望岳》。
1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学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师生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删去“和事故隐患都”)
B.—根稻草丟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大闸蟹上却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把“可以”前面的“不”删去)
C.《朝花夕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撰写的一部散文集。(把“的作者”删去)
D.自6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把“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调换位置)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D项类别错误,“护肤品”属于日用消费品”,“服装、鞋靴”不属于“日用消费品”,所以删去“、护肤品”。
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14.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B.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C.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D.密咂咂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答案】D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这样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辨析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D项中“密咂咂”应写作“密匝匝”。
1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台痕一寸深。浊(zhuò)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B.密匝(zhā)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C.雨季则有青头菌(jùn)、牛肝菌,味极鲜腴。
D.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yé)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台——苔;
B.“匝”应读“zā”;
D.“邪”应读“xé”;
故选C。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B.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皆舌。
C.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棉不断,下起来没完……
D.密匝匝的细粹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答案】A
【解析】
【详解】
B.皆——结;
C.棉——绵;
D.粹——碎;
故选A。
17.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在途的寒冬。
C.都市里的升沉荣辱,振颤着长期迟顿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D.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答案】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这样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辨析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A项“幕”写作“慕”,B项“消”写作“销”,C项“振”写作“震”。
二、填空题
18.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
【答案】画中倒挂着的能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和牛肝菌都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产物,这样写,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同时,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
【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具体考查开篇要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的原因。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所以在结构上就有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的作用。在内容上,所画的倒挂而能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迎合了文章的标题和文章所描写的主体内容“昆明的雨”。
19.文学常识填空。
(1)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代表作品有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本课中的诗句“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分别出自
_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家.
文家.
戏剧家。
《受戒》
《大淖纪事》
(2)杜甫的
《春望》
和陶渊明的
《读<山海经>》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经典课文涉及的常识识记和阅读理解。用心研读课内经典课文,了解作者、作品、朝代、作品的写作背景等,只有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注意“淖”字的准确书写。
三、字词书写
2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乍(

鲜腴(
) 
篱笆(

扳尖(
)???
缅桂(
)?
绿釉(
)?
青头菌(

辟邪(
)?
八卦(
)?
吆喝(

暮年(
)?
一碟(
)???
饱涨(
)?
苔痕(
)?
密匝匝(

【答案】zhà


ba
bān
miǎn
yòu
jūn

ɡuà
yāo

dié
zhǎnɡ
hén

【详解】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拼写出来。注意“乍”是卷舌音,“匝”是平舌音,“釉”读为“yòu”。
21.请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末端(

鲜腴(

气闷(

八卦(

晕倒(

鸡(

吆喝(

檐下(

缅甸(

苔痕(

【答案】mò

mēn
guà
yūn
zōng
yāo
yán
diàn
hén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与拼写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形似字、易读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才能准确作答。注意“气闷”的“闷”不要拼成“mèn”,“晕倒”的“晕”不要拼成“yùn”。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昆明的雨
汪曾祺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②“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权鲜腴。”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
④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⑤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⑦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莱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⑧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茵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⑨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雨水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注:比丘尼,佛教指尼姑)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⑩我想念昆明的雨。
22.文章开篇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的原因是__________。
23.作者借用________这些带有昆明特点之物,表达了对昆明的思念之情。
24.作者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句中“情味”的指的是____。
【答案】
22.①所画的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
23.仙人掌、各类菌子、木香花。
24.淡淡的乡愁、莲花池和陈园园像引起的感慨、那天小酌的闲适、对故人的思念。(意对即可)
【分析】
22.
本题考查首段内容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回答。本文首段描述了给宁坤的画的内容,“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可见画作的内容是昆明雨季最常见的现象,可以表现出昆明多雨的特点。也正是因为画作的内容,所以引起了作者对昆明雨的回忆,从而引出下文。因为画中描述的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少见,所以置于文首,还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阅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筛选。第②段“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第⑧段“昆明菌子极多”,第⑨段“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结合以上句子可提炼带有昆明特点之物:仙人掌、各类菌子、木香花。
24.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找到“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在文章中的位置,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第⑨段“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雨水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作比丘尼装(注:比丘尼,佛教指尼姑)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看了作比丘尼装(注:比丘尼,佛教指尼姑)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结合以上句子分析,那天的情味是指:淡淡的乡愁,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看莲花池和陈园园像引起的感慨;那天小酌的闲适;在雨中悠闲地坐着观赏景色,闲坐一下午的情致也充满恬静的美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昆明的雨
汪曾祺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②我想念昆明的雨。
③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④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⑤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⑥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莱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⑦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
⑧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⑨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⑩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予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注:比丘尼,佛教指尼姑)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25.本文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26.汪曾祺先生散文的语言风格多是简洁洗练内容却隽永多味,试赏析文中画线的两处。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27.文章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你对作者所说的“情味”的理解。
28.结尾段作者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试分析这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
25.因为画中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倒挂而能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描述,吸引读者。(意思对即可)
26.(1)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或细节描写)。用卖杨梅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意思对即可)
(2)“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或答动作描写、拟人修辞,意思对即可)
27.这种“情味”既包括雨引起的淡淡的乡愁,也含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的闲适、幽静、恬淡之感。(意思对即可)
28.内容: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照应第②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意思对即可)
【分析】
25.
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根据内容分析即可。根据“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分析,作者画的画具有昆明特点,且与昆明的雨有关;根据“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分析,所画的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产物,和倒挂而能开花的仙人掌一起,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并引起下文“想念昆明的雨”的描述。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6.
本题考查赏析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遣词造句等角度入手。
A句:“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服饰外貌描写;“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动作描写,“卖杨梅”语言描写,写出人物的娇美,并用“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来烘托昆明雨季的柔和,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B句:“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用拟人手法,木香本来是攀援在架子上,作者说它“爬”,仿佛是主动爬上去的;“遮”院子则体现它的茂盛,也反映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27.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根据“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得出:含有淡淡的乡愁;根据“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分析,那天的情味是在雨中悠闲地坐着观赏景色,景色之优美令人陶醉,而闲坐一下午的情致也充满恬静的美感。据此综述即可。
28.
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题干要求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构上:根据“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与前文第②段“我想念昆明的雨”相呼应,结构完整;同时照应标题“昆明的雨”。内容上:结尾再次提到“我想念昆明的雨”,点明主旨,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昆明的雨
汪曾祺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②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
④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⑤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⑦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莱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⑧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茵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他跳下去把鸡?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随处可见。有一种茵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⑨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⑩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作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我想念昆明的雨。
29.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30.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31.第③段和第⑩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32.《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并分析文中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答案】
29.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0.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31.第③段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了笼罩全文的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这一处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起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描写。第⑩段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照应第③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32.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以及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它们共同昭示了“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分析】
29.
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因为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0.
“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运用了外貌描写,“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昆明雨季的柔和,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怀念与喜爱之情。
31.
第③段和第⑩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其作用分别是:第③段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之情,引起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⑩段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照应第③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32.
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它们,又是仙人掌,又是菌菇,然后携来人文,遂成美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密码
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②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
④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⑤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进入悠远的梦乡。
⑥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梁,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
⑦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
⑧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可是人呢?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浸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
⑨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做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⑩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
?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文/蔺丽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3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至④段的内容。(16个字以内)
34.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①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②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两个加点词表达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请简要分析)
35.文章以“故乡的密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6.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
37.选文最后一句话“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请你结合前文,写出“我”“黯然神伤”的原因。
【答案】
33.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的故乡密码。
34.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这些瓜果在夕阳下都镀上一层金色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②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前者表现了雨靴因为长时间浸泡在盐水里的老化现象。后者表现了人因为过于的操劳而显得苍老的样子。
35.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引起了读者阅读兴趣,充当线索,贯穿全文,点明中心,表现了作者以家乡的思念之情。
36.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幅林间百鸟图,表现了家乡有生机与活力,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37.虽思念家乡,却因为距离遥远,不能回去。
【解析】
33.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细读指定段落,根据第二段的首句“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可知这几段介绍的是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的故乡密码。
34.
①本题考查赏析修辞。细读句子可知,这句话把夕阳人格化,把它写得有情有义,富于人的情态与思维,所以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句子内容可知,这处拟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夕阳下苹果、梨子、杏子上镀满了金光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②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需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赏析。第一个发白形容的是雨靴,侧重于颜色本身的变化。第二个发白形容的是黑发和额角的皱纹的变化,侧重于表现人的苍老,所以两者含义不同。
35.
本题考查赏析题目。结合文本内容可知,这个题目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家乡的风物比喻为密码,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思念之情,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也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6.
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细读第七段可知,本段文字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富艺术感染力,所以这是描写的表达方式。结合语段内容可知,这处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家乡这些鸟雀充满活力的情态,突出了家乡的美好,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7.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根据这句话前面的“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一句可知,虽然在远游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心心念念的家乡,但却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不得回返,所以就只能是黯然神伤了。
阅读《昆明的雨》(有删减),完成答题。
①我想念昆明的雨。
②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③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④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⑤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⑥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⑦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⑧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⑨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
⑩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38.抓住文中相关语段的关键词句,概括昆明雨季的特点?
39.文章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写了自己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0.品读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体会其写法与作用。
41.文章用“我想念昆明的雨”作结,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答案】
38.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9.这些景物都与雨有联系,它们生长旺盛、肥大、滋润。比如,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从侧面烘托了昆明雨季时间长、雨水充足的特点。
40.细致描绘了女孩子的着装和声音,写出了她们淳朴纯真的特点,突出了昆明的雨给“我”留下的柔和美好的记忆,体现了“我”对昆明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41.内容: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结构:照应第二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完整。
【解析】
3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根据第④段中的“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可知雨的特点。
39.本题考查侧面描写的写法,作者在写昆明的雨时,选取了雨中的仙人掌,雨中的菌子,雨中的果子,雨中的花和雨中的人,从侧面来表现雨的可人。角度虽小,字里行间却能让感受到作者对昆明这座城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0.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声音娇娇的”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表现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41.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同样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答。结尾段通常在内容上点明或深化主旨,在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照应等。本文的最后一段,在内容上,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从而深化了主题;结构上,照应前文,又收束了全文,结构严谨,使文章浑然一体。
课内阅读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②“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
④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⑤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⑦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莱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⑧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垒,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⑨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⑩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予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注:比丘尼,佛教指尼姑)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42.本文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43.分析文中第⑨和第?段的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44.第③段和第?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42.①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3.(1)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2)“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出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44.第③段在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了笼罩全文的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段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照应第三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更加完整。
【解析】
42.试题分析:理解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内容上:在篇首,开篇点题,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点明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有时还有表达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作用。结构上: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过渡)。答题格式: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内容+作用)。本题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43.试题分析:考查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的语言。(1)“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外貌描写;“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语言描写。解答时结合着文本所写昆明雨季的“柔美”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2)“爬”“遮”等词语将木香人格化了,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内容即可作答。
44.试题分析;考查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第③段的这句话是在作者介绍描述给宁坤的画作之后,内容上点明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段结尾部分的文字结构上有总结、照应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上体作答即可。
点睛:解答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一定要结合文章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