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苏州园林 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苏州园林 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1 21:49:46

文档简介

第19课
苏州园林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池沼(zhǎo)
嶙峋(xún)
鉴赏(jiàn)
着眼(zhuó)
B.琢磨(zhuó)
丘壑(hè)
镂空(lóu)
蔷薇(qiáng)
C.轩榭(xuān)
庸俗(yōng)
模样(mú)
松柏(bǎi)
D.斟酌(zhēn)
一幅(fú)
对称(chèn)
檐漏(yán)
2.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池沼(zhāo)
嶙峋(xún)
砌砖(qì)
着眼(zhuó)
B.琢磨(zhuó)
邱壑(hè)
镂空(lóu)
蔷薇(qiánɡ)
C.轩榭(xuān)
庸俗(yōnɡ)
模样(mú)
松柏(bǎi)
D.斟酌(zhēn

一幅画(fù)
对称(chèn)
阑干(lán)
3.划线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轩榭(xiè)
池沼(zhǎo)
鉴赏(jiàn)
重峦叠嶂(zhàng)
B.亭子(tínq)
堆叠(dié)
砌墙(qì)
胸中有丘壑(hè)
C.镂空(lòu)
磷峋(lí)
腾萝(téng)
俯仰生姿(zī)
D.斟酌(zhuó)
阑干(1án)
檐漏(yán)
别具匠新(xīn)
4.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鉴赏
宫殿
雕啄(diāo)
池沼(zh?o)
B.回郎
玲珑
嶙峋(xún)
丘壑(hè)
C.雷同
倘若
轩榭(xiè)
镂空(lóu)
D.庸俗
藤萝
斟酌(zhēn)
蔓延(màn)
5.
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池沼(zhǎo)
鉴赏(jiàn)
重峦叠嶂(zhàng)
B.丘壑(hè)
嶙峋(línxún)镂空(
lóu

C.琢磨(zhuó)
斟酌(zhōu)
蔓延(màn

D.轩榭(xiè

心裁(cái)
盘曲(pán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_____,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____________的要素呢?
③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____________在门框里。
④央视春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让人大开眼界,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___________。
A.标志
必须
镶嵌
不言而喻
B.标志
必需
站立
不言而喻
C.标本
必需
镶嵌
不可思议
D.标本
必须
站立
不可思议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另有数据显示,近三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不断陆续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删去“陆续”)
B.面对中考和高考这两次重要的考试,家长和学生们在细节上把握的好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将“把握”改为“控制”)
C.“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在“战场”后面加上“的序幕”)
D.通过航空公司根据评估的结果,来决定在飞机上使用何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删去“通过”)
8.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以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B.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这里指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C.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上品:上等。
D.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闲适:清闲安适。
9.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C.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和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D.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10.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C.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D.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11.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⑶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⑷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A.打比方
作比较
摹状貌
引用
B.打比方
作比较
打比方
引用
C.比喻
作比较
摹状貌
打比方
D.摹状貌
作比较
打比方
列数字
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俯仰生姿
C.明艳
阅历
依傍
因地治宜
D.简朴
倘若
芭蕉
自出心材
13.苏州网狮园的看松读画轩有一副对联,下联为“一帘晴雪卷梅花”,与之构成对仗的上联应是(

A.满园春光堪入画
B.满地绿荫飞燕子
C.千朵红莲三尺水
D.三代前贤松柏寒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败笔
蔷薇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15.下面都是概括性句子的一组是(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16.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童话集《______________》,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三、字词书写
17.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按照拼音写汉字。
对称(____)   
丘壑(____)   
镂空(____)
重峦叠嶂(____)
斟zhuó(____)
轩榭(____)
池沼(____)
玲lónɡ
(____)
lín
xún(____)
别具jiànɡ(____)心
18.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轩xiè(
)
池沼(
)
丘hè(
)
嶙xún(
)
斟zhuó(
)
镂(
)空
jiàn(
)赏
qiáng(
)薇
模样(
)
叠zhàng(
)
别具jiàng(
)心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清淡的图画。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幢幢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它也不像北方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这种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地狂吠。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19.作家对江南小巷的总印象是什么?(可以摘抄文中的话来说)
20.文中写出了江南小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21.作者把江南城市的小巷与农村陋巷、上海里弄、北方胡同作比较,其用意是什么?
22.文中画线词语透露出民族文化的信息,请说说其出处和内涵。
乌衣巷:
课文重读: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23.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24.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25.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课文《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26.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7.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内容分析。
28.下列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29.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30.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1.选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32.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33.下列对选段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的三段文字,都是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说明苏州园林如诗如画的艺术特点。
B.选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说苏州园林的墙壁两边无所依傍,讲究层次。
C.选文中划线句用举例子、打比方的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D.选文三段文字均是先总说,再分说,内容表达很有条理。
34.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回答问题。
(1)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A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B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A、B两段话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35.读下面《红楼梦》选段,说说大观园的特点与苏州园林有哪些异同?
选段一:
贾政笑道:“到此可要进去歇息歇息了。”说着,一迳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去,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缀几块山石,一边种着几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好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那里有这样妙的。”
选段二:
宝玉道:“此处(稻香村)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有删节)
阅读现代文《苏州园林》,完成下面小题。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36.第2段,作者用“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在下文主体部分,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展开说明的?请找到并写出。
37.第4段,总分式结构,说明条理,结构明晰。下面对文段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注:“/”表示第一层;“∥”表示第二层。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8.有人说,下面句子中的“决不”,太过绝对,语气强硬,有损于说明文的表达效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任选一句,谈谈你的见解。
①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②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③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④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文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39.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40.第①段中,在说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实现目标时,一连用了四个“讲究”。这四个“讲究”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
4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42.第②段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区别。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的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44.阅读选文第一小节,完成表格。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1)
重峦叠嶂
池沼的安排
小山配合竹子花木
引用活水
池沼宽敞,作为中心
(2)
其他点缀
布置石头,种植花草
养鱼,养莲
45.阅读文中画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1)写出句子的主干。
(2)这个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46.下面句中的加点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苏州园林(节选)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47.根据上下文,第⑤段中“寂寞”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8.填入第②段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B.配合、布局、映衬、层次
C.布局、配合、层次、映衬
D.映衬、层次、布局、配合
49.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败笔”能否改为“地方”?为什么?
50.下列对第④段中引用诗句“鱼戏莲叶间”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生动与平实说明相结合,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形象。
B.更好地表现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合乎图画美这一特征。
C.让读者了解了相关诗歌知识,使说明内容更加丰富。
D.充满诗意,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可读性。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欣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51.简要说明选文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52.从选文第③段或第⑤段中任选一例,说说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至少两种),有什么作用。
53.文中运用了好多副词、描写性词语,语言准确,耐人寻味。请你从第④段中任选一例进行品析。
54.本文为何用逻辑顺序介绍苏州园林,而不运用空间顺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55.选文哪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56.选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请简要概括。
57.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古人既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体悟,又有“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的劝谕。总之是说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同等重要。让我们背起行囊,去远足吧!
园林说趣
陈从周
①我国在园林建造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中树立着独特的风格。
②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给游人多处可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如此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景,这是动观。清初画家恽寿平曾有过终生难忘的游园体验:
③壬戌八月客吴门拙政园,秋雨长林,致有爽气。独坐南轩,只见绕堤皆芙蓉,红翠相间,俯视澄明,游鳞可取,使人悠然有濠濮(注)闲趣。自南轩过艳雪亭,渡红桥而北,傍横冈循石问道,山麓尽处有堤通小阜,林木翳如,池上为湛华楼,与隔水回廊相望,此一园最胜地也。(《瓯香馆集》卷十二)
④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园,有缩地扩基之妙。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更为要谛,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故颐和园有烟波浩渺之昆明湖,也有深居山间的谐趣园,于此可悟消息。造园有法而无式,在于人们的巧妙运用其规律。因地制宜就是“法”。能做到园有大小之分,有静观动观之别,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各臻其妙,方称“得体”。中国画的兰竹看来极简单,画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折子戏,亦复喜看,每个演员演来不同,就是各有独到之处。造园之理与此理相通。苏州网师园是公认的小园,“小而精,以少胜多”。其设计原则很简单,运用了假山与建筑相对而互相更换的一个原则,无旱船、大桥、大山,建筑尺度略小,数量适可而止,亭亭当当,是小园格局。反之,狮子林增添了大船,与水面不称,不伦不类,就是不“得体”。清代汪春田重葺文园有诗:“换却花篱补石阑,改园更比改诗难。果能字字吟来稳,小有亭台亦耐看。”说得透彻极了。到今天读起此诗,对造园工作者来说,还是十分亲切的。
(注)濠濮:两条河流的
名称,濠水,濮水。后指闲适无为,逍遥脱俗。
58.近期,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苏州园林研学旅行,请你结合“网师园”和“拙政园”的特点,为大家提供条最可取的游园建议。
59.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阅读本文,分别列举出“网师园”和“拙政园”中这样的观赏点。
60.文中多次提到造园的“法”和“理”,请用文中的八个字概括其具体意思。
61.文中说“造园之理与此理相通”,请问“此理”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62.如果你是本次研学旅行的导师,请结合“网师园”和“拙政园”中的具体景点,设计两个有趣的游园活动,并各用一个四字词写出游园活动的名称。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图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没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63.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64.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65.选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66.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第19课
苏州园林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池沼(zhǎo)
嶙峋(xún)
鉴赏(jiàn)
着眼(zhuó)
B.琢磨(zhuó)
丘壑(hè)
镂空(lóu)
蔷薇(qiáng)
C.轩榭(xuān)
庸俗(yōng)
模样(mú)
松柏(bǎi)
D.斟酌(zhēn)
一幅(fú)
对称(chèn)
檐漏(yán)
【答案】B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B“镂”应读“lòu”。
2.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池沼(zhāo)
嶙峋(xún)
砌砖(qì)
着眼(zhuó)
B.琢磨(zhuó)
邱壑(hè)
镂空(lóu)
蔷薇(qiánɡ)
C.轩榭(xuān)
庸俗(yōnɡ)
模样(mú)
松柏(bǎi)
D.斟酌(zhēn

一幅画(fù)
对称(chèn)
阑干(lán)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池沼”的“沼”读“zhǎo”;B项“镂空”的“镂”读“lòu”;D项“一幅画”的“幅”读“fú”。
3.划线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轩榭(xiè)
池沼(zhǎo)
鉴赏(jiàn)
重峦叠嶂(zhàng)
B.亭子(tínq)
堆叠(dié)
砌墙(qì)
胸中有丘壑(hè)
C.镂空(lòu)
磷峋(lí)
腾萝(téng)
俯仰生姿(zī)
D.斟酌(zhuó)
阑干(1án)
檐漏(yán)
别具匠新(xīn)
【答案】A
【解析】
B项中“亭”音tíng;C项中“磷”应为“嶙”,音lín;“腾”应为“藤”;D项中“新”应为“心”。
4.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鉴赏
宫殿
雕啄(diāo)
池沼(zh?o)
B.回郎
玲珑
嶙峋(xún)
丘壑(hè)
C.雷同
倘若
轩榭(xiè)
镂空(lóu)
D.庸俗
藤萝
斟酌(zhēn)
蔓延(màn)
【答案】D
【详解】
A.雕啄→琢;
B.回郎→廊;
C.镂lòu;
故选D。
5.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池沼(zhǎo)
鉴赏(jiàn)
重峦叠嶂(zhàng)
B.丘壑(hè)
嶙峋(línxún)镂空(
lóu

C.琢磨(zhuó)
斟酌(zhōu)
蔓延(màn

D.轩榭(xiè

心裁(cái)
盘曲(pán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C项的注音有误,正确的应为斟酌(zhuó)。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_____,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____________的要素呢?
③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____________在门框里。
④央视春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让人大开眼界,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___________。
A.标志
必须
镶嵌
不言而喻
B.标志
必需
站立
不言而喻
C.标本
必需
镶嵌
不可思议
D.标本
必须
站立
不可思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词义辨析。标本:经加工,保持实物原貌,供研究、展览的样品;标志:显示事物特征,便于识别的记号。①句的意思是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样品,所以选择“标本”,排除A和B。“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加强命令语气;“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②句中指的是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所以选择“必需”,排除D。
故选:C。另外两项可以来进行验证答案。
点睛:辨析词义是解答选词填空题的前提。辨析词义就是求同析异,重点是分析“异”。可从词义的不同着重点、词性、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感彩、词的造句功能等方面去辨析。二是联系语境,寻找“暗示”。这里所说的“暗示”,是指文段每句话的意思、文段的语体风格、与空缺词语前后邻近相配的词语等。抓住这些“暗示”,就不难推断出正确答案。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另有数据显示,近三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不断陆续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删去“陆续”)
B.面对中考和高考这两次重要的考试,家长和学生们在细节上把握的好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将“把握”改为“控制”)
C.“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在“战场”后面加上“的序幕”)
D.通过航空公司根据评估的结果,来决定在飞机上使用何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删去“通过”)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词义角度分析病因,也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项修改错误,将“好”改为“好坏”。
【点睛】
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8.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以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B.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这里指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C.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上品:上等。
D.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闲适:清闲安适。
【答案】A
【解析】
这里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结合“标本的语言环境,在这里”标本用的是比喻义,即标本:指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9.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C.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和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D.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说明的语言分两类:平实的语言与生动的语言。仔细阅读四个选项,可以看出,C项的句子描写了苏州园林的池沼,不仅生动地描写了池沼里的鱼、荷花、睡莲,还引用了“鱼戏莲叶间”的诗句,所以是生动说明。
10.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C.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D.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答案】C
【详解】
这是对语言表达方式考点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记叙、描写、说明等五种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判断语言表达方式的具体类型。这里A、B、D都是说明事物的特点,是介绍性文字,属于说明表达方式,C则是发表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议论。故选C。
11.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⑶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⑷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A.打比方
作比较
摹状貌
引用
B.打比方
作比较
打比方
引用
C.比喻
作比较
摹状貌
打比方
D.摹状貌
作比较
打比方
列数字
【答案】A
【解析】
【详解】
(1)句很明显运用的是打比方,把桥比作虹,而比喻不是说明方法,所以C项排除。而(3)句没有比喻,是描摹状态的,所以是摹状貌,由此可知选择A项。
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俯仰生姿
C.明艳
阅历
依傍
因地治宜
D.简朴
倘若
芭蕉
自出心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盘屈嶙峋”应为“盘曲嶙峋”;C项,“因地治宜”应为“因地制宜”;D项,“自出心材”应为“自出心裁”。
13.苏州网狮园的看松读画轩有一副对联,下联为“一帘晴雪卷梅花”,与之构成对仗的上联应是(

A.满园春光堪入画
B.满地绿荫飞燕子
C.千朵红莲三尺水
D.三代前贤松柏寒
【答案】B
【解析】
【详解】
对联讲究字数相等并押韵,所以在做对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数相等、句式一致、 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特点。上联“一帘晴雪”对“满地绿荫”偏正短语,“卷梅花”对“飞燕子”动宾短语。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败笔
蔷薇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项“盘屈嶙峋——盘曲嶙峋”;B项“自出心材——自出心裁”;C项“因地治宜——因地制宜”。
15.下面都是概括性句子的一组是(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和具体描写的区别,②④是具体描写景色。
二、填空题
16.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童话集《______________》,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答案】叶圣陶
倪焕之
稻草人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苏州园林》作者是叶圣陶,他的代表作品中,小说有《倪焕之》,童话集有《稻草人》等。
三、字词书写
1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按照拼音写汉字。
对称(____)   
丘壑(____)   
镂空(____)
重峦叠嶂(____)
斟zhuó(____)
轩榭(____)
池沼(____)
玲lónɡ
(____)
lín
xún(____)
别具jiànɡ(____)心
【答案】chèn
hè,
lòu
luán

xiè
zhǎo

嶙峋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到形近字的辨析。
18.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轩xiè(
)
池沼(
)
丘hè(
)
嶙xún(
)
斟zhuó(
)
镂(
)空
jiàn(
)赏
qiáng(
)薇
模样(
)
叠zhàng(
)
别具jiàng(
)心
【答案】轩xiè(榭)
池沼(zhǎo)
丘hè(壑)
嶙xún(峋)
斟zhuó(酌)
镂(lòu)空jiàn(鉴)赏
qiáng(蔷)薇
模样(mú)叠zhàng(嶂)
别具jiàng(匠)心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给汉字注音及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注意此题中的“丘壑”的“壑”的正确书写;注意“模”字有两种读音:mó和mú。“模”字读mó时有三项释义:①法式,规范,标准。如:模型,楷模;②仿效。如:模仿,模拟;③指模范。如:劳模,评模。“模”字读mú时只有一项释义:指模子,如:铅模,字模。在“模板”“模具”“模样”中的“模”字,也要读作mú。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清淡的图画。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幢幢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它也不像北方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这种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地狂吠。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19.作家对江南小巷的总印象是什么?(可以摘抄文中的话来说)
20.文中写出了江南小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21.作者把江南城市的小巷与农村陋巷、上海里弄、北方胡同作比较,其用意是什么?
22.文中画线词语透露出民族文化的信息,请说说其出处和内涵。
乌衣巷:
【答案】
19.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清淡的图画。
20.江南小巷曲折幽深,古朴悠闲,宁静淡泊而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21.突出江南小巷独有的特色:悠闲、宁静、淡泊,以及作者对它的偏爱。
22.乌衣巷:唐朝的刘禹锡写了一首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金陵的乌衣巷是东晋豪门世族聚居之地,但是时代变迁,王侯宅第成了普通人家的住宅,反映出沧桑变化的世事。
【解析】
19.作家对江南小巷的总印象是什么?(可以摘寻文中的话来说)
一般来讲作为说明文,总体印象一般都是文章的第一句话,或最后一句话。本文的正解是文章的第一句话。
20.文中写出了江南小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揣摩语言,把握关键性的句子和词语,就能得出正解。
21.作者把江南城市的小巷与农村陋巷、上海里弄、北方胡同作比较,其用意是什么?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作比较的作用。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更能表明作者自己的立场。
22.文中划线词语透露出民族文化的信息,请说说其出处和内涵
此题考查学生古典文化,尤其是唐诗的积累,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积累文学经典。
课文重读: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23.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24.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25.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2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阁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4.不好。因为“往往”表示大部分情况,带有不确定性。去掉“往往”后变成了全部情况,与实际不符,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25.举例子、打比方,准确而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分析】
23.
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一段中的“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知苏州园林整体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阁画。根据第一段中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联系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的内容可知,作者是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方面来进行介绍说明的。
24.
考查说明文语言。“往往”是一个副词,表示的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排除有特殊的情况。在句中表示的是大部分情况下会安排桥梁,但也不排除有没有桥梁的特殊情况。去掉“往往”后,语意表述过于绝对,“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25.
考查说明方法。这句话列举几个园林的实例,这是举例子。把“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比作一幅好画,这是打比方。联系本段首句“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可知,这两句话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具体生动地介绍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阅读课文《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26.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7.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内容分析。
28.下列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答案】
26.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或如在画图中,或图画美)
27.逻辑顺序,第一段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第二段具体说明其中“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照应概述语句“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8.不能去掉,“往往”表明不少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上是要安排桥梁的,但也不排除有一些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上没有安排桥梁,如果去掉表述不符合实际,语言表达不准确。
【分析】
26.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选文第①段,根据其中的“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联系上下文即可找出答案,苏州园林的共同点为: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7.
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需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作答。选文第①段提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并指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结合文中“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可知,第②段具体说明了“假山和池沼”的特点,总上分析可知本文运用了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
28.
本题考查对文本语言的赏析能力。为了说明更加准确和严密,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副词。这句话中的“往往”是“常常”的意思,这个词从频率上说明遇河道安排桥梁的次数多,如果删去说法过于绝对,语气过于肯定,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29.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30.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1.选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32.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
29.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阁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0.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31.举例子、打比方。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32.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介绍苏州园林,
体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赞美之情。
【分析】
29.
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特征概括。从第①段的“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可找到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阁画。从四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0.
本题考查说明语言。首先明确回答:去掉不好。然后分析原因。
往往: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不排除有特殊情况。用在文中表示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也有不安桥梁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1.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把“盘曲嶙峋的枝干”比喻成“一幅好画”,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又是举例子,举“古老的藤萝”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本段的中心句“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32.
本题考查写作角度。
从说明中心“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和第②段的“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③段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④段的“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⑤段的“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可以看出,作者是从游览者的角度介绍苏州园林,
体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赞美之情。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33.下列对选段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的三段文字,都是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说明苏州园林如诗如画的艺术特点。
B.选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说苏州园林的墙壁两边无所依傍,讲究层次。
C.选文中划线句用举例子、打比方的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D.选文三段文字均是先总说,再分说,内容表达很有条理。
34.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回答问题。
(1)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A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B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A、B两段话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35.读下面《红楼梦》选段,说说大观园的特点与苏州园林有哪些异同?
选段一:
贾政笑道:“到此可要进去歇息歇息了。”说着,一迳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去,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缀几块山石,一边种着几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好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那里有这样妙的。”
选段二:
宝玉道:“此处(稻香村)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有删节)
【答案】
33.B
34.(1)很少,表示频次不多,准确说明了苏州园林中池沼或河道边沿与石岸的配合绝大部分情况下都讲究自然之美。(2)不能调换,A部分概括出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设计的“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的多层次,B部分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更深层次的特点。这两部分运用逻辑顺序,既准确抓住其事物内部特点逐层深入,又条理清晰。
35.同:注意山石、树木与建筑的配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房间墙壁各式镂空图案增加了景致的层次性丰富性。异:相比较苏州园林的从整体到局部均“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审美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特征,大观区的景致是多种不同风格的“景区”的拼凑堆叠,佳处虽有,整体其实并不和谐,正如贾宝玉所说,不是“天然图画”。
【分析】
33.
B.理解有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指猛一看花墙和廊子把景致隔开了,但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观众多、极有层次了。用语典雅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故选B。
34.
(1)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很少”一词说明了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但不排除有的地方有整齐的石岸。突出了苏州园林池沼的自然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语句的顺序。首先表明态度:不能调换,A句“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概括出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设计的“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的多层次,B句“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部分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在园林中起到缓冲视线的效果,即“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更深层次的特点。这两部分是层层递进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条理清晰。所以不能调换。
35.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大观园的特点是“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去,……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缀几块山石,一边种着几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此处(稻香村)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可以分析,相同点是“都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房间墙壁各式镂空图案增加了景致的层次性”;不同点是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而大观园则“峭然孤出,似非大观。并非‘天然图画’”“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阅读现代文《苏州园林》,完成下面小题。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36.第2段,作者用“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在下文主体部分,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展开说明的?请找到并写出。
37.第4段,总分式结构,说明条理,结构明晰。下面对文段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注:“/”表示第一层;“∥”表示第二层。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8.有人说,下面句子中的“决不”,太过绝对,语气强硬,有损于说明文的表达效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任选一句,谈谈你的见解。
①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②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③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④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答案】
36.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37.A
38.示例:我选第①句。不同意。句中的“决不”态度坚决,语气强烈,恰恰表达了作者对设计者和匠师们“一切都是为了构成完美的图画”的认可和肯定;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又流露出作者对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赞叹之情。(意思到即可)
【分析】
3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作答,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这篇文章首先引出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文章第②段指出“苏州园林”主要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接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具体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37.
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题目要求为第(4)段划分层次。第(4)段是总分式结构,首句“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是总写,引出文段的写作对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其后按逻辑关系分别介绍“假山”“池沼”。②③句写假山,④⑤⑥⑦⑧⑨⑩介绍池沼。所以可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故选A。
38.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和意义。说明文赏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示例:我选第②句。“决不”的意思是无论如何不,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态度坚决,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说明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表达了作者对设计者和匠师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认可和肯定;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又流露出作者对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赞叹之情。据此分析,意对即可。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文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39.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40.第①段中,在说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实现目标时,一连用了四个“讲究”。这四个“讲究”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
4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42.第②段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区别。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答案】
39.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0.不能改变。这四个讲究是按从全局到局部,从大到小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而且后面第②-5段是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的,如果改变,文章前后的顺序就会不一致。
41.不能。“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限制,说明我国建筑并非全部对称,若删去,与事实不符,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2.主要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将苏州园林与我国其他建筑作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不讲究对称”的特点;以“美术画”来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43.“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分析】
39.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说明文中说明事物的特点往往出现在文中的开头或结尾。要紧抓标志性词句,如第①段中表示概括的标志性词语“共同点”“一致追求的是”“这个目的”,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总的特点即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统观选文,②—⑤段也是从四个大的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的特点。
40.
本题考查对文章说明顺序的理解。四个“讲究”句:“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对于苏州园林来说,“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是按从全局到局部,从大到小的逻辑顺序进行。根据第②—⑤段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以看出,第①段中四个“讲究”句与第②—⑤段的内容一一对应。
41.
本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的理解。加点词“绝大部分”起限制作用,这里是从范围上进行限制。意思是说我国古代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对称的。如果去掉“绝大部分”,意思就成了我国古代的建筑全部都是对称的,这样的表述就太绝对,并且与事实不符。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2.
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理解。第②段,“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苏州园林的建筑“不讲究对称”“要求自然之趣”这一特点,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园林是美术画”,把建筑比作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与古代宫殿的区别,即不讲究对称的特点,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注意说明方法有时不只一种,回答要全面。
43.
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先理解“艺术”和“技术”的本义,再结合文本理解“艺术”和“技术”的语境义。“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其成果给人审美愉悦感,无法复制,“技术”则意味着固定的手法,可以大量的复制,其成果具有实际效用的。“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是说,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首先需要“技术”的实际效用,同时作为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更需要具有“艺术”的独创性。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的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44.阅读选文第一小节,完成表格。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1)
重峦叠嶂
池沼的安排
小山配合竹子花木
引用活水
池沼宽敞,作为中心
(2)
其他点缀
布置石头,种植花草
养鱼,养莲
45.阅读文中画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1)写出句子的主干。
(2)这个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46.下面句中的加点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答案】
44.(1)假山的堆叠;(2)河道模样,安排桥梁
45.(1)枝干是画;(2)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枝干比作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枝干自然生长却典雅的特点,表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46.不能。“很少”表示频率很低,限定了可能性的范围,如果去掉则表示河道边都会砌齐整的石岸,与事实不符合。“很少”表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不能删去。
【分析】
44.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括。注意题干“选文第一小节”进行文段定位。
(1)根据下文同层次的“池沼的安排”,推断其应为与池沼相对的景物,从文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可知为“假山”,再根据“池沼的安排”格式,可直接引用文中“假山的堆叠”作答案。
(2)为池沼引用活水的具体实施方法之一,与“池沼宽敞”的情况相对,从第一节“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可知答案,和上面的内容协调,因此可调整为“河道模样,安排桥梁”。
45.
本题考查句子主干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查找句子的主谓宾,可确定其中心语分别是:枝干、是、画,因此,句子主干是:枝干是画。
(2)根据句子将枝干比作画可知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根据上文可知“盘曲嶙峋的枝干”并非人工修建出而是自然生长的,可知特点一为自然生长,自然生长却被称为“好画”是因为这种美符合中国雅致的审美观,故特点为“自然生长却典雅”;而“打比方”的表达效果就是使语言生动活泼,表现语言的生动性。
46.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首先明确态度:不能删。然后,结合语言环境分析不能删的原因。“很少”表示频率很低,说明“砌齐整的石岸”这种情况有,但所占比例很小;如果去掉则表示河道边都会砌齐整的石岸,与事实不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苏州园林(节选)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47.根据上下文,第⑤段中“寂寞”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8.填入第②段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B.配合、布局、映衬、层次
C.布局、配合、层次、映衬
D.映衬、层次、布局、配合
49.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败笔”能否改为“地方”?为什么?
50.下列对第④段中引用诗句“鱼戏莲叶间”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生动与平实说明相结合,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形象。
B.更好地表现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合乎图画美这一特征。
C.让读者了解了相关诗歌知识,使说明内容更加丰富。
D.充满诗意,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可读性。
【答案】
47.单调(或冷清)
48.A
49.不可以。“败笔”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较为普通,缺乏前后照应。
50.C
【分析】
47.
寂寞:意思是孤单冷清;清静。根据语境“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分析,这里的意思是:单调(或冷清、单一、枯燥)。
48.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细读全文可知,四个空白处的内容与第③段、第④段、第⑤段和第⑥段内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第③段所写为亭台轩榭的布局,第④段所写为假山池沼的配合,第⑤段所写为花草树木的映衬,第⑥段所写为近景远景的层次。故选A。
49.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能力。首先明确态度。然后根据词语含义和语境写出理由即可。“败笔”,原指诗文或书画中有毛病的地方、用坏了的笔。现多指某件事中或某件物品不完美的部分。在这里指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地方”,指地面的某一个特定地区,地点。不能不上文的“图画”照应。故不能替换。
50.
C.不正确。作者在这里引用“鱼戏莲叶间”是说明池沼里养着的鱼和荷花,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而并非“增添了诗歌知识”。故选C。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欣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51.简要说明选文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52.从选文第③段或第⑤段中任选一例,说说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至少两种),有什么作用。
53.文中运用了好多副词、描写性词语,语言准确,耐人寻味。请你从第④段中任选一例进行品析。
54.本文为何用逻辑顺序介绍苏州园林,而不运用空间顺序?
【答案】
51.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52.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举例子: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作用: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用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53.比如第一句话中的“艺术”和“技术”不能互换,二因为“艺术”是强调个人的独创性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它比“技术”的层次高得多,这里强调了匠师们在假山的堆叠方面独具匠心,为的是追求“图画美”。
54.苏州园林非常的大,显然如果采用空间顺序不好进行描写,而采用逻辑顺序,就相对容易描写,而且使读者更加准确明白地了解苏州园林。
【分析】
51.
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第②段“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承接上文;第②段“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领起下文,所以,第②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2.
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
示例:打比方: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用: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没有修剪松柏、道旁树的形态特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举例子: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真实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53.
本题考查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示例:“决不雷同”是都不相同的意思,水面上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一座一个样,都不相同,说明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着眼在画意的特点,达到“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目的。
54.
本题考查把握说明顺序的能力。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作者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方面说明这一特点,采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能条理清楚地说明,使读者准确明白了解苏州园林。苏州园林非常大,结构庞杂,如果采用空间顺序,说不清,道不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55.选文哪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56.选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请简要概括。
57.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55.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6.(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57.作比较,把我国古代的宫殿和近代的一般住房同苏州园林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了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分析】
55.
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归纳概括。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点,可通过看题目,在段首和段尾找,抓关键词句,找标志性词句等,尽量从文中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语句。阅读文本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这一整体,①②段总写苏州园林的特点,③到⑧段分写,由总写段中找出中心句: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见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6.
考查信息提取。本文是总分结构,①②段总写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由②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可知:本文主要从亭台布局、山水配合、花树映衬、远近层次来说明苏州园林的“完美”。具体表现在③到⑧段的分写对应如下:③段写“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④段写“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⑤段写“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⑥段写“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⑦⑧段补充写“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极少使用彩绘”“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整理即可。
57.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画线句子把“中国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的“绝大部分是对称的”与“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究“自然之趣”,从而说明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古人既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体悟,又有“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的劝谕。总之是说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同等重要。让我们背起行囊,去远足吧!
园林说趣
陈从周
①我国在园林建造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中树立着独特的风格。
②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给游人多处可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如此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景,这是动观。清初画家恽寿平曾有过终生难忘的游园体验:
③壬戌八月客吴门拙政园,秋雨长林,致有爽气。独坐南轩,只见绕堤皆芙蓉,红翠相间,俯视澄明,游鳞可取,使人悠然有濠濮(注)闲趣。自南轩过艳雪亭,渡红桥而北,傍横冈循石问道,山麓尽处有堤通小阜,林木翳如,池上为湛华楼,与隔水回廊相望,此一园最胜地也。(《瓯香馆集》卷十二)
④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园,有缩地扩基之妙。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更为要谛,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故颐和园有烟波浩渺之昆明湖,也有深居山间的谐趣园,于此可悟消息。造园有法而无式,在于人们的巧妙运用其规律。因地制宜就是“法”。能做到园有大小之分,有静观动观之别,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各臻其妙,方称“得体”。中国画的兰竹看来极简单,画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折子戏,亦复喜看,每个演员演来不同,就是各有独到之处。造园之理与此理相通。苏州网师园是公认的小园,“小而精,以少胜多”。其设计原则很简单,运用了假山与建筑相对而互相更换的一个原则,无旱船、大桥、大山,建筑尺度略小,数量适可而止,亭亭当当,是小园格局。反之,狮子林增添了大船,与水面不称,不伦不类,就是不“得体”。清代汪春田重葺文园有诗:“换却花篱补石阑,改园更比改诗难。果能字字吟来稳,小有亭台亦耐看。”说得透彻极了。到今天读起此诗,对造园工作者来说,还是十分亲切的。
(注)濠濮:两条河流的
名称,濠水,濮水。后指闲适无为,逍遥脱俗。
58.近期,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苏州园林研学旅行,请你结合“网师园”和“拙政园”的特点,为大家提供条最可取的游园建议。
59.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阅读本文,分别列举出“网师园”和“拙政园”中这样的观赏点。
60.文中多次提到造园的“法”和“理”,请用文中的八个字概括其具体意思。
61.文中说“造园之理与此理相通”,请问“此理”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62.如果你是本次研学旅行的导师,请结合“网师园”和“拙政园”中的具体景点,设计两个有趣的游园活动,并各用一个四字词写出游园活动的名称。
【答案】
58.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59.网师园:槛前亭中、轩外。拙政园:南轩。
60.因地制宜,各臻其妙(各具一格)。
61.中国画的兰竹看来极简单,画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折子戏,亦复喜看,每个演员演来不同,就是各有独到之处。
62.(示例)槛前垂钓(戏水)、亭中赏月(灯会)、轩外写生(观花)、艳雪对歌红桥泛舟、山龙攀岩、湛华登楼等。(答对两个即可)
【分析】
58.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筛选关健信息,提炼文章中心句的能力。本题可由文章第②段内容“如此说来,小因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因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提取信息作答。
59.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第②段写了网师园,抓住“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等描写语句,找出其中提到的具体地点即可;在写拙政园时,抓住“独坐南轩,只见绕堤皆芙蓉,红翠相间,俯视澄明,游鳞可取,使人悠然有濠濮闲趣”。这里描写的就是拙政园中南轩的画面。
60.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关键字词的理解与筛选能力。结合文中第④段“计成所说的‘因借(因地制宜,借景)’,就是法。”“能做到园有大小之分,有静观动观之别,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各臻其妙,方称‘得体’。”可提取“因地制宜”“各臻其妙”作答。
61.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代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指代的内容往往在此句之前。文章的第④段中,作者首先写到“中国画的兰竹看来极简单,画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折子戏,亦复喜看,每个演员演来不同,就是各有独到之处”,由中国画的兰竹的特点与古典折子戏中演员的特点,引出造园之理。故“造园之理与此理相通”中的“此理”是承前指代。据此作答即可。
62.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的能力。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借助文章提到的地点及其景物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设计活动内容要具体,有可操作性,还要注意符合景点的特点。结合“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中的景,设计如楹前戏水、亭中赏月等游园活动;或结合“独坐南料,只见堤皆美暮,红相河,俯视明,游可取,使人然有埏。自南轩过艳事,演红林而北,機网语石间道,山麓尽处有提通小,林木如,池上为港华楼,与隔水圆麻相望,此一最胜地也”设计红桥泛舟、山麓攀岩、湛华登楼等游园活动。
【点睛】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图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没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63.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64.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65.选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66.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
6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64.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65.举例子、打比方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6.课文是从游览者的角度介绍苏州园林的。
体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赞美之情。
【分析】
63.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此文是课内文章,根据所学所记,仔细分析文段,此文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找到总结性,提示性的语句,即第一段的句子“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6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往往”是指“经常、时常”的意思,表示大多数是这样,但又不全部是这样,用来限定安排桥梁河道的情况,如果删去,则会使表达失去分寸,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6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句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盘曲嶙峋的没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中“就是”可知运用的是打比方,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列举实例和比喻,来具体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6.考查对文章写作角度的分析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总特点,并以一位园林游览者的角度,条理清楚地向大家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如“绝不讲究对称”“假山池沼任其自然”“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层次多,景致深”等等。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随着作者游览了一次苏州园林,领略了园林之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