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诗词五首 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诗词五首 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1 22:11:02

内容文字预览

第26课
诗词五首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选出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下面对杜甫《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首句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之态淋漓尽致地凸现出来。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剑。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C.尾联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无所畏惧,捐躯报国的决心。
D.本诗善于着色,用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黑色等绮丽斑驳的色彩描绘边塞风光的秀美。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是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B.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人称“杜少陵”“杜工部”,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C.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角(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
C.折戟(q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mó)洗认前朝。
D.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6.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B.《水浒》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例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三调芭蕉扇等。
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D.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8.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声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9.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天接云涛连晓雾”描写了眼前云海连接拂晓晨雾的真实美景。
B.“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学习作诗,却没有写出惊人的佳句。
C.“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现了词人消极的避世、游仙思想。
D.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表现了其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10.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一、二两句所写是梦中所见景象,即海上晨雾弥漫,满天云涛翻滚,四周千百只船儿随海浪起舞,头顶上的银河也仿佛旋转了起来。
B.词人长途跋涉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用一个“归”字,表明她其实是从天上宫来到人间,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又回到天帝身旁。
C.“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大鹏的形象,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最终到达海外仙山,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厌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想象,通过在梦境中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而又颠沛流离的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与理想的追求。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国都沦陷后,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林木荒芜的景象。
B.颔联描写花儿开得明艳,鸟儿叫得动听,诗人被美丽的春景感动得落泪。
C.颈联揭示出残酷的战争、连绵的战火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原因。
D.尾联以稀疏的白发写出衰老之态,体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心境。
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的一开头便写词人梦中所见景象。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B.“股勤问我归何处”,“问”字与下片“报”字,问答之间,语气衔接,联系紧密。天帝关心词人想要回到哪里去。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词人感慨自己空有才华,正值战乱年代,诗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一句有嗟怨,有感慨。
D.“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以“蓬草”自喻,写出了南渡之后的孤苦无依之情,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一句情感相通。
13.下面对《赤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14.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沦陷的悲惨景象,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颔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C.颈联写入冬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思念。
D.尾联描写了诗人的苍老之态,可以想见其苍老之快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15.下面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16.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夸张、比喻)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比喻)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
1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白头搔(ná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chóng)鼓寒声不起。
C.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zhāo)
D.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18.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描写了春望所见,以一个“破”字,一个“深”字,写出了山河破碎,长安城内草木茂盛荒芜、人民离散的破败景象,融情于景。
B.颔联以乐景写哀情,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诗人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亲人的感情。
C.颈联中“烽火”指代战乱,“连三月”写出战乱之久,“抵万金”直言家书难得,表现了战乱中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急切心情。
D.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言简意赅,而又热情奔放,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展现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1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lú)
折戟(jǐ)
二乔(qiáo)
B.殷勤(yīn)
谩有(màn)
不胜簪(zhān)
C.燕脂(yān)
千帆(fán)
花溅泪(jiàn)
D.提携(xié)
霜重(chòng)
蓬舟(péng)
20.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九万里风鹏正举。
21.下列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思想上抛弃了荣华富贵的念头,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陶渊明《饮酒》)
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的忘身报国之情。(李贺《雁门太守行》)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的境界。(李清照《渔家傲》)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在战争正激烈的三月份,诗人收到了一封家信,他觉得这比万两黄金还珍贵。
22.下列各项对本课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写作者隐退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情。
B.《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所描写的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C.《雁门太守行》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
23.下列对《渔家傲》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海天相接的景象,给人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的感觉,气势磅礴豪迈。
B.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词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词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C.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殷勤问我归何处”,交代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借此表现词人追求隐逸的思想。
D.“我报路长赚日幕,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运用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表示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4.下列对《赤壁》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伟大的诗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B.李贺,字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等名篇。
C.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D.李清照是宋代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这首词中最能体现她豪放风格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飞鸟相与还(__________)
(2)浑欲不胜簪(__________)
(3)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
(4)殷勤问我归何处(__________)
(5)学诗谩有惊人句(__________)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谜,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7.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乙文的作者均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B.陶渊明,一名侃,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C.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鼻祖。
D.甲诗乙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9.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中的“心远”“悠然”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心境高远、超凡脱俗的恬淡心境。
B.甲诗结句言尽而意无穷,隐约流露出作者归隐后淡淡的怅惘与迷茫,令人回味。
C.乙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谦虚低调,不希望外人打扰的心理。
D.乙文末段刘子骥探寻未果的描述,更显桃花源亦真亦幻,文章主旨也朦胧隐晦。
30.作者借甲诗表达对_________生活的热爱:借乙文表达对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的憧憬,两诗文都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______。
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3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
(2)霜重鼓寒声不起(_____)
3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约
有约在先
B.使人称谢
新陈代谢
C.请以军礼见
不请自来
D.居无何
居无定所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2)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34.为抵抗侵略,报效祖国,全军上下同仇敌忾。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营中主帅________________治军严整
前线将士________________为国献身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小题
(甲)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周亚夫军细柳(节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35.以上诗、文都与战争有关,(甲)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__________》,(乙)文《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__________。
3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37.以下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实录真实事件,是首激荡人心的英雄战歌。
B.(甲)诗表现我军将士攻占敌人城池时的勇敢无畏。
C.(乙)文表现细柳营将士们以国事为重,军纪严明。
D.(乙)文表现周亚夫治理军队严酷刻板,不近人情。
38.从选文看,(甲)诗描绘战争场面,(乙)文描绘__________场面;(甲)诗中的将士们和(乙)文中的将军亚夫都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9.《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人名),他是“长吉体”诗的开创者;《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朝代)的苏轼,他被后人认为是“豪放词”的鼻祖。
4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所写战争的时间段是从白天到半夜。
B.(乙)文作者游承天寺的时间是冬天的夜晚。
C.(甲)诗写战斗场景,色彩浓艳,想象奇特。
D.(乙)文写生活情境,叙事详细,议论严密。
42.(甲)诗描写战争的艰苦和惨烈,赞扬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的精神风貌;(乙)文描绘夜游时的月色美景,表达了苏轼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课内古诗文阅读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3.(甲)诗“问君何能尔?”中“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出自《孟子》,与《大学》、《中庸》、__________________(书名),并称“四书”。
4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使动用法一项的是(

A.生于忧患。
B.苦其心志。
C.贫贱不能移。
D.一怒而诸侯惧。
4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甲)中画线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作简要描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中画线的句子。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6.选做其一(不可都做)
(1)(甲)中的“真意”是指什么?联系这首诗,写出其中一点理由。
(2)(乙)中写父母亲对子女训导告诫的内容,有何作用?
古诗文联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孔子困于野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拜礼:拜见回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所作所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困窘。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47.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
B.必敬必戒
戒:告诫
C.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标准
D.富贵不能淫
淫:使……迷惑
4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天下惧
环而攻之而不胜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帝感其诚
C.丈夫之冠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
D.独行其道
空乏其身
49.下面对《雁门太守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一个“压”字,突出敌军来势凶猛、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和守城将士的处境艰难。
B.“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用边塞秋色的秀美烘托将士的英勇无畏。
C.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歌颂将士浴血奋战、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50.下面《富贵不能淫》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直接批驳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君主,虽讲仁义道德准则,亦不过是“妾妇之道”罢了。
B.“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C.针对景春的观点和理由,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D.本文在对话描写中善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孟子之雄辩可见一斑。
51.下面对《孔子困于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蔡的大夫认为孔子对陈蔡两国帮助很大,因此不愿意他帮助楚国。
B.他们派人包围了孔子及其弟子,导致他们困在荒野,陷入病饿之中。
C.继续讲诵,弦歌不废,表现了孔子为追求政治理想矢志不渝的精神。
D.针对子路的疑惑,孔子告诉他君子和小人面对困窘的态度截然不同。
5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阅读《富贵不能淫》《周亚夫军细柳》《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甲)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丈夫之冠桂冠怒发冲冠
B.威武不屈委屈宁死不屈
C.上至劳军劳驾
任劳任怨
D.群臣皆惊惊慌
打草惊蛇
55.下列各项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和诗文内容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一文中,孟子以“妾妇之道”对比“公孙衍、张仪之道”,反驳景春的观点“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么?”
B.《周亚夫军细柳》中写霸上及棘门军是为了与细柳营作对比,突出表现周亚夫“这才是真将军呀!”
C.《周亚夫军细柳》文帝见到军纪严明的细柳营,面对周亚夫行的军礼,“被震动,容貌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很是生气。
D.《雁门太守行》“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夜色下战士的鲜血凝成暗紫”,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暗示我军已经战败。
56.(甲)文中孟子指出了心目中“大丈夫”的本质,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周亚夫、段志玄及(丙)文中的将士能否称得上大丈夫。
(链接材料)
文德皇后之葬也,志玄与宇文士及分统士马出肃章门。太宗夜使宫官至二将军所,士及开营内使者,志玄闭门不纳,曰:“军门不可夜开。”使者曰:“此有手敕①。”志玄曰:“夜中不辩真伪。”竟停使者至晓。太宗闻而叹曰:“此真将军也,周亚夫无以加焉。”
(节选自《旧唐书·段志玄传》)
注:①手敕:手诏,皇帝亲笔写的命令。
57.请你借用(乙)文中描写细柳军营将士严阵以待抵御外敌的词句,发挥想象描绘(丙)文将士威武守城的画面。
58.你还读过哪些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请写出两句。(允许有一个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第26课
诗词五首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选出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答案】A
【详解】
A.
这首词写的是“梦境”,词人想象着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不是实写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时的情景。故选A。
2.下面对杜甫《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答案】D
【详解】
D.“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有错。《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故选D。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首句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之态淋漓尽致地凸现出来。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剑。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C.尾联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无所畏惧,捐躯报国的决心。
D.本诗善于着色,用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黑色等绮丽斑驳的色彩描绘边塞风光的秀美。
【答案】D
【详解】
D.赏析有误。诗中用各种绮丽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而不是边塞风光的秀美。故选D。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是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B.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人称“杜少陵”“杜工部”,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C.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答案】B
【详解】
B.有误。杜甫被称为“诗圣”,李白被称为“诗仙”。故选B。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角(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
C.折戟(q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mó)洗认前朝。
D.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答案】C
【详解】
C.折戟(qǐ)——(jǐ)。故选C。
6.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答案】A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正确;B.“贱”应改为“溅”;C.“锋”应改为“烽”;D.“消”应改为“销”。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B.《水浒》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例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三调芭蕉扇等。
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D.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三调芭蕉扇”是《西游记》里的故事情节。
8.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声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答案】C
【详解】
C.“声不起”并不是指将士斗志难振,而是写天寒霜浓、天气恶劣,反衬出将士们的英勇气概。故选C。
9.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天接云涛连晓雾”描写了眼前云海连接拂晓晨雾的真实美景。
B.“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学习作诗,却没有写出惊人的佳句。
C.“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现了词人消极的避世、游仙思想。
D.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表现了其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答案】D
【详解】
A.这是作者梦中所见,并非眼前真实美景;
B.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C.词人通过“天帝”和“三山”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故选D。
10.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一、二两句所写是梦中所见景象,即海上晨雾弥漫,满天云涛翻滚,四周千百只船儿随海浪起舞,头顶上的银河也仿佛旋转了起来。
B.词人长途跋涉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用一个“归”字,表明她其实是从天上宫来到人间,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又回到天帝身旁。
C.“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大鹏的形象,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最终到达海外仙山,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厌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想象,通过在梦境中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而又颠沛流离的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与理想的追求。
【答案】B
【详解】
B.“其实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有误。词人是在梦境中长途跋涉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用一个“归”字,好像她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而不是词人“其实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的。故选B。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国都沦陷后,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林木荒芜的景象。
B.颔联描写花儿开得明艳,鸟儿叫得动听,诗人被美丽的春景感动得落泪。
C.颈联揭示出残酷的战争、连绵的战火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原因。
D.尾联以稀疏的白发写出衰老之态,体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心境。
【答案】B
【详解】
B.理解有误。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故选B。
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的一开头便写词人梦中所见景象。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B.“股勤问我归何处”,“问”字与下片“报”字,问答之间,语气衔接,联系紧密。天帝关心词人想要回到哪里去。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词人感慨自己空有才华,正值战乱年代,诗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一句有嗟怨,有感慨。
D.“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以“蓬草”自喻,写出了南渡之后的孤苦无依之情,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一句情感相通。
【答案】D
【详解】
D.“蓬舟”意为:如飞蓬般轻快的船。并不是作者的自喻。作者希望风不要停,把“我”那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征蓬出汉塞”一句的情感并不相同,“征蓬出汉塞”表现了作者的孤苦无依之感。故选D。
13.下面对《赤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答案】D
【详解】
“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这句话有误,作者关注的是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胜败和东风的关系,进而突出机遇的重要性,以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D错误,选D。
14.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沦陷的悲惨景象,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颔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C.颈联写入冬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思念。
D.尾联描写了诗人的苍老之态,可以想见其苍老之快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答案】C
【详解】
C.
“入冬以来”有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表达了诗人对妻儿亲人的挂念。
15.下面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答案】C
【详解】
C.诗的前三句写的是白天日落前的情景。“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不是“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故选C。
16.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夸张、比喻)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比喻)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
【答案】C
【详解】
C.玉龙:宝剑的代称。是借代的修辞方法。故选C。
1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白头搔(ná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chóng)鼓寒声不起。
C.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zhāo)
D.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答案】D
【详解】
A.搔(náo)——(sāo);
B.霜重(chóng)——(zhòng);
C.前朝(zhāo)——(cháo);
故选D。
18.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描写了春望所见,以一个“破”字,一个“深”字,写出了山河破碎,长安城内草木茂盛荒芜、人民离散的破败景象,融情于景。
B.颔联以乐景写哀情,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诗人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亲人的感情。
C.颈联中“烽火”指代战乱,“连三月”写出战乱之久,“抵万金”直言家书难得,表现了战乱中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急切心情。
D.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言简意赅,而又热情奔放,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展现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答案】D
【详解】
D.“热情奔放”应改为“含蓄凝练”,所以D项描述错误;
故选D。
1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lú)
折戟(jǐ)
二乔(qiáo)
B.殷勤(yīn)
谩有(màn)
不胜簪(zhān)
C.燕脂(yān)
千帆(fán)
花溅泪(jiàn)
D.提携(xié)
霜重(chòng)
蓬舟(péng)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字音的掌握。B.不胜簪(zhān)正确读音是(zān);
C.千帆(fán)正确读音是(fān);D.霜重(chòng)正确读音是(zhòng)。故答案为A。
20.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九万里风鹏正举。
【答案】B
【详解】
A.采薇: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C.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玉龙: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人水化为龙;
D.典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故选B。
21.下列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思想上抛弃了荣华富贵的念头,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陶渊明《饮酒》)
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的忘身报国之情。(李贺《雁门太守行》)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的境界。(李清照《渔家傲》)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在战争正激烈的三月份,诗人收到了一封家信,他觉得这比万两黄金还珍贵。
【答案】D
【详解】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诗人并没有收到家信,而是期盼得到家人的来信,故D错误,选D。
22.下列各项对本课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写作者隐退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情。
B.《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所描写的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C.《雁门太守行》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
【答案】C
【解析】
【详解】
C.
《雁门太守行》第六句的断句是:霜重鼓寒/声不起,意思是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不起”是用来形容“鼓声”的,而非战士们的斗志。结合“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而是视死如归,杀敌报国。故C错误,选C。
23.下列对《渔家傲》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海天相接的景象,给人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的感觉,气势磅礴豪迈。
B.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词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词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C.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殷勤问我归何处”,交代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借此表现词人追求隐逸的思想。
D.“我报路长赚日幕,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运用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表示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答案】C
【解析】
【详解】
C.
最后三句写出作者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思想并不消极,也并不是追求隐逸,而是借此表现她对黑暗现实不满,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表达对自由光明生活的向往,充满豪气,慷慨激昂。故C错误,选C。
24.下列对《赤壁》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借古讽今,关注的重点不是赤壁之战,而是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暗指国家命运,以小见大,指出周瑜的成功有偶然因素,借对赤壁之战发表看法,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故D错误,选D。
2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伟大的诗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B.李贺,字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等名篇。
C.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D.李清照是宋代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这首词中最能体现她豪放风格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答案】D
【解析】
【详解】
D.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派的代表词人,但是她也创作过豪放词,这首词中最能体现她豪放风格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故D错误,选D。
二、填空题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飞鸟相与还(__________)
(2)浑欲不胜簪(__________)
(3)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
(4)殷勤问我归何处(__________)
(5)学诗谩有惊人句(__________)
【答案】共同,一起
简直
拿,取
情意恳切
同“漫”,空,徒然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句意,进而确认词义。这里要注意“浑”属于一个古今异义词,意思是“简直”。“将”意思是“拿,取”。“谩”是一个通假字,同“漫”,意思是“空,徒然”。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谜,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7.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乙文的作者均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B.陶渊明,一名侃,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C.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鼻祖。
D.甲诗乙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9.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中的“心远”“悠然”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心境高远、超凡脱俗的恬淡心境。
B.甲诗结句言尽而意无穷,隐约流露出作者归隐后淡淡的怅惘与迷茫,令人回味。
C.乙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谦虚低调,不希望外人打扰的心理。
D.乙文末段刘子骥探寻未果的描述,更显桃花源亦真亦幻,文章主旨也朦胧隐晦。
30.作者借甲诗表达对_________生活的热爱:借乙文表达对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的憧憬,两诗文都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______。
【答案】
27.B
28.(源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9.A
30.
宁静淡泊的田园
和平安宁
不满。
【解析】
27.
B.陶渊明,一名“潜”,不是“侃”。故选B。
28.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这句话是省略句式,翻译时注意补充省略的部分。问今是何世:即“(桃源人)问(渔人)今是何世”;何世:什么朝代;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9.
B.甲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理解为“隐约流露出作者归隐后淡淡的怅惘与迷茫”不恰当;
C.乙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嘱托渔人不要对桃花源以外的人说起这里,反映了桃花源人思虑周全,不希望外人打扰的心理,不是“谦虚低调”;
D.乙文末段刘子骥探寻未果的描述,更显桃花源亦真亦幻,暗示着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理解为“文章主旨也朦胧隐晦”不正确;
故选A。
30.
本题考查诗文主旨。
《饮酒(其五)》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诗人对现实不满,隐居田园,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诗中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和平安宁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点睛】
甲文参考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乙文参考译文: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自己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3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
(2)霜重鼓寒声不起(_____)
3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约
有约在先
B.使人称谢
新陈代谢
C.请以军礼见
不请自来
D.居无何
居无定所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2)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34.为抵抗侵略,报效祖国,全军上下同仇敌忾。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营中主帅________________治军严整
前线将士________________为国献身
【答案】
31.
(1)jiǎo
(2)zhòng
32.A
33.(1)于是皇上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令给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2)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
34.
恪尽职守
浴血奋战
【分析】
31.
本题考查字音。这里重点考查多音字,答题时可以根据语境进行辨析。“角”指的是古代军中号角,读jiǎo;“重”,读zhòng,霜结得多,给人一种“重”感,从而说明“鼓寒声不起”的原因。
32.
A.规定/规定;
B.致意,问候/凋落,衰亡;
C.请允许我/邀请;
D.经过/居住;
故选A。
33.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注意将关键词落实到位,如:上:特指皇帝。持节:手持符节。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犯:侵犯。邪:语气词,表示反问。
34.
本题考查结合内容对对联。答题时,可以在充分理解诗文的基础上,把握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填上相应的词语。《雁门太守行》借用乐府旧题,描写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周亚夫军细柳》中,在匈奴大规模人侵汉朝边境之际,周亚夫恪尽职守,严明治军,全力备战。可用四字词语填写。
【点睛】
译文:
甲: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乙: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剑出鞘,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引导的人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并说:“穿戴盔甲的将士是不能行跪拜礼的,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被此感动,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去偷袭且被敌人俘虏的,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文帝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小题
(甲)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周亚夫军细柳(节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35.以上诗、文都与战争有关,(甲)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__________》,(乙)文《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__________。
3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37.以下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实录真实事件,是首激荡人心的英雄战歌。
B.(甲)诗表现我军将士攻占敌人城池时的勇敢无畏。
C.(乙)文表现细柳营将士们以国事为重,军纪严明。
D.(乙)文表现周亚夫治理军队严酷刻板,不近人情。
38.从选文看,(甲)诗描绘战争场面,(乙)文描绘__________场面;(甲)诗中的将士们和(乙)文中的将军亚夫都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
【答案】
35.
雁门太守行;
司马迁
36.文帝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门前,不能进入。
37.C
38.
劳军
恪尽职守
【分析】
35.
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了解。甲文《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乙文《周亚夫军细柳》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载于《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36.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重难点词语“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至:到”要翻译准确。
37.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A.“实录真实事件”表述有误。本文的写作背景是: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B.“我军将士攻占敌人城池”表述有误。根据“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可知,甲诗表现了我军将士守卫城池时的勇敢无畏;
D.“严酷刻板,不近人情”表述有误。根据“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可知,乙文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
故选C。
38.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根据内容可知,乙文讲述了周亚夫驻扎细柳营时,汉文帝刘恒慰问军队的事。从“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以看出,乙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描绘了文帝劳军的场面。甲文“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既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又表现了将士们在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时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英勇气势。乙文从“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可以看出,哪怕是皇帝亲自到了,也要遵守周亚夫军营的规定。因此,两文都表现了将士们恪尽职守的优秀品质。
【点睛】
甲文译文:
黑云压城头,城墙像要塌陷一样;盔甲映着日光,金鳞似的闪亮。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边的泥土在夜色中凝聚着紫气。寒风半卷着红旗,轻骑驰向易水;天寒霜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为了报答国君招用贤才的诚意,手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乙文译文:
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奔驰进入,从将军到下属军官都骑马迎进送出。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中的将士都披挂铠甲,手拿锐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天子的先导跑到军营,不能进入。先导说:“天子就快到了!”把守军门的都尉说:“将军命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文帝到达,又不能进入。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说:“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跑。”于是天子就拉紧缰绳缓慢行进。到了军营中心,将军周亚夫手拿武器拱手说:“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天子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慰劳礼仪结束后离去。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9.《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人名),他是“长吉体”诗的开创者;《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朝代)的苏轼,他被后人认为是“豪放词”的鼻祖。
4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所写战争的时间段是从白天到半夜。
B.(乙)文作者游承天寺的时间是冬天的夜晚。
C.(甲)诗写战斗场景,色彩浓艳,想象奇特。
D.(乙)文写生活情境,叙事详细,议论严密。
42.(甲)诗描写战争的艰苦和惨烈,赞扬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的精神风貌;(乙)文描绘夜游时的月色美景,表达了苏轼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答案】
39.
李贺
宋朝
40.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无所事事的人)罢了。
41.D
42.
英勇无畏
豁达乐观
【分析】
39.
本题考查对古代诗人基础知识的掌握。《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唐代的李贺,李贺,字长吉,被誉为“诗鬼”,是“长吉体”的开创者;《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的主要代表。
40.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本题重点词:
但:只是,只不过。闲人: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的人。耳: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
41.
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仅用八十四字便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苏轼惜墨如金地交待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用十八字营造出一个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最后用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体现出言约意丰的特点,因此D选项中“叙事详细,议论严密”的说法错误。故选D。
42.
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雁门太守行》首句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综合全诗可知,作者通过描写一场边关战争,赞扬了士兵们视死如归、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记承天寺夜游》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体现了苏轼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课内古诗文阅读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3.(甲)诗“问君何能尔?”中“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出自《孟子》,与《大学》、《中庸》、__________________(书名),并称“四书”。
4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使动用法一项的是(

A.生于忧患。
B.苦其心志。
C.贫贱不能移。
D.一怒而诸侯惧。
4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甲)中画线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作简要描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中画线的句子。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6.选做其一(不可都做)
(1)(甲)中的“真意”是指什么?联系这首诗,写出其中一点理由。
(2)(乙)中写父母亲对子女训导告诫的内容,有何作用?
【答案】
43.
陶渊明
《论语》
44.D
45.(1)傍晚时候,(南山景色怡人,)山间雾气缭绕,飞鸟结伴而还。(2)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46.(1)示例:“真意”指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宁静淡泊的心境,钟情于归隐生活;……理由示例: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因为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2)作为论据,引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观点,不是大丈夫,用来反驳景春的观点。
【分析】
43.
第一处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故“君”是指:作者本人(我)或陶渊明。第二处考查文学常识。“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子及弟子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44.
A.生:使……生存;
B.苦:使……苦;
C.移:使……改变,变动;
D.惧:害怕;
故选D。
45.
(1)本题考查诗歌描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优美、通顺的语言进行描写即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据此可以描绘生动的画面。如:南山上,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它们的家。
(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得,实现。志,志向。由,遵循。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
46.
本题题干要求只选其一。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分析,诗人说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是在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真意”指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是指远离官场,返归自然。“真意”一词可以说是这首诗的“诗魂”。据此写出理由即可。如:能够在傍晚时分,看南山的景致: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文章开篇写道“公孙行、张仪岂不诚大文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景春认为公孙行、张仪是大丈夫。孟子将公孙行、张仪与妾妇归为同类,据此得出“父母亲对子女训导告诫的内容”作为论据,引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观点,证明公孙行、张仪不是大丈夫,用来反驳景春的观点。用“妾妇之道”讽刺公孙行、张仪不是真正的大丈夫。最终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一大丈夫准则。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甲)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乙)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古诗文联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孔子困于野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拜礼:拜见回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所作所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困窘。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47.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
B.必敬必戒
戒:告诫
C.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标准
D.富贵不能淫
淫:使……迷惑
4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天下惧
环而攻之而不胜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帝感其诚
C.丈夫之冠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
D.独行其道
空乏其身
49.下面对《雁门太守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一个“压”字,突出敌军来势凶猛、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和守城将士的处境艰难。
B.“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用边塞秋色的秀美烘托将士的英勇无畏。
C.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歌颂将士浴血奋战、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50.下面《富贵不能淫》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直接批驳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君主,虽讲仁义道德准则,亦不过是“妾妇之道”罢了。
B.“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C.针对景春的观点和理由,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D.本文在对话描写中善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孟子之雄辩可见一斑。
51.下面对《孔子困于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蔡的大夫认为孔子对陈蔡两国帮助很大,因此不愿意他帮助楚国。
B.他们派人包围了孔子及其弟子,导致他们困在荒野,陷入病饿之中。
C.继续讲诵,弦歌不废,表现了孔子为追求政治理想矢志不渝的精神。
D.针对子路的疑惑,孔子告诉他君子和小人面对困窘的态度截然不同。
5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答案】
47.B
48.D
49.B
50.A
51.A
52.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53.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汉。
【分析】
47.
B.必敬必戒,戒:谨慎。故选B。
48.
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B.副词,确实/名词,诚意;
C.连接主谓,无实际意义/结构助词,的;
D.都是代词,他的;
故选D。
49.
B.“用边塞秋色的秀美”有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作者用各种绮丽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而不是边塞风光的秀美。故选B。
50.
A.“直接批驳”错误。孟子用“妾妇之道”进行类比说理,语带轻蔑地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只不过是没有任何原则地顺从君王的意志而已。故选A。
51.
A.文中明写“皆非仲尼之意”,说明陈、蔡并没有采纳孔子的意见,不可能“认为孔子对陈蔡两国帮助很大”。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故选A。
52.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动弹不得,粮食也断绝了,随行弟子饿病了,都打不起精神来。据此可划分停顿为: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53.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淫:使……迷惑。移:使……改变(动摇)。屈:使……屈服。
【点睛】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孔子迁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进攻陈国。楚国前来救陈。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蔡两国的边境上,楚国就派了专人来聘请孔子。孔子正打算应聘前去见礼,陈蔡两国的大人就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贤者,凡是他所讽刺讥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所在。如今他长久留住在我们陈、蔡两国之间,各位大夫的所作所为,都不适合仲尼的观点意思。现在的楚,是个强大的国家,却来礼聘孔子;楚国如果真用了孔子,那我们陈、蔡两国掌政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双方都派了人一起把孔子围困在荒野上,动弹不得,粮食也断绝了,随行弟子饿病了,都打不起精神来。孔子却照样不停地讲他的学,朗诵他的书,弹他的琴,唱他的歌。子路满怀懊恼的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会有这样困穷的时候吗?”孔子说:“会有的,只不过君子遭到困穷时能够把持自己,小人遭到穷困的话,那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
阅读《富贵不能淫》《周亚夫军细柳》《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甲)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丈夫之冠桂冠怒发冲冠
B.威武不屈委屈宁死不屈
C.上至劳军劳驾
任劳任怨
D.群臣皆惊惊慌
打草惊蛇
55.下列各项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和诗文内容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一文中,孟子以“妾妇之道”对比“公孙衍、张仪之道”,反驳景春的观点“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么?”
B.《周亚夫军细柳》中写霸上及棘门军是为了与细柳营作对比,突出表现周亚夫“这才是真将军呀!”
C.《周亚夫军细柳》文帝见到军纪严明的细柳营,面对周亚夫行的军礼,“被震动,容貌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很是生气。
D.《雁门太守行》“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夜色下战士的鲜血凝成暗紫”,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暗示我军已经战败。
56.(甲)文中孟子指出了心目中“大丈夫”的本质,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周亚夫、段志玄及(丙)文中的将士能否称得上大丈夫。
(链接材料)
文德皇后之葬也,志玄与宇文士及分统士马出肃章门。太宗夜使宫官至二将军所,士及开营内使者,志玄闭门不纳,曰:“军门不可夜开。”使者曰:“此有手敕①。”志玄曰:“夜中不辩真伪。”竟停使者至晓。太宗闻而叹曰:“此真将军也,周亚夫无以加焉。”
(节选自《旧唐书·段志玄传》)
注:①手敕:手诏,皇帝亲笔写的命令。
57.请你借用(乙)文中描写细柳军营将士严阵以待抵御外敌的词句,发挥想象描绘(丙)文将士威武守城的画面。
58.你还读过哪些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请写出两句。(允许有一个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
【答案】
54.C
55.B
56.①孟子认为,不被富贵所迷惑,不为贫贱所动摇,不被威武所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②周亚夫驻军细柳,治军严谨,文帝想要进入军营,也必须要拿符节才能进入,并且在军营里不能纵马奔驰;③段志玄守军戒备更加森严,唐太宗夜间拿手诏都不能进入军营,一直等到天亮才能进入。两位将军面对地位尊崇的皇帝都做到了威武不屈。④《雁门太守行》中的军士,面对如黑云般的敌军压境,没有退缩,誓死报效祖国,也体现了威武不屈的舍身精神。
57.运用“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中的词句,诗句的修辞手法,发挥想象描绘画面。
5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分析】
54.A.
举行加冠礼/帽子/帽子;
B.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受冤枉/屈服;
C.慰劳/烦劳/疲劳、辛苦;
D.精神突然受到刺激而紧张或不安/精神突然受到刺激而紧张或不安/惊动;
故选C。
55.A.甲文中孟子运用反问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不是对比。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来说理,认为他们在“顺从”上和出嫁的女子没有区别。最后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C.“很是生气”有误。结合文帝的语言与行为““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分析,是赞赏;
D.“暗示我军已经战败”错误。“燕脂凝夜紫”以凝重的色彩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渲染了战斗的惨烈悲壮;
故选B。
56.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中孟子指出了心目中“大丈夫”的本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乙文中“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国难当头,周亚夫明知敌强我弱、战场上凶多吉少,但他没有丝毫退缩,毅然接受任命,肩负起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这是有仁礼义的“大丈夫”。“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面对文帝,不卑不亢,仍恪守军礼,没有丝毫谄媚之态。这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链接材料中志玄闭门不纳,曰:“军门不可夜开。”使者曰:“此有手敕。”志玄曰:“夜中不辩真伪。”竟停使者至晓。两位将军面对地位尊崇的皇帝都做到了威武不屈。《雁门太守行》中的军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面对如黑云般的敌军压境,将士们严待以待,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也体现了威武不屈的舍身精神。
57.本题考查描绘画面。乙文中描写细柳军营将士严阵以待抵御外敌的词句是“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即:军中的将士都被挂铠甲,手拿锐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可据此描绘丙文将士威武守城的画面。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将士们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可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手法重点描绘将士们的威武形象。答案不唯一。
58.本题考查理解型默写。根据要求写出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即可。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的意愿!’把顺从作为准则,这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乙: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奔驰进入,从将军到下属军官都骑马迎进送出。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中的将士都被挂铠甲,手拿锐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天子的先导跑到军营,不能进入。先导说:“天子就快到了!”把守军门的都尉说:“将军命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文帝到达,又不能进入。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说:“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跑。”于是天子就拉紧缰绳缓慢行进。到了军营中心,将军周亚夫手拿武器拱手说:“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天子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派人向周亚夫致谢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慰劳礼仪结束后离去。
出了细柳营军门,群臣都很惊讶。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以前在霸上、棘门军营看到的,简直像儿戏,他们的将军本来可能遭受袭击而被俘虏;至于周亚夫,怎么可能冒犯他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乙: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链接材料:文德皇后埋葬的时候,志玄与宇文士及分别统率军队出肃章门。太宗晚上派宦官到两个将军处所,士及打开营门让使者进入,志玄闭门不让进来,说:“军门不可晚上打开。”使者说:“这里有皇上亲手写的命令。”志玄说:“晚上分不清真假。”竟让使者在营外停到了天亮。太宗听说后叹息说:“这是真将军啊,周亚夫也不能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