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1.答谢中书书
答:答复,回复。
谢中书:谢征,他曾任中书舍人和中书郎。
书: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走进文本,翻译课文
课文翻译
山
川
之美,古来
共
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都
谈论,欣赏
共同
耸入
看见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见溪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的
河流
晓雾将歇,猿鸟
乱
鸣;夕日欲
颓,沉鳞
竞跃。
实是
欲界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没有摆脱了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纷乱
消散
将要
争相,争着
将要
实在,的确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的
课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见溪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美
问1:文中哪句话统领文章大意?
问2:“山川之美”,“美”在哪里?
批注写景角度,
如视角、颜色、时间、动静的变化等。
高峰入云
,
清流见底。
仰视
俯察
山水相映之美,作者写出了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的特点。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多色
单色
色彩配合之美,作者写出了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壁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的特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对偶
典型景物
景物状态
典型动物
动物活动
晨昏变化
视听转换
动静结合
生机勃发
晨昏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的热烈欢快而又清净幽寂的特点。
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观察角度:
时间跨度:
景物状态:
感官冲击: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静景(高峰…具备)
早晨(晓雾将歇)
黄昏(夕日欲颓)
视觉(高峰入云)
听觉(猿鸟乱鸣)
动景(晓雾…竞跃)
平视(两…俱备)
四时(四时俱备)
高峰入云
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山水相映之美俯仰结合之美
色彩相配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意境美
动静相称之美
沉醉于自然山水的愉悦。
山川之美
自由朗读,读出美感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奇者。
问1:文章哪一句话表达作者对美景的情感的?
问2:
为什么不用“人间之仙都”?
问3:情感是陶醉?喜爱?赞美……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乱世。汉末战乱频繁,三国纷争,西晋灭亡,北方十六国朝代更迭、混战不断……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该时期的文人政治处境艰难,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遭到杀戮,如孔融、嵇康、谢灵运等,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欲界”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山中宰相”的来历
萧行建立梁朝,陶弘景给予了有力支持。萧行很感激陶弘景,曾亲提御毫,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御诏,文曰:“心中何所有?卿何恋而不返?”盼望陶弘景出山辅政,重列朝班。然而,徜徉于大自然怀抱之中,并深深陶醉于道家仙风的陶弘景,接到诏书后,深思很久,下定了不出山的决心,提笔写诗一首:“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陶弘景不肯出山为官,梁武帝不肯罢休,经常派驿卒带着手书,到茅山邀陶进京。陶弘景不改初衷,想到:“夫子云: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未见其人,今我义达,无复其行,请同求志之业。”因号“华阳隐居”,以明其志。
有一次,他请来人带给梁武帝一幅画。武帝展开观看,只见画面上两只水牛,一牛自由自在地在青山绿水间啃食漫步;一牛戴着金轭头,借此表达了他对恬静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武帝赞叹之余,便不再相扰,但每遇大事,仍然派遣使臣前往茅山,向陶弘景咨询问策。久而久之,人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
知识链接
陶弘景
摆脱世俗、归隐林泉的志趣。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歌中,细致描绘,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堪比先贤的自得和遗世独立的失落。
文章最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美景的愉悦,也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但是“我”是继谢灵运后又一个“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待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同时还有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归隐田园的情趣。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
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美学散步》
遗世独立、自由解放的隐士精神。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具体叙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总
引
总
括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读背训练:画面呈现式背诵
拓展延伸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苍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白云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谢灵运《初去郡》
关于描写山水的诗句
1.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
代谢中书给陶弘景写一封文言版的《再答陶弘景书》。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