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2 22:0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6
小题
,共计17分


1.
(2分)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
?)
A.绯(fēi)红
?
诘(jié)责
?
深恶(è)痛疾
B.溺(nì)爱
?
佃(diàn)农
?
笔耕不辍(chuò)
C.粗糙(zào)
?
黝(yǒu)黑
?
藏污纳垢(gòu)
D.窒(zhì)息
?
酒肆(sì)
?
筋(jīng)疲力尽
2.
(3分)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

A.不逊?
?
?匿名?
?
?查无消息?
?
?油光可鉴
B.私塾?
?
?脸颊?
?
?正人君子?
?
?为富不仁
C.崎岖?
?
?沥青?
?
?抑扬顿挫?
?
?诚皇诚恐
D.蒙味?
?
?滞留?
?
?粗制滥造?
?
?和颜悦色
3.
(3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满怀激情地演讲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
B.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而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C.来到山脚下,仰望那挺拔伟岸、壮美超群的重峦叠嶂,真是让我激动不已。
D.饭后,父亲和颜悦色地问他:“我的好孩子,现在你可以说话了,你刚才想说什么?”
4.
(3分)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③⑥⑤④①②
B.④①②③⑥⑤
C.③④①②⑥⑤
D.④③①②⑤⑥
5.
(3分)
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A.按照规划,本市将修建飞机场,机场建成以后能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与“生活水平”搭配不当,应去掉“和改善”)
B.文化和旅游部近期部署查处恶搞英雄烈士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制度。(“规范”与“制度”搭配不当,应将“制度”改为“秩序”)
C.名扬世界的丽江古城四方街是木氏家族明朝年间率领百姓建筑而成的。(语序不当,应把“明朝年间”移到“木氏家族”前)
D.为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成分残缺,应在“校庆”后加“活动”)
6.
(3分)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我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D.“甲午国殇·民族复兴”主题教育基地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12分


7.
(4分)
提取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写出4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4个字。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拟在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涉及繁体字识读教育有关内容。繁体字在日常交流中出现的频率较少,仍然具有一定的识读必要性。繁体字因其字形复杂,可以显示更多信息;人们阅读古籍、书法写作或与港台地区进行交流时,识读繁体字也会带来诸多便利。但此项提议未必是一种好的传承保护的方法,有开放心态,保护繁体字有很多更为简单易得的方法,不必执着于一定要将其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
?
8.(8分)
综合性学习
班级准备开展“勇于担当,兼济天下”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规划】为了顺利开展活动,请你根据示例完成活动步骤规划。
活动一:讲述名人担当的故事
活动二: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_______
(2)【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饭金工王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但也都为此在时间、精力等方面作出了牺牲。观看结束后,“如何看待责任担当”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副,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
?
下联:_______________
②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
下联:_______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28分


9.(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用动宾短语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几件事。
(2)写出你对画线句子中“不安和感激”的理解。
(3)选段主要表现藤野先生怎样的高贵品质?
?
10.(16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旧时月色
①四时的月色,是各有千秋的。
②春天的月色,清澈透明,伴着草芽儿和花的清香,吸上一口,有微醉的感觉。夏天的月色,轻歌曼舞,轻盈若羽,如梦似幻。秋天的月色,浓酽黏稠,像冰得化不开的奶油。冬天的月色,如盐胜雪,洁白闪亮。
③在城里很难得见到这样的月色了。即便有月亮的晚上,你发了心,一定要看看月亮。然后,你站到阳台上,等了好久,等着月亮爬上来。隔着许多的高楼,隔着许多的灯光,你寻过去,夜色浑浊不清。没有星星,天上的那枚月,很像宣纸上滴落的一颗泪,模糊着,看得你心疼了。
④你轻轻叹息,也只能,去记忆里寻。
⑤年少的记忆,是浸泡在月色中的。
⑥我看见月光探了身子,跑到屋内来,跑到母亲的梳妆台上,那上面放着梳子、镜奁、百雀羚、剪刀和母亲晚上新裁的鞋面子。月光均匀地吻过每一样物件,吐出一朵一朵银白的花。蒙了一层纱的窗,亦描着银边,那么的亮。满世界仿佛都藏着秘密。多年后,我知道,那是自然的大美,任一个小孩,也为之动容。
⑦冬天的月夜,陪着母亲去担水。母亲白天要忙农活,家里的吃喝用水,都是晚上去一公里外的河里挑。有母亲在,是没有害怕的。天上空空荡荡,只一个明晃晃的月亮,把我和母亲的影子拉得忽而短,忽而长。近处远处的田野,都铺上一层白霜似的月光。小路上,则像敷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糖,让人忍不住想弯腰下去舀上一勺。
⑧我们踩着这样的月光路,到河边。冰面上,敷着同样一层厚厚的白糖。河边的树和芦苇,浴一身月光,再看不出萧条和枯萎,有的,只是温情脉脉。母亲用扁担砸破冰面,清幽幽的水里,立即掉进一个大而白胖的月亮。这个月亮很快被母亲装进水桶里。母亲挑着装着月亮的担子,晃晃悠悠地走。我开始唱歌了。那样的月色,唯有唱歌,才能消化。母亲也唱歌了。母亲不识字,唱的是她自己编的歌谣。我们的歌声,消融在月色里,变成了月光,四处飞溅。
⑨转眼是春。春天的月色,浸满花香。这边是桃花。那边是梨花。胡萝卜开的花也是好的,像头顶着一个一个的胖蘑菇。菜花更不用说了,一开一大片,满地滚地金。我们几个孩子约了去放风筝。所谓的风筝,是用破塑料纸做的,是包东西剩下的牛皮纸做的,风筝线是偷的母亲的纳鞋线。我们牵着这样的风筝在乡村土路上快乐地叫着跑着。风筝被月光托在半空中,像只展翅奋飞的鸟儿。眼前的各色花们草们,被月光涸染,像瓷雕的。我们一时惊诧,齐齐仰了头看天上的月亮,觉得它也像一朵盛开的花,梨花,或是胡萝卜花。
⑩最喜欢的,是夏天的月夜,孩子们不会待在屋里。大人不会待在屋里,他们要趁着好月色,去社场上剥玉米。
?母亲是剥玉米的能手,一晚上能剥上百斤,可以换到十来只脆饼。那个时候,脆饼是我们有限的见识里,最好吃的点心。我们都自告奋勇地跟着母亲去,帮着剥玉米。一路之上,月光曼舞,风中飘来阵阵稻花香。青蛙们的合唱此起彼伏。萤火虫多得像撒落的星星。社场那边,早已人声鼎沸,玉米棒子堆成了一座金黄的小山。
?我们加入进去。月光被搅动得四处流溢,又迅速合拢,如船划过一道道水波。终于,所有人各就各位,迅速剥起玉米来。大人们喁喁闲谈,偶尔有轻笑的一两声。月光也安静下来,趴在人们的头发上、肩上、膝盖上,淌进每粒玉米里。我们几个孩子剥会儿,手就火烧火燎地疼,也不大坐得住,心早野了,母亲叹一口气,宽容地说一声玩去吧。
?我们如得了特赦令,立即飞跑开去,追逐嬉闹,如快乐的小鱼,在月光里游弋。玩到大半夜,困了,回家睡去。却不知母亲什么时候回家来,第二天,枕边有脆饼的香,扑鼻。而母亲,早去地里忙活了。
?那个时候,从没见母亲吃过脆饼。我们以为,那是属于小孩子吃的,所以,吃得理所当然。多年后,母亲也回忆起那样的月夜,她剥玉米的事。她总是要剥到月亮西斜,手掌通红,火辣辣的。孩子多,她要多挣些脆饼。看着你们吃,我就很满足了,母亲说。一片月光倾泻下来,淹没了我的心。我追问,妈,你当时想没想过要吃?母亲笑了,傻丫头,那么好吃的东西,怎么会不想?
(选自丁立梅《只因相遇太美》,有删减)
(1)文章题目为“旧时月色”有何妙处?
(2)文中作者围绕“旧时月色”作者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中画线字的妙处。
月光也安静下来,趴在人们的头发上、肩上、膝盖上,淌进每粒玉米里。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
四、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9分


11.(9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早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斗米,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太宗:唐太宗。②踊贵:指价格上涨。③嗟怨:嗟叹怨恨。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帝志在忧人?
?
?
?
?
?
?
?
?
?忧:_______________
未尝嗟怨,莫不自安?
?
?未尝: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
(3)选文中唐太宗是如何“得人心”的?生活在衣食无忧的今天,简要谈谈你对太宗崇尚节俭的看法。
五、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12.(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披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第一人称代词,我。②披襟:敞开衣襟。
(1)诗中第四句描写荷花的“低面深藏”有什么作用。
(2)本诗借花抒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
13.
人生,就是不断地前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以自信的姿态前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以奉献的姿态前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以阅读的姿态前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以友爱的姿态前行……
请以“以_______________的姿态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D
6.D
7.
繁体字;识读教育;必要性;传承保护;开放心态。
8.
(1)示例:讨论责任担当的话题?,抒发关于责任的感想
(2)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作为炎黄子孙,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民谋福,为国出力。
(3)示例:①多艺多才有担当,②曹刿请命无愧匹夫之责
9.
(1)①添改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关心解剖实习;④了解裹脚。
(2)“不安”是“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了;“感激”是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位弱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
(3)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10.
(1)“旧时月色”题目新颖,富有诗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月色”是作者的描写对象,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全文。作者借“月色”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之情。
(2)冬日月下,“我”与母亲担水。春日月下,“我”与伙伴放风筝。夏日月下,“我”与大人剥玉米。
(3)“趴”,趴在,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色的柔和与可爱,突出了月夜的静谧,表达了作者对旧时月色的喜爱与怀念。
(4)①对“旧时月色”的喜爱与怀念;②作者借“月色”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之情。
11.
(1)担心,忧虑,不曾
(2)贞观三年,关中粮食丰收,都回到自己家乡,竟然没有一人逃离奔散。
(3)“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更是先贤的谆谆教诲。如今,尽管物质丰富,衣食无忧,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前人的教诲,不能铺张浪费。
12.
(1)拟人(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用荷花的“低面深藏”来衬托天气之热。
(2)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怜爱和对夏季傍晚美景的喜爱之情(或: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3.略。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