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5 18:2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一着惊海天
蔡年迟
蒲海洋
同学们,
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导入新课
这几幅图片都是我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航空母舰,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了解“一着惊海天”的航空母舰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历史时刻,感受我们祖国伟大的军事力量,感受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改装后中国将其称为001型航空母舰。
2013年11月,辽宁舰从青岛赴中国南海展开为期47天的海上综合演练,期间中国海军以辽宁号航空母舰为主,编组了大型远洋航空母舰战斗群,战斗群编列近20艘各类舰艇。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除美国海军外,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单国海上兵力集结演练,亦标志着辽宁号航空母舰开始具备海上编队战斗群能力。
辽宁舰简介
蔡年迟,湖北浠水人,海军大校,某报主任编辑,硕士研究生。先后随同我国舰艇编队出访18个国家,发表新闻、文学、摄影作品2千余篇(幅),28篇在全国获奖,其中《一着惊海天》一文入选全国中学语文教材(八年级);6次荣获中国新闻奖,1次荣立二等功,13次荣立三等功。
蒲海洋是《人民海军报》记者。
作者简介
本课的写作背景是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
写作背景
多角度观看辽宁舰歼-15起飞训练
辽宁舰上多姿多彩的人
1
3
2
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重点:涉及教材活动)
体会文章的雄壮气势和其中洋溢的民族自豪感呢,激发爱国情怀。
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
学习目标
文体常识
1.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2.通讯的特点:(相对新闻消息而言)
严格的真实性。
报道的客观性。
较弱的时间性。
描写的形象性。
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和消息的区别
相同点:两者都是新闻体裁,都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要求迅速及时。
不同点:
1.从题材上说,消息选材范围广泛,通讯选材较严,它一般只报道有意义的、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
2.从内容上说,消息通常只作概括、简要的报道,通讯不但要告诉读者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而且还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3.从结构形式上来说,消息通常要遵守一定的格式,按照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材料等几个部分来写,通讯往往根据写作对象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的结构;
4.从表达方式上说,消息以叙述为主,通讯则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5.从语言上来说,消息要求简洁、明了,通讯则要求生动、形象;
6.从时效性说,消息要争分夺秒,耽误了时间就丧失了新闻的价值。通讯则不像消息那样严格,同一题材的内容,往往是先发消息,后发通讯。
字词疏通
1.正确注音
着陆(

桅杆(

咆哮(

娴熟(

默契(

镌刻(

舰艉(

湛蓝(

浩瀚(

凛冽(

无怨无悔(

一丝不苟(

殚精竭虑(

zhuó
wéi
xiào
xián

juān
wěi
zhàn
hàn
l?n
liè
hu?
g?u
dān
字词疏通
娴熟:
镌刻:
浩瀚:
默契:
一丝不苟:
白手起家:
殚精竭虑:
熟练。
雕刻。
水势盛大;形容广大或繁多。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合作探究
1.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时间、地点、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重要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6):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重大意义以及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合作探究
2.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合作探究
3.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合作探究
4.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合作探究
5.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合作探究
6.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合作探究
7.第18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对偶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本段第一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合作探究
8.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字,有何寓意?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牢牢地”“稳稳地”生动地写出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的特写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喜悦和自豪。
合作探究
9.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合作探究
10.最后一段重点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重点采用了抒情和记叙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表达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
合作探究
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落后于人,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经历了百年屈辱。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通讯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架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
②这篇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8.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写作特色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本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这一重大事件,从着舰前的准备工作,到飞行塔台内的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的对话,再到舰载机成功着舰,整个试验过程都做了完整的记录。条理清晰,铺排有序,毫无杂乱之感。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是关系到成功着舰的关键环节,是读者最关注的,作者紧紧抓住这些重点内容,集中笔墨叙写了这些环节,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写作特色
3.文风平实,脉络直观。
作为科技类题材,要想让读者对事件有最清晰最科学的把握,语言就不能太过含蓄。作者在叙写中,将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准确地阐述,为的就是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高深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课堂小结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拓展延伸
这则通讯被评为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深受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收获吗?
无数的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智慧、才华,艰辛地劳动是为了她——我们的祖国!一个民族要独立,要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需要一种更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使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一张军事实力对比图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