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达标检测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达标检测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6 15:1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达标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泄气(xiè)
歼灭(jiān)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ǎng)
B.颁发(bān)
横渡(héng)
督战(dū)
摧枯拉朽(xiū)
C.翘首(qiáo)
悄然(qiǎo)
屏息(pǐng)
殚精竭虑(dān)
D.挪威(nuó)
巨额(é)
仲裁(cái)
一丝不苟(góu)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澎湃
浩瀚
惊心动魄
天翻地复
B.桅杆
凛冽
凌波
海燕
惨绝人寰
C.潇洒
旌旗
振聋发聘
激情浪漫
D.咆哮
旋风
眼花缭乱
从容不迫
3.下列句子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国民党反动派
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

(2)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

A.经管
撤退
赞叹
B.经营
溃退
赞赏
C.经营
撤退
赞美
D.经管
溃退
赞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B.这两位艺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C.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立志夺冠。
D.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堪称完美。
B.“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
C.“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D.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共同点是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
B.新闻的标题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其中主标不可缺少。
C.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揭示消息的重要事实。
D.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7.名句默写。(6分)
(1)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2)剧哉边海民,

(3)风声一何盛,

(4)《庭中有奇树》一诗中卒章显志,点明思念之无奈的句子是

”。
8.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中国山东网潍坊4月8日讯作为第35届潍坊国际风筝会重要赛事之一的“潍坊风筝大赛”于今日上午在潍坊开幕。由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成的近百支队伍携逾千只各色风筝参赛。
本届大赛竞赛项目包括最佳风筝创新赛和传统风筝赛,两项比赛将同时进行,为期两天。据了解,今年风筝大赛参赛风筝数量、种类及质量比往年都有了新的提升,在往届各县市区、市直部门、企事业参赛的基础上,今年群众自发组织的风筝放飞队达到了18支,群众参与性进一步提升。一些风筝民间艺人,无论在风筝扎制创新还是风筝放飞表演上参赛积极性明显增强,进一步提升了潍坊风筝大赛的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9.综合性学习。(9分)
八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
解释为“业义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
“伐”字也写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2分)
(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战争文化形成了。请写两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2分)。
(3)【感悟和平】阅读下面材料,推断“世界和平女神像”造型的意蕴。
(不超过20字)(2分)
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那似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4)【抒写心灵】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设计了一些栏目。请你从下面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上一段80-100字的导读文字。(3分)
【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
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栏目四】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在栏目里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
我选择【栏目
】来写。
导读: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0.文中的第一句话是这篇消息的部
分。开头括号内的文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
。(2分)
11.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
。(2分)
12.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议论。选文从

两方面论述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2分)
13.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4.选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
宣传单
李新
①移到桥西头的太阳,掉进楼房背面,王可从城区深水河东岸的机配制造公司下班了。
②忙碌一天,虽然疲惫,想到妻子可口的饭菜和聪明伶俐的女儿,回家路上,王可不禁哼唱起了《农民工之歌》:“昨天我是农民,今天当工人,城市的新主人意气风发……”
③回到桥东街道最尽头的住处,进得厨房,王可向妻子递上一个鼓嘟嘟的大红包,得意地说:“俺的奖金!”惊喜不已的妻子忙端上饭菜,顺手递过一张宣传单。
④王可瞅了一眼,上面写着“高薪招聘焊接技术工”。展开细看,是一家生产大型风电设备的国有企业招聘,最基本应聘要求是高中文化、5年工作经历、有焊工证、有埋弧焊等操作经验。王可全都符合。
⑤“你干了这么多年电焊工,一个月才赚3000多元,这是个好机会,试试吧。”妻子说,用手指着宣传单上的大红字体,“看清楚,这月薪可是9000元起呀。”
⑥王可是偏远的大山村里人,读了3年职业高中,学的是机电专业。毕业后在广东打工时认识了同乡的妻子,结婚有了女儿后,便进了县城机配制造公司当电焊技工。收入虽不高,养家糊口还成,工作还算稳定。王可常对在超市打工的妻子说:“咱一个山旮旯的农民当上工人,也算知足了吧。”
⑦王可所在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按客户订单要求,由车工、钳工、焊工、钣金工等照订单图纸设计的流程加工和组装。工作尽管辛苦,但王可有一席用武之地,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上周,王可又获得“年度先进人物”称号,今天从财务部领回4000元奖金。
⑧去年初,公司引进最新的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从用料到加工、组装,再到装车发货,所有工序一气呵成,员工需要做的只是在生产线旁进行数控操作。
⑧智能生产线上马后,工作轻松了,也不需要那么多员工。80多人的车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自然减员到19人。王可较幸运,他不懂数控技术,但公司上智能生产线时,王可获得商家培训员工的机会,最终保住了岗位。但商家培训只针对该设备的基础操作,为期仅15天。说是数控操作,其实只是照本宣科。超出设备之外的,比如最关键的自动化编程,王可连常识都不懂。这给王可带来了危机感。
⑩工作虽然保住了,但因为劳动强度下降,工资也跟着降掉了500元,拿到手只有3500元。加之,家里最近在县城贷款买房,孩子快上初中了,经济上捉襟见肘,妻子只能敦促他加紧努力赚钱。
?工资少了,妻子一直耿耿于怀。王可只是告诉她,想自费报自动化编程培训班,学费7500元,每周上课一天半,学习一年半。当初培训工程师说:“如果学会自动化编程,一个月拿1万元工资不成问题。”目标很是激励人,但公司不给员工进修提供任何资助。妻子说又费钱又误工,不同意。
?今天,王可盯着宣传单上“9000元起”的大字,对妻子摇头说:“我怕是干不了这个活。”“你不试一烙铁,又怎晓得呢?”妻子激将着王可。
?眼见王可不自信且犹豫的怪样,妻子便直接打开手机免提语音,替王可拨通宣传单上的电话。对方询问了年龄、工作经验后,问道:“机械加工的数控切割编程熟练吗?”
?王可迟疑着说:“这个……能看懂,但,不熟。我现在干的都是固定编程的几种部件。”对方公司又抱着希望耐心地问:“图形转换编程可以吗?”王可再度结结巴巴。对方随后又间了几个数控编程方面的问题,终于,失望地挂断电话。
?王可把宣传单递给旁边的妻子,说:“真的不行,丢掉吧。”
?妻子这时不再说话,转身进了房间。出来时,拿着3500元连着刚才的红包递给王可说:“明天就去交自动化编程培训班的学费吧。”
?王可愣着神,妻子把宣传单往桌子上一拍:“吃饭!”王可笑呵呵地看着妻子,也把桌子一拍:“好!吃饭!”
(选自《孝感日报》2019年5月7日,有删改)
15.梳理全文,完成下表。(3分)
16.小小宣传单,却在王可和妻子的生活中起到了大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3分)
17.本文在叙述故事时匠心独运,采用了哪种叙述方式?其中介绍王可“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3分)
18.你觉得王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文用这个人物表达了什么主题?(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跑着跑着就到了
王纯
上师范学校的府候,我被选拔为学校的运动员。我爆发力比较强,擅长短跑,常常参加短跑比赛。到了学校一年一度的冬季越野赛,体育老师对我说:“万米越野赛,你也要参加!”我听了,惊讶地张大嘴巴,不情愿地说:“万米?我不擅长长跑啊!”老师笑笑说:“试试吧,就当作锻炼,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坚持不下来也不要紧。”
越野赛那天,我在起跑的枪声中迈开了脚步,心里却想,跑到哪儿算哪儿吧。因为平时短跑训练得比较多,所以刚开始我就迅速超越了身边的很多同学。跑了一段距离后,我找到了一种合适的节奏,跑起来并不觉得累。就这样,我慢慢地进入了状态。赛程过半的时候,我已经跑到了队伍的前半部分。这时我感到累了,但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被我超越,我还是鼓足勇气跑了下去。当跑到一定程度时,我竟然感觉不到累了,双脚有节奏地向前奔去。学校里很多长跑健将,之前我都难以望其项背,现在竟然能够一个个超越他们。这种成就感支撑着我继续跑下去。我对自己说:“好好跑,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跑着跑着,我竟然看到了终点!心中忽然升腾起一股莫名的力量,这时我加速奔跑,开始冲刺。因为经常练习短跑,所以在冲刺过程中,我所向披靡,一路超越了所有选手,冲到了最前面。当第一个冲到终点时,我自己都恍惚了:这是真的吗?周围响起欢呼声,体育老师跑过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让我刮目相看!”我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连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这次胜利是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
有时候,人的能力真的是无穷的,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但跑着跑着,就战胜了自己。蓦然回首,一切都成了身后的风景,你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了!你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境界。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但不停地向前奔跑,跑着跑着就豁然开朗起来。记得多年前,我爱上了写作,每天都像一只舞蹈着的蜜蜂,不停地采集花粉、酝酿蜂蜜。我把从心中流淌出来的文字一个个写到纸上,心想,如果有一天,我的文章能发表在报刊上,哪怕只有一篇,那该多幸福啊!散发着新鲜油墨味的报刊,一定有文字的馨香,闻一闻,会像酒一样醉人吧?就这样,我写着写着,真的闻到了像酒一样醉人的文字的馨香。于是我更加沉醉于写作。如今,我已经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600多万字的文章。很多文友向我请教写作经验,我只说了三个字:“写下去!”
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他的生意做得很成功,资产过千万。有一次,当大家谈起小时候的梦想时,他说:“我小时候想,如果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饼,这辈子就值了!”我笑了,想起作家莫言曾说过,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一日三餐都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然后就是想娶石匠的女儿当老婆。
或许,我们不曾有过什么鸿鹄之志,以为自己是一只飞不高也飞不远的麻雀,但只要你肯坚持,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所以就坚持跑下去吧!跑着跑着,就跑到了春暖花开的彼岸。
(摘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9.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学校里很多长跑健将,之前我都难以望其项背,现在竟然能够一个个超越他们。
20.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用原文语句)(4分)
“我”没想过自己能得长跑冠军,但是跑着跑着,就成冠军了;“我”没想过成为大作家,但是写着写着,就
。“我”的朋友小时候只想
,但做生意做着做着就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2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我爱上了写作,每天都像一只舞蹈着的蜜蜂,不停地采集花粉、酝酿蜂蜜。
22.作者在叙事时是怎样安排详略的?(3分)
23.“人的潜能其实远超过自己的想象,你不挖掘就永远不会知道。”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段的理解。(3分)
三、写作(50分)
24.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所在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都发生了哪些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请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