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的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古代神话,地心说,日心说,现代宇宙说)
了解地心说,日心说的争论,理解理论要建立在观测的基础上。
根据哈勃的发现,想象出宇宙正在膨胀,建立星系运动模型,并验证。
根据逆向思维,了解大爆炸宇宙论。
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根据星系运动建立星系运动模型,理论要建立在观测的基础上: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
(5分)
课堂教学
1、展示星空画面
师问:仔细观察这幅画面,描绘的是什么?
宇宙从哪里来,它的过去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第一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任务一:阅读材料,了解古人对宇宙发展的认识。
阅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有关宇宙起源的神话传说,了解“盖天说”、“浑天说”,古代巴比伦人,古代印度人,古希腊人的说法。
2、阅读古代埃及人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学生事先阅读)
问:先辈们的这些假说、理论都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播放视频介绍释:
1、
木星卫星的发现
2、
“行星的非匀速运动”,
“火星的逆行”
“哥白尼理论对逆行的说明”
师:先辈们实验仪器的限制,不能深入研究。现代科学家可借助高科技对宇宙深入的研究。
提问:现代科学家借助什么科技对宇宙进行研究呢?
1、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
2、欣赏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
3、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新发现。
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
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多普勒效应的介绍,望远镜的介绍。
提出问题:
建立一个怎样的模型可以表示出哈勃的观察?
典型任务二:根据哈勃的观察,建立星系运动模型
活动:通过实验来帮助我们建立宇宙中星系运动模型。学生分组、教师巡视指导
(1)准备一只气球,在其表面画上几个黑点;
(2)向气球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
(3)观察气球在膨胀过程中小黑点间及小黑点的距离变化;
(4)比较较近二点和较远二点的距离变化。
气球模型帮助我们理解星系运动,理解宇宙膨胀。对现象很好解释。
无论地球是ABC中的任意一点都可得一样的结论。地球并不一定是写宇宙的中心才能解释哈勃的发现。
典型任务三:尝试推理,理解大爆炸宇宙论
1、提出问题:如果能将时间倒退,宇宙中的星系之间的距离会怎样?
2、1948年美籍苏联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大爆炸”宇宙学说。这种理论认为,今天所看到的宇宙的膨胀现象,如果随着时间追溯上去,将开始于一次强烈的爆炸。伽莫夫预言绝对温度为5K的黑体辐射。
3、证据的出现:1978年,贝尔实验室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因首次测量到3K宇宙背景辐射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
1、观察这幅画面
2、思考宇宙从哪里来
3、回忆宇宙的起源。并举手回答。
学生事先阅读
1、宇宙创始的神话故事。
2、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1、讨论为什么最终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战胜了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
学生观看哈勃照片。
听讲哈勃的新发现。
思考:望远镜为什么能判断运动的变化。具有问题意识
思考:如何根据现象来建立模型。(勇于探究)
学生得出:
1、按要求实验(实践创新)
2、思考星系和气球表面上的小圆点之间的关系。(类比)
学生
1、同学观看宇宙大爆炸视频:听讲。
2、分组实验。
3、思考:大爆炸听着不靠谱,但为什么目前大多科学家都认为是正确的。
自主学习
让学生明白:
理论要建立在观测的基础上
(理性思维)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信息技术
支持太阳中心说的证据越来越多,太阳中心说理论本身要简洁。
要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学生对建模的初步实践,体会类比的探究方法。
体会逆向思维
再次体会理论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师:宇宙还在持续不断的膨胀中,哪么宇宙将来究竟会怎样?请同学们思考,大胆提出猜想?
(做为本节课的总结)
1、永远膨胀下去,不断地扩大,我们将看到所有星系的星球老化、死亡,剩下我们孤零零的,在一片黑暗当中。
2、
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讨论宇宙中的星系最终会怎样?
1、猜想的可能性二种。
(探究的方法)
2、要寻找证据。
3、感受科学的进步
人文情怀,人文积淀
思考全面
辩证
理论要有证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