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中的证据
——生物的进化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五节。这节内容主要介绍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及进化理论的演变过程,教材设计时力图利用科学史的素材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生物进化思想和进化理论的形成过程。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要使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就让学生懂得一种假说的提出需要证据的支持,而随着新证据的不断发现,原先被认为是正确的假说会不断地得到修正和补充,甚至被否定。第一课时通过化石这一生物进化的证据得到生物演化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较轻松地接受本章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辨性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说出化石形成的过程;②区分神创论与进化论,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动植物化石的研究,了解生物进化现象和演化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物进化学说的学习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观点的教育。
【重难点】
了解化石与物种进化观点的形成。
【教法分析】
这一节课的知识本身难度比较大,若通过讲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将处于被动的视听地位,不能形成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不高。通过设计“情景——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模式构建一个互动和探讨的环境,让学生在互动和探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查阅并详细了解有关化石与生物进化与演化的资料。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生命之谜如此深奥,通向答案的道路不会只有一条,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探寻谜底?——西马克斯一、图片赏析
走进生物出示动物与环境图片,寻找其中的生物,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生物世界。学生讨论后列举各种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动物的保护色只是动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的方面,例如警戒色、拟态等也是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二、敢于思考
探索新知1、是谁对生物进行了如此合理的设计呢?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尊重学生的思维进行简单点评,并引出神创论让学生分析。神创论:世界是精心安排的,世界上的每种生物都有一定的位置,都有一个目的,过去从来有,将来也总是会有。2、你如何看待神创论?神创论和进化论有何不同?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对神创论和进化论进行对比(可对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斗争进行简单的讲解)。教师讲解:事实的论证需要一定的证据——引出进化论。3、生物进化论的证据有哪些?图片展示:最早的证据——化石。化石对进化论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找到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化石,用实物来解释生物的进化。对于进化论者来说,关键是要找到处于进化中间过度状态的生物化石。神创论者对化石又有什么解释?神创论者认为化石是上帝创造生物时的模子。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人们在一些奥陶纪的岩层(距今约5亿年)中挖掘出大量的三叶虫化石,三叶虫是几乎唯一一种已知的早期复杂生命形式的海生动物。而在这之前的岩层中没有发现比这复杂的生物化石。这些发现对神创论者意味着什么?19世纪的许多思想家以此来证明这是上帝的杰作。他们的依据是在这些生物之前,为什么没有更简单的生物,而这些生物好象是突然出现了。进化论者没法解释。进化论是不是错误的呢?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根据越来越多的化石,就连神创论的拥护者也得出了与神创论相反的结论。1796年,乔治·居维叶,一个踏实的神创论的拥护者,依据所发现的化石,写成《关于活着的大象和变成化石的象的说明》,他认为地球不时经历全球性的灾难,在此过程中,一批批的生物彻底死亡。这个结论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上帝是捉摸不定的、莫名其妙。上帝创造了物种,然后又消灭这些物种。同年,也就是1796年2月5日,(英)威廉·史密斯发现,随着岩层的每一变化,有的物种的化石消失了,而有的化石一直延伸到随后的岩层。威廉·史密斯的发现又说明什么?史密斯对岩层内情的披露,证实了上帝消灭生灵不是偶然的,而是经常的,而且还有必要花点力气来解释为什么有的物种彻底灭绝,而有的物种却顺利存活到随后的年代。对进化论者意味着什么?越来越多的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神创论与出土的化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天平逐渐倾向于进化论。1861年,理查德·欧文(英)在巴伐利亚发现了始祖鸟化石(中间过度类型的化石)。更进一步的证明了生物是逐渐进化的。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阅读P16内容,了解动物化石形成的过程教师讲解:要变成化石可不容易。几乎所有的生物——其中的99.9%以上——的命运是化为乌有,若要变成化石,必须具备几个条件。首先是得死到恰当的地方,只有15%的岩石能够保存化石。实际上,死者必须埋在沉积物里,在那里留下印子,就象泥泞里的一片叶子那样,或者在不接触氧气的情况下腐烂,让骨头和坚硬部分里的分子由溶解的矿物质取而代之,按原件创造出一个石化的版本。尤其重要的是,在藏匿几千万或几亿年以后,还得有人发现,认为这是值得收藏的东西。据认为10亿根骨头当中,只有大约1根能变成化石。据估计,在1万个物种当中,不足一种有化石记录。出示图片:恐龙蛋化石和脚印化石的图片。这些是不是化石?是。化石概念: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都称为化石。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明:4、地球上曾出现过种类繁多的生物,许多与今天的生物并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有时在高山上会出现海洋贝壳化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补充:在历史长河中,生物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现在的高山在过去可能是海洋,说明着地壳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教师讲解:化石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一种证据,但是要想使证据更为直接有利,我们就要总结出生物逐渐演变的一个过程,寻找各种时代的生物化石和同种生物在不同年代形成的化石。越来越多发掘的化石,以及这些化石所存在的岩石形成的年代,人们逐渐找到了一些规律。因为按照现有的化石可以确定:最早的生物化石出现在38亿年前的岩石中,当时只有非常简单的生物1961年,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的沙克湾发现了一个有生命的叠层石社会,叠层石出现在35亿年以前,由最早光合作用生物藻青菌形成。1992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的铁沉积物中发现最古老的真核细胞,即所谓的卷曲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这种生物出现在15亿年前,即生物出现20亿年后。卷曲藻出现10亿年后,出现真核细胞形成的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奥陶纪的三叶虫,几乎是唯一一种已知的早期复杂生命形式的海生动物,最初出现在5亿4千万年以前,3亿年后灭绝。大约4亿5千万年以前,植物开始占领陆地的进程,与其为伴的还有必不可少的小螨虫和其他动物。大约4亿年前,一部分动物也大胆地从海里爬出来,成为以陆为家和呼吸氧气的动物。(展示生物进化表格)从这些事实中,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生物是在逐渐的缓慢变化的,我们称之为生物演化。生物演化有着什么样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规律。对于同一种生物,其演化的又是如何进行的呢?科学家考查了大量的化石标本,有些人将同类的化石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结果……5、读图分析:读图P17根据始祖马和近代马的特征,你能描述它们当时的生活环境吗?将一系列年代不同的马化石进行比较后,你能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马的外形在逐渐地发生着什么变化吗?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分析:通过进一步讲解植物的进化过程,明确生物进化的方向: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缓慢演变。6、解释“活化石”现象的原因。腔棘鱼。7、除了化石外,还有哪些证据证明生物是进化的?教师讲解:如今可通过发达的技术手段来对生物进化观点进行论证。胚胎学、解剖学、DNA和蛋白质三、课后继续探究,实现课堂延续在事实面前,生物进化论在与神创论的斗争中,终于取得了胜利。但生物进化论是一成不变的,还是也象生物一样,是通过逐步演化形成的呢?请大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四、板书设计第5节
生物的进化一、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1.化石的形成2.化石的概念
二、生物的演化规律: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以图片情景和别致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通过学生对神创论的讨论,无形中对学生以后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起到了辅助的作用。通过设疑导学、点拨导议、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师生协作,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增强了师生情感,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教学及教学平等的原则。使学生从问题中来,以回到问题中去,实现课堂的延续性。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