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2) 传染病件 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2) 传染病件 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17: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教学设计
课题:《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课时:第二课时(共两课时)
设计者: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三章《人的健康》的第二节,共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教材内容分来自细菌的威胁和来自病毒的威胁、传染病,共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二个课时,主要进行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环节及预防措施的教学。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微生物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引起的疾病等相关的知识。本节课将以各种传染病的资料提取为主线,以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为实例,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提取信息的能力。
本节课同时出现了一些关于传染病的新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些都为课程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解决这么多概念的同时出现,并在学生脑海里呈现清晰的关系,是本节课最大的一个突破点。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态度去看待和解释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2)经历阅读文字或图像、表格等模型,获取信息,得出初步结论,并进行评价和交流的过程。
【科学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举例和交流,90%的学生能知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2)通过直观的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图,90%的学生能知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概念。
(3)通过文本的解读,80%的学生能归纳出传染病的特点。
(4)通过观看情景剧引发讨论,90%的学生能区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5)通过组内讨论、组间评价,80%的学生能大致根据传播途径区分传染病的种类,70%的学生能用相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通过传染病种类的对比,80%的学生能在具体情景中辨别传染病的种类,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7)通过独立阅读、组内讨论、组间评价,70%的学生能例举具体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发展学生利用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交流能认真听取与分析同学的意见,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
(2)通过规范小组分工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
(3)通过生生之间的对话,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深化对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了解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懂得对自身的保护。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通过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功能。
三、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知道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环节和预防措施。
难点:(1)区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能例举具体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启发法、再辅以多媒体教学法、启发教学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归纳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相关资料、视频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任务与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环节】
【调查引出课题】同学们得过水痘吗?得过的同学请举手。那得过流感吗?得过的同学请举手。每个人都得过啊,看来这些与我们同学息息相关。
春天恰好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对于传染病的近况同学们了解吗?
【视频】下面我们来观看由我们采访组的学生从医院发回来的报道《近期传染病的近况》
举手互动
观看视频
通过两个小调查让学生发现传染病与我们息息相关。再通过播放学生自己采访的医生的解释传染病近况的视频,极大激发学生兴趣,迅速进入课堂。
【展开环节】
我们采访组的同学还带回来了传染病的资料送给大家。下面请小组长上来领取一下。
【图片】流感的传播过程
根据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图完成任务一。
【任务一】找出资料中的传染病的病原体,以及传播的共同环节。
【小组汇报】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成果。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每个小组虽然是不同种类的传染病,但是都能够找到病原体,都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共同环节。
下面我们以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为例,你认为什么是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
【提问】那么我们开头提到的流感和水痘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呢?
【下定义】根据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请给传染病下个定义?
【教师总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比如禽流感就是流感病毒从家禽传染给了人类,所以传染病不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还可以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过渡】对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同学们掌握好了吗?
【情景再现】观赏情景剧《流感的传播过程》,找出各个演员分别属于传染病传播的哪个环节。
【思考】除了流感属于传染病以外,下列疾病哪些也是传染病?
肺结核、近视眼、红眼病、贫血、龋齿、蛔虫病、心脏病、乙肝、灰指甲、癌症、艾滋病、糖尿病
【过渡】你是根据什么特点认定这些病是传染病呢?
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信息,
【提取与归纳】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归纳传染病具有怎样的特点。
1、病原体可以经过一定的途径,从病人、其他动物或带有病原体的物体传给健康人。
2、病原体在适宜条件下可广泛传播,使一定地域内同时出现较多的病人。
3、人体在患过某种传染病痊愈后,常对该病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过渡】你能给你找到的这些传染病分类吗?
你觉得对它们进行分类有什么好处呢?
【任务二】找出各个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并根据传播途径给传染病归类。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案例:
【阅读新闻材料】专家提醒:喜食淡水鱼生不是好习惯。
本报记者陈娜通讯员袁立新王文艺报道:深圳人肝吸虫的感染率达4.2%,而喜食淡水鱼生的广东人感染比例高达17%以上。去年,市疾控中心在两企业的4500名职工中进行抽检,发现肝吸虫的感染率为4.2%。他表示,深圳人感染肝吸虫的源头是淡水鱼。去年1至5月,市疾控中心对淡水鱼抽检,肝吸虫囊蚴检出率为17.62%;其中,鲩鱼的感染率最高,其次为鲮鱼、鲤鱼、大头鱼、生鱼、非洲鲫鱼、鳊鱼、鲫鱼、桂花鱼。
【提问】肝吸虫病患者应该去医院
的哪个科室就诊?
【过渡】我们没有患病的人应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你是从传染病传播的哪个环节去考虑的?
【过渡】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个环节。
【思考】根据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如何控制传染病流行?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的措施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当传染病流行时,只要切断其中任何一环节,流行即可终止。
我们每个小组的资料中是不同种类的传染病,
【任务三】不同种类的传染病,你认为有哪些具体的预防措施。
【学生分享】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抢答】其他组同学抢答分别属于控制传染病的三项措施中的何种措施?答对的小组加一分,答错的小组减一分。
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4人。每组提供一种3个传染病的资料。
查找提供的资料中的信息,获取有效信息。
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生活经验得出什么是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
学生根据医学的知识点得出传染病的概念。
4个学生表演情景剧,1个学生饰演传染源,2个学生饰演传播途径,1个学生饰演易感人群。
根据文本信息提炼出传染病的三大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
从文本中提取精炼信息。
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对传染病进行分类。
小组分工合作。
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合作成果。
同类别小组进行评价。
学生查阅学生资料,归类。
学生阅读书本,获取信息。
学生做出判断,并表明自己的判断依据。
学生查阅学生资料,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小组代表表达自己小组的观点,其他小组评价。
小组分工合作,举出各种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派代表一一汇报。
为获胜的小组鼓掌。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书本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结合生活,学科学、用科学。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语言,严密的逻辑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取与归纳的能力。
学会应用分类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能通过小组交流能认真听取与分析同学的意见,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
学科学、用科学。
培养学生评价他人的能力。
通过规范小组分工和小组竞赛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
【总结环节】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同学已经例举了很多预防传染病的措施,非常厉害。那么我们初中生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医生是怎么说的。
【视频】学生采访传染科医生的视频《初中生如何预防传染病》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什么收获?
观看视频,总结经验。
学生分享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评价。
与开头引入前呼后应,增强学生对传染病的预防意识。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并能给予积极肯定评价的意识。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结束环节】
【布置课后作业】:
1、课堂巩固检测
2、科学作业本
3、收集与这节课有关的,但你未解决的问题,下一节课分享。
完成作业
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并为下堂课铺垫。
七、板书设计
八、学生课堂导学案
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2)——传染病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任务一:找出资料中的传染病的病原体,以及传播的共同环节。。
传染病名称
病原体
共同环节
都有



任务二:找出各个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并根据传播途径给传染病归类。
传染病名称
传播途径
传染病种类
任务三:不同种类的传染病,你认为有哪些具体的预防措施。
课堂巩固检测
1、下列生物属于传染源的是(

A
甲肝病毒
B
蛔虫
C
草履虫
D
患狂犬病的狗
实例:2020年世界有许多人感染新冠,有的家庭甚至几口人先后染上,这说明传染病有___性和___性。而当以后再次流行甲肝时,曾患过新冠且体质较弱的刘传敏同学却未被传染上,这是因为人体患过某种传染病后,常对该病产生一定抵抗力,即___性。
有一次,小军全家吃毛蚶,这些毛蚶曾被甲肝病人的粪便污染,而且没有煮透,结果小军吃了后,患了甲肝。而其妹妹未患病,其父亲就将小军送进隔离病房治疗,并给小军妹妹服用了甲肝疫苗预防药,并与其哥哥隔离分食,以防传染。
根据以上事实,回答:
(1)甲肝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____。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考虑,“吃不洁毛蚶”属于____。小军患病前属于_
__,患病时成为___。
(3)从预防传染病的三项措施看,小军父亲给小王妹妹吃预防药属于
,让小军住进隔离病房属于

4、这四幅图属于控制传染病何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