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二)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17:1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2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的流感发病率的调查,让学生体验调查过程,练习抽样调查的方法。
2.通过病毒和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对比,了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通过病毒生活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病毒的生活。
4.通过概念教学,让学生理解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区别。
5.能列举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6.了解传染病的特点。
7.通过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的教学,培养学生加强身体锻炼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传染病的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感受:让某一个同学谈谈他(她)感冒的感受。
学生:难受、恶心、发烧...
过渡:据有关数据表明其中80%的感冒是由于病毒引起的.
课件展示: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习惯上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或者普通感冒(有病毒性和细菌性)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教师:那么在课前老师让你们以抽样调查的形式去调查我们中学流感的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现在老师把你们的调查结果一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你们通过表格的数据分析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吗?
学生:我校初中学生在患流感的时间上,春季和冬季较高。
教师:那么你们知道引起流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
学生:病毒。
过渡:当你听到病毒两个字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恐慌、害怕、恶心...
教师:那你们肯定见过病毒了吧,所以那么讨厌病毒。
学生1:没有。
学生2:从课本或电视或杂志上看过。
教师:
①如果学生答没有,则引导学生说明病毒非常的小,肉眼看不见,并问:这么小的病毒到底有什么样的结构呢?
②若学生则答看过,则展示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和病毒的结构,并问:你来根据这个图片说说病毒到底有什么样的结构。
学生:通过对比发现,病毒并没有细胞结构。
过渡:既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么病毒是如何生活的呢?接下来咱们来看一个视频。
展示视频:病毒的生活。(通过视频让学生总结)
小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并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
过渡:既然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那么流感会传染吗?
学生:会。
过渡:那它是怎么传播的呢,接下来老师来说明一下。
教师:接下来你们对照以下的模板,把课前查的一些传染病,它们的致病生物,如何传播来进行阐述一下。
学生1:足癣流行的过程。
学生2:细菌性痢疾流行的过程。
学生3:蛔虫病流行的过程。
学生4:艾滋病流行的过程。
(在学生阐述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传染病的种类,并让学生知道传染病的特点。)
总结:传染病是由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提问:通过刚才的总结我们发现传染病要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学生: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强调同时性,为引出预防原则做铺垫)。
过渡:接下来咱们结合常见的传染病表,来谈谈如何预防这些疾病的具体措施呢?
学生:控切断其中任一环节.流行即可停止。
教师:那你针对以上的三个环节是如何做的呢?
学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过渡:那你能把课前查的这些疾病来具体讲讲如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吗?
学生1:针对控制传染源:1.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2.对感染动物及时处理。
学生2:针对传播途径:加强饮食卫生、水源和粪便管理;生活用具消毒;消灭媒介动物(蝇蚊蚤虱)等。
学生3:针对保护易感人群:体育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种等
过渡:学了这些多东西,老师想考考大家对传染病掌握的如何?
2017年春,流感家族中的一位不速之客﹣H7N9不期而至,拨动着中国内地民众的神经.H7N9型流感是一种禽流感.而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者首先被漂浮在空气中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从而在一定区域内的人或动物也被感染,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针对这种状况,国家疾控的人员首先把感染的禽类进行屠杀填埋,同时及时隔离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者,并建议人们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传染病,据此回答一下问题:
1.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分别是什么?
2.预防的措施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答道保护易感人群的时候,强调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培养学生通过锻炼身体来增加自身的免疫力。
作业布置:
1.设定一个如何锻炼身体的方案,并按照这个方案坚持实施。
2.作业本练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