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1)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五节,本节课的核心是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关注学生青春期的骨骼保健。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其他系统,对于如何长高有所耳闻,另外对模型法,实验法和对比法有一定的接触,这为本节课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作了铺垫。但学生运动系统的结构缺少系统的了解,对其功能的认识也停留在表面。所以本节课将借助人体骨骼模型,膝关节模型和拼图游戏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运动系统的结构,通过介绍罕见病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运动系统的功能,通过对网络卖家“长高药”的辨析使学生知道长高的正确途径。生物类知识的学习往往基于实物的观察,解剖和实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骨的结构和成分,组织学生实验观察纵切牛长骨,并对鱼骨进行实验研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能对骨骼进行分类,了解脊柱的生理弯曲及作用。
3.知道骨的基本结构特点,概述长高的原理。
4.知道骨的成分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并决定骨的物理性质。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人体骨骼拼图,了解模型法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煅烧鱼骨和醋酸浸骨,认识实验法和对比法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长高药”的辨析,知道长高的正确途径,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姿。
2.通过“天坛老人与壮小伙的举腿比赛”以及伏尔泰的名言,树立正确的运动系统保健观念,自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建立终身运动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骨的基本结构特点,概述长高的原理。
2.难点:知道骨的成分决定骨的物理性质。
四、教学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膝关节模型,KT板,工字钉,人体骨骼拼件,三条脊椎示意图,纵切牛长骨,解剖工具,醋酸,大鱼鱼骨,酒精灯,火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2分钟)
提问:一位70岁高龄的老人和一位25岁的年轻小伙子比举腿,你们认为谁输谁赢?
展示天坛老人运动视频。
据采访得知,这位老人曾经得病卧床不起,康复后选择每日来天坛公园运动。而这位年轻小伙子是个宅男,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由此可见什么重要性?
说出自己的猜想
根据自己的猜想数数。最后发现70岁高龄老人赢了。
运动!
以游戏竞猜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颠覆性的结果让学生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
运动系统
(5分钟)
刚才比试的动作主要是由哪个系统完成的?
一个动作的完成需要该系统中哪些器官的共同作用呢?
展示膝关节模型,指出骨与骨之间靠一些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等联结在一起,我们把这些称作骨连结。骨和骨连结合称骨骼。
运动系统
骨骼,肌肉
人体的骨骼(10分钟)
1.组成
我们身体一共有多少块骨呢?
这206块骨能直接构成人体的骨架吗?
展示人体骨架,认识常见骨的名称
肱骨、股骨、尺骨、桡骨、脊椎骨、手腕骨、胸骨逐一展示
像肱骨、股骨、尺骨、桡骨这种形态的骨称为长骨。手腕骨这种形态的叫短骨。脊椎骨这类形态叫不规则骨。像胸骨这种叫扁骨。
2.分类
刚才我们简单了解的骨的名称和形态,下面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人体骨骼。
【活动一】
首先分一分:小组合作,观察提供的骨骼拼件,按部位可分成几部分?
拼一拼:1-2个同学负责一个部分的局部拼图,完成后再组成整体。
最后选出脊柱的侧面示意图。教师用身体指出侧面的方向。
教师巡回指点,给予必要的帮助。
3.脊柱
教师指出脊柱是由多个脊椎骨连结而成,指出四个弯曲的名称,依次是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大家观察一下,四个弯曲分别是向那边凸?
你们觉得这样的生理弯曲有什么作用吗?
展示小道具,指出这样的生理弯曲使脊柱弹簧一样富有弹性。
有相关的生活体验吗?
除了减震还有什么用呢?展示小视频:沙地越野车的弹簧避震。
4.功能
骨骼的作用,从开头比赛抬腿视频看,有什么功能?
有的人心脏长在体外?你信吗?
展示图片,可以想象如果她挤公交车?
可见骨骼有什么功能?
例如头骨可以保护什么器官?
展示图片,这人20岁了,天生骨骼脆弱,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骨折。这是一种由基因突变造成的疾病,民间把这类患者叫做“瓷娃娃”,无法行走或站立,这说明骨骼的功能是?
所以骨骼的作用有保护内脏,支持,运动。这也是运动系统的功能。
206块
不能,需要骨连结
学生可以在自己身上触摸这些骨。
学生小组活动,把11个骨骼拼件根据人体骨骼模型用工字钉拼接在KT板上。一位发言人指出骨骼根据部分可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另一位发言人指出选出脊柱侧面图是根据其弯曲的特点。
颈曲和腰曲凸向胸,胸曲和骶曲凸向背
减震
跳跃的时候,脊柱可以减轻脑的震荡
增加稳定性,保持平衡。
运动。
不信
心脏受伤
保护(内脏)
脑
支撑,支持
将人体骨骼模型,常见骨的名称和骨的形态分类相结合,有利于将抽象陌生的名词具象化。
人体的骨骼模型以拼件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拼图,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模型对人体骨骼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自主建构人体骨骼按部位的分类。KT板可以让该模块小组学习成果可见化。
脊柱的侧面观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能选择出来,但其生理意义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师利用小道具让学生意识到脊柱类似于弹簧,在小视频汽车弹簧减震器的启发下,可帮助学生理解其作用。进而体会到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以及人体构造的精妙。
骨骼的功能虽然容易听懂,但作为正常人并不能深刻体会这些功能的内在含义。当展示两个罕见特殊病例时,学生才会意识到骨骼功能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保健的意识。
骨的结构和成分(27分钟)
1.长骨的结构
尽管骨的形态多样化,但是它的结构是相似性的。以牛的长骨为例观察。
【活动二】
观察牛的长骨。拿出实物,和学生一起观察外形。辨认骨端和骨干。
然后观察其他结构。提示观察的顺序,可借助工具。观察完了以后,我们填在学案上。
教师补充,骨膜有血管和神经,血管里的血液含有营养物质。骨松质和骨密质合称为骨质。骨髓腔里有骨髓,其中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在学案上用知识导图把长骨的结构和特点整理出来,投影展示。
2.骨的生长
人为什么能长高呢?展示未成年人手骨和成年人手骨X光照片,有什么不同?
这些空隙里有没有结构呢?
介绍软骨层。仅幼年时具有,软骨层里的细胞可以分裂和生长,宏观上表现为骨的增长和人的长高。成年时,软骨层已经骨化成骨后不再分裂了。
猜一猜骨的增粗是哪个结构负责呢?
骨膜的成骨细胞可以分裂和生长使骨增粗。
所以成年人的骨可以增长增粗吗?
展示网络卖家的“长高药”的宣传图,是否具有科学性?为了更好的长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展示脊柱变形的图片,这样姿势优美吗?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图中二人,谁还有矫正的可能,为什么?
由此可见未成人的骨比较柔软容易变形,而成年人并不容易变形,比较坚硬,这与骨的成分有关系。
3.骨的成分
什么物质使骨具有柔软的特性?什么物质使骨具有脆硬的特性?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选择体积比较小的鱼骨进行实验。
【活动三】
我们先取一根不做处理的鱼骨,用镊子敲击它,发现了什么?
那到底是骨的哪种成分对应这种特性呢?我们可以用分离法,去掉其中一种成分,看看骨发生了什么变化。
例如燃烧法可以去除其中的可燃物。你们认为可燃物是其中的有机物还是无机物?
把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再次用镊子敲击它,发现了什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接下来打算用醋酸浸泡鱼骨,发生化学反应,去掉钙盐等无机物。那作为对照组的鱼骨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清水的鱼骨,用手弯曲,发现什么?
接着把这个鱼骨投进醋酸,发现什么?
你试着弯曲看看。能否打结?说明了什么?
展示书本表格。提问:为什么婴幼儿学步时经常摔倒不容易骨折,而老年人摔倒很容易骨折呢?
可见我们要关爱老年人。
展示骨质疏松的定义和图片,从图片中可以发现,哪个年龄层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呢?
新闻速递,骨质疏松盯上年轻人。你知道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吗?
观察牛长骨的外形,指认骨端和骨干。
借助解剖工具,根据书本描述找到对应特点的结构,把名称写在学案上。
结合观察结果和书本描述整理知识导图。根据其他同学的展示修正自己的。
未成年人骨与骨之间空隙较大。成年人空隙很小。
有。
骨膜
可以增粗但不可以增长。
成年后软骨已经骨化成骨,无法再长高。
趁着未成年多运动,注意营养和睡眠。
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学生集体调整坐姿。
左图的未成年人,具有可塑性
学生实验。
不易断裂,较柔韧。
有机物。
学生实验。
骨先变黑,后变得灰白,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是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燃烧。
敲击容易碎裂,不具有柔韧性。说明蛋白质等有机物使骨具有柔韧性。
浸泡在清水或蒸馏水里。
弯曲幅度小,较坚硬。
产生气泡,说明钙盐和醋酸了发生了化学反应。
弯曲幅度很大,可以打结,不坚硬。
说明无机物使骨具有坚硬性。
婴幼儿相对于老年人而言,有机物多,无机物少,骨柔软不坚硬,不容易骨折。老年人则相反。
老年人
食品补钙,晒太阳,多运动
牛,猪,鸡等动物的长骨学生生活中都会遇见,对其结构有一定感性的认识,但不深入和全面。以小组学生实验的形式观察牛的长骨,可以让书本上的介绍具体可感,同时领悟观察顺序的重要性,学会解剖工具的合理使用。
利用知识导图将复杂的知识系统化体现第学生学法的指导。
通过X光片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手骨结构的不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过渡到软骨的学习。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过度宣传或虚假宣传的情况。“长高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而且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前面的学习是基于宏观方面的观察,接下来讲究骨的成分则更加抽象微观,故而需要一些物理方法和化学反应的帮助。这样的设计由表及里,层层过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通过表格对比和实验探究,学生逐步感知到骨的成分对其物理特性的影响。
小结
(1分钟)
最后我想要伏尔泰的一句格言结束本节课的内容:生命在于运动!伏尔泰80高龄时仍然爬山看日出,希望同学们也可以时常运动,拥有理想的身高和优美的身姿,谢谢!
与导入相呼应,再次号召同学们注重运动保健。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设计
1.想一想:医生给骨折病人做手术时,需要特别保护的是骨的什么部位?
2.以“运动和保健”为主题写一份倡导书或绘制一份手抄报。
3.完成课后习题第1-3题,并完成作业本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