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 8.《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语文 8.《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7 22:5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社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人物传记。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有回忆录和传记,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茨威格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成为著名作家的特质和积极的人生追求,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重点突出,语言生动,表达手法丰富,对学生写作也极具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学生能够说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为自己的精神成长奠基。
2.通过欲扬先抑等写作手法的赏析,学生能够说出这些手法的妙用,并进行模仿练笔。
教学重点
赏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学习肖像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深入探究人物形象,感知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练习法
计划学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
检查预习
1.直接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列夫·托尔斯泰》。
2.介绍作者
通过图片、文字展示,让学生了解茨威格和写作背景。
3.检查预习
理解、积累文中“轩昂、禁锢、犀利、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更充分地理解作者的评价,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二、探究学习?感知形象
(一)初读课文
感知形象
1.茨威格究竟为我们描绘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形象呢?
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面部轮廓:“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面容表情:“忧郁面孔上笼罩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
“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
“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相貌平平:“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
“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
来访者失望:“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
“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
“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2.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为什么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呢?
【明确】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长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做真实地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做了独到细致地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里采用的写法就是欲扬先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托尔斯泰的人物形象,更深入地体会文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二)精读语句
探究形象
作者不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更是聚焦于托尔斯泰的眼睛,试图探寻并揭示托尔斯泰的灵魂和精神世界。文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和议论性的语句。这些描写和议论,深刻地揭示出托尔斯泰内心的深邃和伟大。
目光犀利:“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丰富情感:“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具有威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准无误的频波。”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赞美犀利的目光,揭示人生的不幸:“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设计意图】依据文本,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丰富有关托尔斯泰的资料,增加学生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有所了解,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人物形象。
(三)归纳所学
总结形象
茨威格在文中为我们刻画了托尔斯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外表平庸甚至丑陋,但眼睛却非同寻常。透过他犀利的目光,我们看到他一生关注百姓和现实,始终心系民众,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不仅出身高贵,更是一位灵魂高贵的时代代言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三、赏析写法
学写肖像
1.巧妙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激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2.先抑后扬,以前半部分面容的丑陋更加衬托出后半部分眼睛的精美,从而突出表现托尔斯泰高尚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文章形成巨大的张力。可见作者在写作上颇具慧眼,匠心独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这些方法可以在学生自己的写作中适当地学习借鉴。
四、拓展练习?学以致用
作者用他生花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大文豪托尔斯泰令人难忘的形象。学习贵在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模仿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描述一下安徒生或鲁迅的眼睛,以“形”写“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习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之肖像描写,将教学重点落实。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茨威格通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丰富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同学们课下可以进一步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更多的去了解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我想:那位长着大胡子穿着布衣经常去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人会更深刻的走进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