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感受文章画面美,品味语言美。
3、感受“趣味”的内涵,体悟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画面美,品味语言美。
教学难点
感受“趣味”的内涵,体悟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三峡自古以来就有着“山水画廊”之美誉,远观气势恢宏,近游幽深秀丽,三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让我们安静的邂逅郦道元的《三峡》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让三峡二字从梦的峡谷轰然滚落,柔软的落在我们心头。
一、读三峡,读出节奏美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字音:曦(xī)、溯(sù)、湍(tuān)、山献(yǎn)、漱(shù)、属(zhǔ)。
节奏:用红色标注的四字词语均为两字一顿,要读出节拍感,同时注意拖音如“则\素湍绿潭”;顿音如“清\荣\峻\茂”。
疏通文言字词
二、理三峡,知山水顺序
1、本文写了哪些景物?
同学们在文中寻找有关景物的四字词语
两岸连山
重岩叠嶂
绝山献怪柏
空谷传响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林寒涧肃
两列汉字造型,山字旁多是与山有关,水字旁多是与水有关。
2、本文重点写山还是水
重点写水,四季的水。
写水顺序从“夏-春冬-秋”二不是“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这显得不合常理,为何?
“沿溯——湍——潭——涧”,四次变化是按照水势盛枯变化的顺序。
既然重点写三峡的水,是否可以把第一段放最后一段,甚至第一段有点画蛇添足,是否可以删掉?
由“峡”字字形看两山夹水为峡,这是三峡地理特征。
分析第一段
一读: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重岩叠嶂,(
),(
)。
三峡山的特点:连绵、高峻
再读: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比较:无非是说三峡两岸山高岭连,一读时,文字足以说明,为何还要增加蓝色字体“略无阙处、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其实无非是正反两方面不断强调两岸山势连而高的特点。
郦道元为水作注,因水记山。山势高峻、连绵,水道不见曦月的狭窄,才有了夏水襄陵的壮观水景。
三、研三峡,析山水特点
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为三峡设计一条研学路线或旅游景点。如路线(景点)名称,看点(即该路线的景物特点),游览建议等。推荐设计的景点时,请注意提示适合旅游的季节。
路线名称
适合季节
设计依据
看点
古道漂流
夏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奔放豪迈
一线天
四季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高峻连绵
销魂梯
春季
绝山献多生怪柏,清荣峻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清静秀丽
猿鸣涧
秋季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凄清幽寂
……
……
……
……
四、游三峡,传承文化美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老师请了三位高朋来到我们班,陶弘景、李白、柳宗元,大家欢迎三位大家熟悉的新同学,“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去三峡旅游,我们一起如何?“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景色往往与人物“心性”相连。同学们,以三位新同学的经历、个性气质,你推荐他们哪个季节去?请在课文中画出显示三峡四季特点的关键词,结合三位同学的诗文来判断。
(一)夏水襄陵的三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疾”字解释:快,从哪里能看出夏季的三峡江水流速快呢?
“阻绝”说明水势大而急,沿溯之船难停难避;“白帝、江陵”距离千二百里,朝发暮到,时空变化说明水速快。
2、谁会这么急性子,喜欢这奔流浩荡的夏日三峡呢?
我们来看《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总结:呼朋引伴,粉丝簇拥,游船航行。这样豪迈的夏日浩荡江景才能配得上把酒临江的诗仙李白。
(二)春冬之时
1、三峡多美景,哪个季节三峡最繁华最值得去旅游呢?朗读第三段
2、“良多趣味”可以翻译成“好多趣味吗”
(良翻译为甚、很,强调之意,不是好)为什么强调三峡的趣味确定无疑呢?春冬之景趣在何处?
3、同学们品味以下词语的趣处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营造了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灵动秀丽的奇幻世界,构造了下有急湍、深潭,上有悬泉飞瀑的奇妙空间。“清荣峻茂”,重在一个“清”字,因湍潭泉瀑四种不同的水而有了不同的形态与色彩,春冬旅游,太适合一家人行于这样的三峡之中,良多趣味。
陶弘景当爱这趣味的三峡
介绍知识:《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总结:陶弘景喜欢山水的奇妙之景,奇在高山清流,色彩搭配,动静相称。一叶扁舟,一二知音,春冬的三峡当是一个好去处。
(三)秋日三峡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一段写哪个季节?
从“霜、寒、肃、空”可见。“霜”明示季节,“寒、肃、空”暗示季节特点。
“高猿长啸”与“猿鸟乱鸣”比较
乱字重在闹,此处猿声有热闹的生机;啸是延长声音,解释“属引”联系“空、久、三”,此处猿声是在水枯气寒中延长的哀伤。
3、谁会来三峡看这样的秋景呢?
介绍知识:《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总结:这严霜寒林枯木肃涧,还有催泪的高猿的三峡,太适合孤身独行的柳宗元。
(四)文人的山水情怀
1、三位新同学喜欢同学们推荐的旅游三峡的时间吗?
李白同学自我介绍:我是唐朝豪放派诗人,在我写这首诗的四年前(即公元755年)爆发了震撼唐帝国的“安史之乱”。在这次战乱中,当时的皇帝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后来,唐玄宗便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不久,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粼也起兵东下,想和唐肃宗争夺帝位。当时我在庐山隐居避乱,对内情并不明白,出于报国的热情,便加入了永王的幕府。公元758年永王遭到了镇压,我就受到了牵连,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入狱,而且被判长期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次年西行至巫山时遇赦,即从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在途中我写了这首诗,来抒发遇赦后无比欢快的心情,大江奔腾,穿行千里,我喜欢。
陶弘景同学自我介绍:我是南朝梁人,我头衔比较多,是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年厌了这些名号,我在华阳隐居,虽然人称“山中宰相”,早已不问世事,只喜与一二知己书信交往,相约同游天地间,春冬的三峡,我喜欢。
柳宗元同学自我介绍:永贞革新失败后,我被贬为邵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两个月后,在赴任途中,被加贬为永州(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到职后,也没有居住的地方,我只能暂居在龙兴寺。可怜到永州半年母亲就因病去世,艰苦生活环境,水土不服,亲人离世,政治失意,我百病所集,不食自饱。受不了江水浩荡,看不得色彩繁复,还是寒林肃涧适合我独行。
2、山水会说话,他们诉说着文人的内心。
真实的大江怎会变成素湍绿潭,更不会林寒涧肃,但文人的喜怒哀乐却可以寄情山水,形成文人的山水情结。
那作者郦道元喜欢哪个季节的三峡呢?
本文是在他人文章基础上结合想象修改添加而成,身居北魏的郦道元一生都没到过三峡,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请阅读郦道元简介,结合他的性格经历,向他推荐游览三峡的季节。
结语
我们要感谢郦道元,因为他和那些字斟句酌的前人,把三峡的多彩之美化为文字流传世间,感谢同学们为三位新同学李白、柳宗元、陶弘景推荐旅游时节,让他们完成畅游三峡的愿望,也感谢三位新同学,让我们了解到把山水作为钥匙打开文人的心结,谢谢大家。
作业
帮助郦道元设计三峡旅游路线,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