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推尊为“亚圣”。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的影响。
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著。其文气势磅礴,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写作背景
孟子生活的社会动荡不安,是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实行“仁政”“王道”。孟子的这些思想、言论及政治主张被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重点实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安居而天下熄(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冠:行冠礼。)
4、子未学礼乎(子:你。)
5、父命之(命:教导、训诲。)
6、戒子曰(戒:告诫)
7、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8、无违夫子(夫子:这里指丈夫。)
9、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
10、得志(得:实现。)
11、与民由之(由:遵从。)
12、富贵不能淫(淫:使……迷惑)
13、贫贱不能移(移:使……动摇)
14、威武不能屈(屈:使…….屈服)
重点虚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岂:难道。)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这。焉:怎么,哪里。)
八、通假字
1、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九、一词多义
1、居:居天下之广居
①居住。②住所。
戒:
①戒之曰(告诫)②必敬必戒(谨慎)
之:
①丈夫之冠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父命之(代词,他)
③往送之门(动词,到)
④妾妇之道也(助词,的)
⑤与民由之(正道,志向)
其:
①独行其道(代词,自己的)
②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他的)
十、古今异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大丈夫:①古义: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②今义:妻子的配偶
2、母命之
命:①古义:教导、训诲;②今义:有生命的物体
3、以顺为正者
正:①古义:准则,标准;②今义:不偏斜,与“歪”相对
4、富贵不能淫
淫:①古义:惑乱,迷惑;②今义:放纵,沉溺
十一、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①富贵不能淫(淫:使……迷惑)
②贫贱不能移(移:使……改变)
③威武不能屈
(屈:使……屈服)
十二、文言句式
1.省咯句
戒之曰(省去主语“母亲”)
2.判断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者,……也。”表判断)
十三、本文主旨
《富贵不能淫》一文,孟子通过批驳景春的观点,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境遇,做事都要合乎礼义,不失节操。
十四、文本特色
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
骈散结合,有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