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清单 23《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清单 23《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9 21:4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推尊为“亚圣”。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的影响。
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著。其文气势磅礴,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写作背景
孟子生活的社会动荡不安,是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实行“仁政”“王道”。孟子的这些思想、言论及政治主张被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的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天上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忧惧,这个国家时常有灭亡的危险。这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重点实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筑:捣土用的杵)
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百里奚举于市(市:市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空乏其身(空乏:使……受到贫困)
行拂乱其所为(乱:使……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动:使......惊动;忍:使......坚韧起来)
人恒过(恒:常常)
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而后作(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显露)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国外;敌:匹敌、相当)
重点虚词
于: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③而死于安乐也(在)
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一词多义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被任用)
②野芳发而幽香((花)开放)
③征于色,发于声(表露,表现)
④发闾左谪戍渔阳(征发)

①国恒亡(国家)
②则有去国怀乡(国都)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古今异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古义:被任用;
今义:送出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古义:被举用;
今义:举起。
  
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古义:用这些办法;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征于色
【征】
古义:显示;
今义:出征。
  
而后喻
【喻】
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比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古义:在国内;
今义:进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古义:在国外;
今义:出去。
  
曾益其所不能【不能】古义:不具备的才能;
今义:不可以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①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②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③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④空乏其身(空乏:使……受到贫困)
⑤行拂乱其所为(乱:使……颠倒错乱)
⑥所以动心忍性(动:使......惊动;忍:使......坚韧起来)
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②付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用)
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选用)
④举于士(被录用)
⑤孙叔敖举于海(被起用)
⑥百里奚举于士(被起用)
十三、本文主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通过列举六个出身低微而终担大任的名人的事例和阐述安乐致国灭亡的事理,说明了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死亡的道理,激励人们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勇于进取,进而获得成功。
十四、文本特色
1.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由事例到道理,由个人到国家,正反对比,层层推进,极具说服力。
2.运用排比,气势磅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开头运用排比句列举了历史上六位著名人物的事例来论述困境造就人才这一观点。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也使说理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