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唐诗五首》
《野望》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本课为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第四课唐诗五首的第一篇。本单元为歌咏山水的古诗文,重在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本课五首唐诗均为律诗,或书写山水田园之美,或描写登楼之所见,或描摹大漠风光,或记录漫游途中之景,或呈现西湖早春之明媚,营造出或闲适,或清新,或雄壮的意境。而《野望》这一篇是初唐诗人王绩创作,清新质朴,一改南朝华靡绮丽诗风;且该诗是最早的唐代律诗,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章法,也讲求律诗的对仗、押韵;另外王绩
“三仕三隐”的人生际遇中也存在着怀才不遇的孤独苦闷而非单一的归隐之志。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平仄变化,找准押韵的字,感受律诗的音律之美。
2.品读诗歌,明晰“望”字如何总领全诗,品味律诗的章法结构。
3.辨读诗歌,辨析“采薇”典故,知人论世。
4.联读诗歌,对比《饮酒》,体会隐逸人士的情思,理解王绩“怀采薇”的真正情志。
教学方法
诵读法、细读法、对比法
教学目标
重点: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平仄变化,找准押韵的字,感受律诗的音律之美。
难点:联读诗歌,对比《饮酒》,体会隐逸人士的情思,理解王绩“怀采薇”的真正情志。
教学过程
一、初闻其人
1.导入:神奇人王绩多重身份和地位
2.王绩被封唐代第一诗人的资质——诗风转变的领军人
二、再品其诗
(一)诵读诗歌,感受音律之美
1.根据节奏停顿朗读此诗,五言律诗朗读节奏一般为“二二一”或“二一二”。
2.品一品,你对这首诗歌韵律有什么发现?
提示:从押韵、平仄、对仗角度考虑。
3.带着对律诗音律的理解,再读《野望》。
(二)读“望”明线,感受章法之美
诗人围绕“望”字,写了哪些内容?
(三)揣摩字词,品意境之美
1.诗人所望之地,之时有何特别之处?
2.中间两联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你认为它美在哪里,试从写景角度进行赏析?
(四)辨读“采薇”,悟情思之深
1.面对山野中的萧瑟冷清和百姓的安宁和乐,诗人长歌“采薇”,这感怀中寄寓怎样的情志?
2.关于“采薇”典故,哪一个才是作者情思的表达?
“采薇”典故一: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后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采薇”典故二
《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三、三知其事
1.“三仕三隐”
2.嗜酒及撰写饮酒的诗文
四、卒明其志
1.同为隐逸之士的陶渊明和王绩有何相似之处?
2.结合《饮酒》(其五)对比二人归隐的不同
3.结合《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自作墓志文》明白王绩“怀采薇”的情志
本课小结
作业设计
1.故乡要给王绩塑一尊像,请你根据其在《野望》中流露出的精神气质,给塑像方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2.结合《野望》,拓展阅读王绩的其他诗歌,小组合作,完成王绩介绍宣传片的“画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