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之《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语文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之《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7 22:5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文学常识,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反复诵读,学会正确处理诗歌节奏,能用契合诗歌情感的语调进行诵读。
品读诗歌关键词、句,体悟诗歌中表现的曲折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文学常识,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难点:品读诗歌关键词、句,体悟诗歌中表现的曲折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
陆时雍在《古诗镜》里评《古诗十九首》“深衷浅出,语短情长”在《古诗十九首》中,《庭中有奇树》无疑是最具典型的一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诗“语短情长”的独特魅力。
文学常识资料补充
1.文学评价: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钟嵘给过“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高度评价;《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明代谭元春说:“在诸古诗之上,千古无异议。”
2.文学常识:“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庭中有奇树》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九首。《古诗十九首》为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律诗)而言的。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诵读古诗,读出音韵美,感知诗歌大意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学生借助注释,初读古诗,注意关键字读音。
华:huā,同“花”。
遗:wèi,赠送。
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学生先自读体会,教师再展示朗读停顿。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首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一二,大家诵读的时候要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三读古诗,感知大意,体会情感
请大家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疏通诗意,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诵读?
释词:
奇树:珍贵的树。奇:不一般。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同花。滋,繁。
荣:花。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
遗:赠送。
所思:思念的人。
馨香:香气
盈:满
莫:没法
致:送到
别经时: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释句: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出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充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教师总结:本诗由庭而树,由树而叶,由叶而花,由花而思,由思而折,折而赠人,而路远难达,难达则更感离别,写出了一个妇人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充满了感伤的情绪。。
赏读古诗,抓住关键词、句,读出千回百折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八句,却“深衷浅貌,语短情长。”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示范,通过对关键词的赏析来分析主人公丰富的情感。
示例:“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赏析:“庭中”一词交代了此诗的环境背景,闺中少妇不似男儿可以看到外面的生活,一个“庭中”写出了其生活范围的狭小,也写出了她的孤寂,为后文的折花寄相思做了铺垫。“奇树”意为不一般的、佳美的树,这样的树自然是妇人每天观察的对象,看着它一点点发芽长出绿叶,再看到它“发华滋”。这么美的花,她首先想到的是和远方的丈夫一起观赏,她的内心充满欣喜与期待。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和笔,从剩下的三句中挑选最喜欢的一句,通过关键词的赏析,发挥自己的想象,体会主人公的情感的变化。(5分钟)
赏析分享:(预设)
预设1:“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折其荣”,表达了对花的喜爱与赞美,因为花之美,思妇才想着要折下来送给思念的人看。“遗所思”写出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爱意与思念,以及迫不及待想要送花给他的急切心情。
预设2:“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馨香”明指花的芳香,也暗指妇人对丈夫的思念。“盈”字,一方面写出了花香之浓郁,思念之浓,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因为“路远莫致之”,不能把美丽的花与心爱的丈夫分享,妇人只能手执繁花,寂寂地、久久地、痴痴地站立在庭中,一任花香充满衣襟和衣袖,内心却是无比的惆怅与忧伤。
预设3:“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何足贵”看似与前面对花的极力赞赏相矛盾,实则是主人公的无可奈何、自我宽慰。这一抑正是为了对“但感别经时”的扬。“别经时”只是因为分别太久,才迫不及待想借花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可是既然花无法送到,情不能至,那么本来以解相思之苦的花反而徒增伤感,又谈何珍贵?“但感别经时”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总结:全诗主人公的情感从孤寂到欣喜,由欣喜到满怀期待,由期待到惆怅,以致最后的无可奈何、自我宽慰,千回百折的情感都因主人公对远方丈夫的浓浓思念,正所谓“居而相离则思,期而不至则忧。”短短八句,语短情长。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再次深情的朗诵这首诗歌。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庭中有奇树》
从《古诗十九首》中再挑选一首,用抓关键词句赏析法感悟作者的情感,并背诵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