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1.反复品味、欣赏语言。
2.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感悟和思考;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活着的价值;
2.体会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语言,进而体会说理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的感悟和思考;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活着的价值。
难点:体会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语言,进而体会说理散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要求
1.夯实基础知识:课后读读写写字音字形;
2.查阅作者罗素人生履历等相关资料;
3.阅读冰心《谈生命》、勃兰兑斯《人生》。
(二)绘画名作导入,激活课堂思维
提问;请你根据图片的内容,为这幅画配上名字?
这是法国著名画家保罗·高更的经典作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幅画从左到右依次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时间流逝和生命消失的过程。画面右端躺着的婴儿,代表着生命的诞生和开始;中间一个正在伸手采摘果子的青年,代表生命的成长和成熟,画面最左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代表生命的死亡和终结。画上的人物以各自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过程和状态:成双成对的男女,代表着爱情及生活;一个独自深思的女人,象征着人类的自我反省;背景中的神像,象征着人类的精神信仰;整个大地代表母亲,它孕育了一切生命,又终结了一切生命。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个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问题,其本质就是对人活着的意义的拷问。人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来过,走了”,来了该做些什么?走了该留下什么?活着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我想先抛给大家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罗素的这篇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看看能不能从他对活着的看法中汲取我们的人生给养。
(设计思路:激发兴趣,唤醒思维,引起对“活着”问题的初步思考。)
(三)完善思维导图,明晰文章结构
探究问题一:罗素认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呢?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设计思路: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填图,达成掌握文章结构的目标并提升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初步体会哲理散文的结构特点。)
(四)借助旁批提问,理解罗素思考
文章来自于《罗素自传》的前序,课文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重点在于“我”,即罗素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所以对于文章每一个观点的看法都和罗素这一生的经历和他的价值观相关。罗素在文章结尾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道:“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借助旁批)探究问题二:如何理解罗素的“苦”与“值得”?
从原文中哪句话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原文内容:“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预设学生回答)
值得一:
《致伊迪丝》/罗素
经历漫长的岁月,
我寻求安宁。
我找到狂喜,
我找到烦恼,
我找到疯狂,
我找到孤独,
我找到孤寂的痛苦,
它啮噬着我的心,
但是安宁我从未得到。
到了垂暮之年,行将就木,
我认识了你,
认识了你,
我找到了狂喜和安宁,
我得到了平静的休憩,
多年孤独的岁月之后,
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生命。
现在,如果我长眼不醒,我会心满意足地离去。
值得二:
罗素追求知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自然、科学。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重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我的哲学发展》《幸福之路》《自由之路》《数学原理》等。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问:爱情和知识让罗素觉得值得,那对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是值得还是痛苦?
值得三:
罗素一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争。
1915年初,他撰写反战文章,组织“拒服兵役委员会”。
1918年底,他因撰写反战文章被判刑入狱。
1955年初,罗素和爱因斯坦及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58年,罗素促进创立核栽军活动,而后创立非暴力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和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1964年,他建立了“罗素和平基金会”,为筹集基金而拍卖了他的部分文献档案。
1970年逝世前两天还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袭击埃及和巴勒斯坦难民营。
小结: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罗素一生的三要素。他得到了美好的爱情,获得了知识的成就,所以活着值得。他直面苦难,勇于承担,为人类解除苦难不懈努力,即使追求无法实现,但是这一生的奋斗,虽苦犹乐。罗素的“苦”与“值得”我们分析过了,同学们,反观自己,我们在生活中又有哪些“苦”与“值得”呢?请思考一下,完成下表。
苦
值得
罗素的
人类的苦难,自己也深受其害
渴望爱情;追求知识;为解除人类的苦难奋斗,辛苦也值得
我的
上学辛苦作业多,同学关系紧张……
学习的成就感,自我价值获得,友情的陪伴……
提问:从我们与罗素的“苦”与“值得”对比中,可以看出罗素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答:我们的情感停留在小我中,而罗素的情感从小我走向大我,这是罗素崇高人格和博大胸怀的体现,这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设计思路:借助旁批带动全文。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利用补充资料,引发深入思考,全面认识罗素,并通过与自我情感的对比,加深对三种情感的理解以及罗素高尚人格的认识。)
(五)赏析修辞之妙,体味语言风格
探究问题三:深邃的思想需要恰切的语言来表述,本篇散文中也有这样耐人寻味的句子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慢品细品。
示例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示例2:“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改写比较:
这三种强烈的感情,常常让我在现实中遭遇各种困苦,甚至让我感到绝望。
(“飓风”表明感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濒临灭绝的边缘”指的是渴望减轻人类苦难但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甚至已经感到绝望了。这句话饱含激情,形象地表现出这三种追求之艰难及给“我”带来的影响巨大,含蓄生动,富于理性色彩。)
我寻求爱情,是因为爱情解除我的孤独,让我感受到它是如此美好和纯洁。
(“深渊”比喻没有爱情滋润的心灵是多么孤寂痛苦,“仙境”比喻爱情带来的最美好的境界。)
类型文章比较:
1.“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冰心《谈生命》)
2.“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勃兰兑斯《人生》)
问:这三篇文章的四句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答: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不直发议论,而是借助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观点,这是哲理散文的语言特点。
(设计思路:通过抓旁批,引导学生在改写和对比阅读中进一步体会哲理散文的语言特点。)
(六)学习伟人思想,叩问自我灵魂
探究问题四:活着的意义究竟在于什么呢?
屏显:
罗素认为在于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李清照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的意义在于胸襟气魄和爱国情怀;
阿诺德说:“同情,使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柔;使坚强的人觉得这个世界高尚。”
《活着》用福贵的一生告诉我们,活着本身的意义就大于一切。
罗素三要为:要爱情,要知识,要有同情心;
我们借此思考自己的三要:应该要什么,能够要什么,至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山一程水一程,希望大家可以漫漫人生历程上探寻出自我生命的意义!
(设计思路:通过课外内容的引用,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对“活着”意义的深入思考,从而开启探索自我生命意义的历程!)
(七)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思维导图,也可以采用喜欢的思维导图形式完成本课内容梳理;
2.拓展练习:请阅读下列诗歌,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活着的意义,完成写话练习。
《把我抄录在白纸上》/泉子
我把我抄录在白纸上
一阵风之后,它们去了哪里
我把我抄录在青苔上
一场大雨之后,它们去了哪里
我把我勒刻在石板上
一次致命的电闪雷鸣之后,它们又去了哪里
我把我抄录在桃花粉红色的花瓣上
在另一个季节,我们从沉甸甸的枝头
从那另一颗颗心形的果实中
再一次品尝到了这一刻的馥郁与芳香
写话:我把我抄录在
,
。活着的意义就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