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之《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之《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9 22:0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采桑子》教案
——动静之处看文字背后的闲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课内欣赏词的方法,提高诗词欣赏能力、发展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涵,讨论理解诗词的意蕴,品析琢磨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激发热爱诗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涵,讨论理解诗词的意蕴,品析琢磨诗词的意境。
难点:体会词人游玩时的恬淡安适,以及写景手法的细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句,这么一位醉情山水的欧阳修还能写出什么样的山水之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词人晚年创作的组诗《采桑子》中的第一首。
(二)、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晚年退隐至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记游写景词,本节课所学为组诗第一首。
(三)、朗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老师范读,提醒正音、断句
学生齐读,体会诗歌内容
(四)、释义
西湖风光好,驾着轻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细读品味(学生讨论回答)——动静之处看文字背后的闲适
1.整体感知
出游、春景、游水、赏景,初读便能体会词人心中的那种静谧和恬淡。
2.细读品味
“轻舟短棹西湖好”开篇就表明态度——“西湖好”,对景色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也奠定全词的基调。“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即是详细说明“好”。
“绿水逶迤”,眼前所见是悠长的水流、碧绿无边,作者肯定是在船上。这与下文“不觉船移”正是对应。因为在船上,所以能看见两旁长提,能听见远处歌声,能感受歌声跟随飘荡。这本是动态移动的船上,却全无一个动字。周围一切都是宁静的。
下阙紧接着“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水面竟是琉璃一般的平静光滑,让人完全感受不到船的移动。可真是没有感觉吗?并不然。船没有移动,怎能见着长长的河提、怎能听得跟随的笙歌、怎能惊起禽鸟飞起?用跟随的笙歌和惊起的沙禽来衬托环境的清幽。可见眼前景是心中景,心中宁静则眼前景色也是宁静。词人隐在景色之后,心境藏在水面之下。
3.关于写景手法
写春景,词人没有从花草鸟木入手,而是从大处着眼,将读者置于游船之上,跟随词人目光游览西湖周围。一副春景图在眼前展开,读者也置身于景色之中,忘记时间流动。等到湖面水波惊起禽鸟才被惊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让人如临其境。
无我,只有流转绵延的春水碧波、琉璃水镜、沙鸟掠飞。静是湖面的平静,是环境的清幽,是人心的闲适;动是小船的漂流,是笙歌的追随,是禽鸟的惊起。因为动才能更凸显出静,以动衬静。
这样美好的情景,动静相随,人禽互窥,如梦如幻,令人陶醉。
(六)、主旨探究
《采桑子》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出了颍州西湖优美的景色,词人游玩时内心的恬淡安适。眼前景是心中景,词中情是闲适情。
(七)、总结并背诵诗词
这首小词一开篇就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西湖好”,奠定感情基调。将读者置身于游船之上,跟随作者的视线游览西湖的美景——春水碧波、琉璃水镜、沙鸟掠飞,环境的幽静、内心的宁静、心境的恬淡都在景色和词句的动静之中。
(八)、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背诵诗歌并默写这首词
板书设计
采桑子
欧阳修
——动静之处看文字背后的闲适
奠定基调

动(以动衬静)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动(以动衬静)
恬淡安适
教学反思:
本课的优点在于:重难点突出、内容分析透彻。
不足在于:板书安排可以再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