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六节
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复习)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2、了解大气压中臭气层的作用及其保护。
3、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
产生氧气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主要: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
含碳物质的燃烧、生物体的呼吸、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等
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1.自然界中氧的循环.
1)自然界产生氧气:
植物的光合作用
2)自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
生物呼吸
物质燃烧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生物的呼吸
物质的燃烧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植物的光合作用
3、保护臭氧层。
1)臭氧层
的作用:
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光的过强的
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2)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1)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氯氟烃等物质对臭氧作用
(2)臭氧层的保护措施:
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
烃的制冷剂、发泡剂、
洗洁剂喷雾剂等化学物
质
4、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
2)温室效应的好处:
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稳定,有利于生物生存。
3)温室效应的坏处:
过度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第七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
(复习)
1、空气污染
1)引起空气污染的原因
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排放
土地沙漠化
车辆尾气的排放
部分建筑物材料释放有毒气体
2)空气污染的种类
汽车的尾气
可吸入颗粒物(烟尘)
二氧化硫
酸雨
2、保护空气
1)洁净的空气才能保证地球上的生物健康、
正常的生长
2)保护空气的措施
使用洁净的能源
控制污染源
加强空气质量的检测和预防
植树造林
空
气
污染产生的现象
保护
首要污染物:
酸雨
控制污染源
温室效应
臭氧层被破坏
植树造林、种草等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
使用清洁能源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
日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怎样减小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含量?
改善能源结构,减小废气的排放量
禁止使用氯氟烃,采用无氟冰箱
植树造林
1.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图所示,下列过程在X处不合理的是(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发展利用氢燃料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呼吸作用
B
2、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化为 臭氧,即3O2==2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量
C、O2和O3是不同物质
B、O2和O3都是单质
D、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的数目不相同
A
3、下面是一组在玉米田里测得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的数据:
时间 二氧化碳的含量
半夜十二时 0.045%
中午十二时 0.030%
一天平均值 0.035%
(1)半夜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原因是
(2)中午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最低,原因是
夜晚,玉米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中午光线强,玉米光合作用旺盛,不但吸收了本身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还从空气中吸进大量二氧化碳。
4、某雨水样品刚采集时测得PH为4.82,放在烧杯中经过2小时后,再次测得PH为4.68,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雨水样品没有变化
B。 雨水样品中H2SO3逐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H2SO4
C。雨水样品继续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酸
D。 雨水样品的酸度逐渐减小
B
5.我国主要使用的燃料是煤和石油。含有硫的煤炭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到水成为酸雨,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举出三个方面的危害实例:
; ; 。
(2)现在去除空气中的SO2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利用直升机喷洒碳酸钙粉末。碳酸钙粉在空气中能吸收SO2,并生成硫酸钙(CaSO4)和CO2,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渔业
损害植物生长
腐蚀建筑
2CaCO3 + 2SO2 + O2 ===== 2CaSO4 + 2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