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庭中有奇树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
新知导入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
你知道这是评论什么的句子吗?
——《古诗十九首》
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古诗十九首》,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
顾名思义,《古诗十九首》共有19首。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
学习目标
1、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2、背诵、默写诗歌。
新知讲解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古诗十九首》简介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初读感受音韵美
1.读准字音;
2.划出节奏。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再读理解内容美
读了这首诗你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
根据注释,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大意。
奇树:珍贵的树。奇:不一般。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huā,同花。滋,繁。荣:花。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遗:读作wèi,赠送的意思。所思:思念的人。馨香:香气。盈:满。莫:没法。致:送到。别经时: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再读理解内容美
三读品味意境美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奇树”说明了树的不一般,“发华滋”道出树的花枝繁茂,有如此美妙的树却无人与主人公一同欣赏,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
独自摘下美丽的花朵,想送给心上人却不知该往哪送,更显出了主人公的孤寂之情。作者用几个字,便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
前四句为第一层,用花枝繁茂,春意盎然,花香温馨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
三读品味意境美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的,但此时心上人却在远方,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
末两句点明全诗主题。
三读品味意境美
末两句点明全诗主题。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后四句为第二层,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
三读品味意境美
诗人以折花写起,
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而她们情感表达也非常含蓄、细腻。所以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就总是以季节的转换来引出下文的情感变化。将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氛围,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
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课堂总结
艺术上:
1、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主题: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课堂练习
1、“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
?“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
2、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3、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否与前面相矛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不矛盾。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贡”,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
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诗歌,做题。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
?
?
2、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作业布置
课外搜集谭嗣同的诗歌,并选择1-2首背诵。
板书设计
庭中有奇树
寂寞折花:花枝繁茂,花香温馨
反衬
孤寂赏花:亲人远离,无可奈何
先抑后扬
思念
孤寂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庭中有奇树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背诵、默写诗歌。
重点
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2、背诵、默写诗歌。
难点
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你知道这是评论什么的句子吗?——《古诗十九首》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古诗十九首》,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顾名思义,《古诗十九首》共有19首。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背诵、默写诗歌。范读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简介《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初读感受音韵美——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再读理解内容美——根据注释,口译诗意奇树:珍贵的树。奇:不一般。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huā,同花。滋,繁。荣:花。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遗:读作wèi,赠送的意思。所思:思念的人。馨香:香气。盈:满。莫:没法。致:送到。别经时: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三读品味意境美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奇树”说明了树的不一般,“发华滋”道出树的花枝繁茂,有如此美妙的树却无人与主人公一同欣赏,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独自摘下美丽的花朵,想送给心上人却不知该往哪送,更显出了主人公的孤寂之情。作者用几个字,便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前四句为第一层,用花枝繁茂,春意盎然,花香温馨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的,但此时心上人却在远方,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末两句点明全诗主题。末两句点明全诗主题。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后四句为第二层,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诗人以折花写起,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而她们情感表达也非常含蓄、细腻。所以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就总是以季节的转换来引出下文的情感变化。将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氛围,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读跟读读读划节奏口译品味笔记读,背,写
明确目标目标2了解文常完成目标2完成目标1目标1目标2
课堂练习:1、“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2、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3、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否与前面相矛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拓展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做题。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2、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艺术上:1、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主题: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笔记
巩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庭中有奇树》练习
课堂练习:
1、“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
2、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3、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否与前面相矛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诗歌,做题。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2、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世仁教育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庭中有奇树》练习
课堂练习:
1、“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案】“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
2、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3、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否与前面相矛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不矛盾。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贡”,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诗歌,做题。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答案】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2、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答案】这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思念亲人的孤寂苦闷心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