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赠从弟(其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
新知导入
有这样一位哥哥,当弟弟面临挫折时,他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指手画脚,而是通过赠诗勉励弟弟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
他就是刘祯,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赠诗——赠从弟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的情感,揣摩文字背后的意思。
2、背诵、默写诗歌
新知讲解
赠从弟(其二)
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luò)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作者简介
刘桢(186-217年),字公干,东汉末东平国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刘祯)
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
初读感受音韵美
1.读准字音;
2.划出节奏。
赠从弟(其二)
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再读理解内容美
读了这首诗你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
根据注释,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大意。
从弟:堂弟。亭亭:高貌。瑟瑟:风声。一何:多么。盛:大,凶猛。罹:遭受。凝寒:严寒。
高高耸立在山上的松树啊,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的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
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它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啊!
三读品味意境美
1-2句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3-4句两个“一何”突出风之大,松柏之雄健挺拔,合起来赞扬了松柏的顽强的生命力。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对比描写:风声凶猛、松枝刚劲。
5-6句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7-8句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三读品味意境美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的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在写“松”,其实就是
以松柏为喻(使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赞颂了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品德的坚守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课堂总结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这首诗以松柏为喻,采用比兴的手法,赞颂松柏能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诗人借此勉励他的堂弟要坚守节操,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课堂练习
1、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
?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3、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的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在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
?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赞颂了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品德的坚守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诗歌,做题:
菊
花
[唐]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1、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有“绕”字,是不是重复了呢?请说明理由。
?
?
?
?
2、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
作业布置
课外搜集刘祯的另两首《赠从弟》,并选择1首背诵。
板书设计
1-2(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山上。
3-4(对比描写)风声凶猛、松枝刚劲。
5-6(冰霜反衬)不畏严寒、高洁傲骨。
7-8(直抒胸臆)点明主旨。
赠从弟(其二)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赠从弟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的情感,揣摩文字背后的意思。2、背诵、默写诗歌
重点
1、领会诗歌的情感,揣摩文字背后的意思。2、背诵、默写诗歌
难点
领会诗歌的情感,揣摩文字背后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哥哥,当弟弟面临挫折时,他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指手画脚,而是通过赠诗勉励弟弟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他就是刘祯,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赠诗——赠从弟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1、领会诗歌的情感,揣摩文字背后的意思。2、背诵、默写诗歌范读: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luò)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作者简介:刘桢(186-217年),字公干,东汉末东平国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刘祯)
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
初读感受音韵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再读理解内容美——根据注释口译诗意从弟:堂弟。亭亭:高貌。瑟瑟:风声。一何:多么。盛:大,凶猛。罹:遭受。凝寒:严寒。
高高耸立在山上的松树啊,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风刮得是多么的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它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啊!
三读品味意境美1-2句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3-4句两个“一何”突出风之大,松柏之雄健挺拔,合起来赞扬了松柏的顽强的生命力。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对比描写:风声凶猛、松枝刚劲。5-6句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7-8句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的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在写“松”,其实就是
以松柏为喻(使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赞颂了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品德的坚守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读跟读读补充笔记读划节奏口译笔记品味赏析读读,背,写
明确目标目标2了解文常完成目标2完成目标1目标2主题理解目标2
课堂练习:1、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的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在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拓展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做题:菊
花[唐]元
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注】秋丛,即丛丛的秋菊。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有“绕”字,是不是重复了呢?请说明理由。2、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这首诗以松柏为喻,采用比兴的手法,赞颂松柏能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诗人借此勉励他的堂弟要坚守节操,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赠从弟》练习
课堂练习:
1、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的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在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诗歌,做题:
菊
花
[唐]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1、
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有“绕”字,是不是重复了呢?请说明理由。
2、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世仁教育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赠从弟》练习
课堂练习:
1、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
【答案】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3、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的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在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答案】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赞颂了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品德的坚守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诗歌,做题:
菊
花
[唐]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1、
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有“绕”字,是不是重复了呢?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重复,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
2、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答案】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