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藤野先生
鲁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坟》《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
驿站(
)
教诲(
)
系住(
)
芦荟(
)
瞥见(
)
畸形(
)
匿名(
)
诘责(
)
绯红(
)
不逊(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油光可鉴(
)
yì
huì
jì
huì
piē
jī
nì
jié
yǎo
wù
jiàn
fēi
xùn
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
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油光可鉴:
标
致:
掌
故:
匿
名:
诘
责:
深恶痛疾:
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最厌恶最痛恨。恶,厌恶。疾,痛恨。
质问并责备。
不署名或不写真实姓名。匿,隐藏。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对应段落
提示层次转换的标志性词句
藤野先生的主要事迹
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印象或感受
藤野先生人物特点概括
无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对应段落
提示层次转换的标志性词句
藤野先生的主要事迹
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印象或感受
藤野先生人物特点概括
1-3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无
无
无
4-35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1.订正讲义
2.纠正解剖图
3.关心解剖实习
4.了解裹脚
不安、感激,不服气,
为难
认真负责,要求严格,真诚关心,实事求是
36-38
我离开仙台之后……
无
感激、怀念
伟大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1、本文依据时间和地点的转移组织材料,请按“去仙台前”,“在仙台”,“离开仙台”,给文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⑴第
段:
⑵第
段:
⑶第
段:
1-3
4-35
36-38
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
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
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位怎样的人?
(37)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伟大?
感知作者眼中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
任务:
浏览课文6—23节,找出“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具体事例和词句理解分析。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过的讲义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比较: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发自内心的尊重、真诚的关怀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
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
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善良的心地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没有民族偏见
治学严谨
正直热诚
总结——鲁迅眼中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
交往的过程
学业的帮助
性格的影响
探究“伟大”产生的背景,理解伟大
任务:
1.
跳读课文1-5节和24—32节分析在怎样的背景下,藤野先生闯入了鲁迅的生活?
提示:
请联系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这一主体事件思考。
结合背景,理解伟大:
与中国留学生格格不入
受到日本爱国青年的污蔑
见证中国人的麻木不仁
物以稀为贵的优待
失望
心酸
悲哀
悲愤
困
顿
探究“伟大”产生的背景,真正走进伟大
伟大:超出寻常,令人敬仰钦佩的。
楼高基要深,人伟德要厚。伟人必先有伟德。伟大的人所做的事,并不是一般人都不能做,而往往是不愿做,或不是不能做一时,而是不愿做长久。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琐记》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呐喊·自序》
——求学的原因
其实,日本爱国青年代表的是好战的日本军国主义
。在当时的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猪头三。(那是在中国在甲午海战惨败之时;是在日本独霸东亚的野心日渐膨胀,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之时;是在日本人视中国人为“猪头三”、“下等动物”之时。)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37节)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总结——鲁迅眼中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
学业的帮助;性格的影响;精神上的关怀和引领
小结:
如果说,开始我们读到“伟大”一词还很模糊,在解读了两人的交往之后,“伟大”一词开始变得清晰,而读懂了他们交往的背景之后,“伟大”这个词就是立体的,动人的,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曾经怎样的鲁迅,在怎样的境遇中遇到了一个怎样伟大的老师。
藤野先生照片和照片背后题词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
――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藤野先生不仅在鲁迅求学时期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他人,乃至于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对鲁迅起着重要的作用。藤野先生给了鲁迅一生的鼓励和勇气!对这样一位老师,鲁迅先生怎能不饱蘸浓墨深情怀念呢?他怀念的方式就是:装订讲义、悬挂照片、继续写作。
作者把藤野先生放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来写,并把他的形象放大、定格,嵌入了历史,也嵌入了文学史。
一位日本学者说:“纵使日本有一千个川端康成,也比不上中国,因为中国有位鲁迅。”
“民族魂”
总结:
这样严正的文字,这样崇高的评价,在鲁迅的文章中并不多见。从某种程度上,鲁迅先生要从自己青年时代老师的记忆中发掘“理想的人性”来和现实对抗,也和自己的坏脾气对抗。藤野先生不仅给予鲁迅治学的帮助,更是他精神成长史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钱理群
2、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用的是什么描写?
(第6自然段)
“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3、别人是怎么说藤野先生的?这也叫什么描写?
(第9自然段)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被别人疑心是扒手。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4、写“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请作概括。并说说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答:和藤野先生交往有
件事(第11-23段)
①添改讲义;
②纠正解剖图;
③关心解剖实习;
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认真负责、热诚、正直)
(要求严格、循循善诱)
(热情诚恳)
(严谨求实)
藤野先生品质: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没有狭隘民族偏见。
4
5、“我”在仙台还遇到什么事件?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匿名信事件:有人写信说我的解剖成绩及格是得了老师漏泄的题目(24—28);
②看电影事件:电影里一个中国人要被日本军枪毙了,一群中国人却在看热闹(29—31)。
使“我”的意见变化了: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
6、“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
答:怀念与感激
(37段)
“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7、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线索
明线:
暗线:
回忆藤野先生
(与藤野先生相识的缘由、
相识相处、离别与怀念。)
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
(思想感情的变化)
在
东
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修辞:比喻、反语
所
感——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爱
国
3、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精神?
去
仙
台
去仙台
日暮里:
水户:
触发忧国之情
反对满清统治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表现
爱
国
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
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看电影事件——思想受
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
受到严重挫伤
爱
国
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怀念付诸行动——
收藏讲义
挂照片
多写文章
怀念之情化为斗
争的勇气和力量
爱
国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原是“漂亮”之意,这时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讽刺一些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注重容貌打扮的丑态。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2)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精通时事——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讽刺了一些“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生活丑态。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爱国青年——是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称他们为“爱国青年”,有讽刺意味。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4)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正人君子——这是反语,用来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服务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人。
品味下列各词的表达作用: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
(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调了不敢肯定的语气。“物以希为贵”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的学生”,鲁迅当算第一个。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
(3)“居然睡安稳了。”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没有想到的意思。该词前面写的内容是说明这个客店的居住条件差,蚊虫多,晚上难以安睡,而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竟出乎意料地睡得安稳,表达了作者对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这种态度说明作者在生活上的刻苦精神,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4)“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