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三峡》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
课内基础阅读
)?
1.
阅读理解。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2)下列划线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
①沿溯阻绝
________
绝:A.断绝
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
________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中画线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富阳至桐庐
B.沿溯阻绝/天下独绝
C.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
D.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还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与【甲】文第二自然段相比,在写水方面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3.
阅读郦道元《三峡》,完成下列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巘/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蔽日(隐瞒)
B.多趣味(确实)
C.绝多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消失)
(3)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B.重重的悬崖和陡峭的岩壁,都隐藏在蓝天下遮挡住太阳,只有在正午和半夜,才能看见太阳和月亮。
C.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藏于天空和太阳下,在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D.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只有不是正午和半夜,就能看见太阳和月亮。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
?
?
)
②飞漱其间(?
?
?
?
)
③晴初霜旦(?
?
?
?
)
④急湍甚箭(?
?
?
?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阅读【甲】文,作者笔下三峡夏天的景物有什么特征?
(4)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甲】文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_____,【乙】文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
(5)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感情不一,说说具体有什么不同。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选出下列画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遂从三姑又上半里/肃遂拜蒙母
B.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C.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D.不以疾也/以刀劈狼首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出两处)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
【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回答。
(5)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及返顾__________________
?
(
课外拓展阅读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项籍弃书捐剑
项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的叔父。怒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对他很生气)。③略:大概。
(1)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学书不成,去(?
?
?
?
)
②不足学(?
?
?
?
)
③又不肯竟学(????????)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4)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同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
【注】①同敞:人名。②式耜:即瞿式耜,和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适同敞自灵川至”中“至”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军中以是服同敞。
(3)文中的同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惧而成疾。求术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出怀中锉,罄数处而去,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①曹绍夔:唐末著名乐师,精通音律。②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③怪:鬼怪。④术士:有法术的人。⑤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⑥馔:菜肴。⑦讫:完。⑧锉:磨刀石。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僧俱以告?
?
?
以:________
②其响遂绝?
?
?
遂: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僧苦问其所以。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4)文中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A,D
2.
(1)C
(2)①这之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②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马。
(3)B
(4)【甲】文写了水势大和水流急(水流迅疾),【链接材料】则写了水的清澈透明。
3.
D
A
A
B
4.
(1)①顺流而下,②冲荡,③早晨,④超过
(2)①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或: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儿空缺的地方)
②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3)水势浩大,湍急凶险。
(4)凄凉,生机勃勃
(5)《三峡》描写三峡美丽的景色,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与朱元思书》中反映出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感情,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鄙弃,同时也含有避世归隐的想法。
5.
(1)A
(2)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②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4)特点:①夏水大而湍急(汹涌、凶险、迅疾)。②春冬水清而透明(清澈、透明、碧绿)。③秋水小而清冷(清凉)。
俯瞰佳境: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5)①逆流而上,②观看
6.
(1)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2)①离开;放弃,②值得,③全,完毕
(3)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
(4)羽年少时,学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因此,长大后虽然也有雄心壮志,但最终因缺乏真才实学而导致惨败,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7.
(1)来,到来
(2)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
(3)有才能,讲义气,重情义,爱国,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8.
(1)①把,②就,于是
(2)和尚坚持地问他原因。
(3)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4)做事情要弄清原委,不要疑神疑鬼,要掌握知识,用科学来解决问题。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