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③墙援:篱笆墙。④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⑤泰:安适。⑥忧望:挂念,盼望。⑦微之:元微之,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好友。⑧瞥然:形容时间短暂。⑨《与元微之书》: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互相轩邈?
?
?
?
?
?
?
?
??邈:______________
②蝉则千转不穷?
?
?
?
?
?转:______________
③大抵若是?
?
?
?
?
?
?
?
?
若:______________
④或坐或睡?
?
?
?
?
?
?
?
?
或: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4)【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
A.蝉则千转不穷(婉转)
B.实是欲界之仙都(指人间)
C.疏条交映(互相掩映)
D.夕日欲颓(坠落)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
)
A.山川之美/欲界之仙都
B.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C.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
D.风烟俱净/四时俱备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B.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D.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4)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甲】文从结构上看,为总—分—总结构,先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最后总结,揭示主旨。
B.【甲】文“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C.【乙】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D.【乙】文中“青林”到“竞跃”数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川的生机勃勃。
(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与朱元思书
吴?
?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各项中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
)
A.横柯上蔽?
?
负势竞上
B.天下独绝?
?
猿则百叫无绝
C.猛浪若奔?
?
上善若水
D.争高直指?
?
直视无碍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选出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
?
?
?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正面表现富春江水的清澈明净。
B.“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勾勒出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C.第三段写“奇山”先从远处写目见之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D.本文生动描绘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感。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梅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幽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互相轩邈:________
②蝉吟鹤唳: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
)
A.经纶世务者?
?
?未复有能与奇者?
B.猿则百叫无绝?
?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与朱元思书?
?
?借旁近与之?
D.春冬之时?
?
?山川之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
(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毛遂自荐
赵使平原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注】①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②平原君:指赵胜,他是赵丹的叔父。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B.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C.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D.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窥谷忘反?
?
?
?
?
?
?
?
?
?
?反:通“返”,返回
B.鸢飞戾天者?
?
?
?
?
?
?
?
?戾:至
C.非特其末见而已?
?
?
?
?
末:末端
D.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
?
于:向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
)
A.【甲】文“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句再一次写山峰的形势。其中“争”和“指”两个动词与前边的“竞”字互相呼应,把山峰的高峻险要描绘得形象逼真。
B.【甲】文作者否定世俗官场,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的清高隐逸的思想;另外,作者也是用自然美景和社会世俗对比,向往前者,厌弃后者,进一步歌颂了美丽的山水风光。
C.【甲】【乙】两文都用了比喻,但作用却不同。【甲】文用比喻写景,突出自然景物之美;【乙】文用比喻重在说理。
D.【乙】文中毛遂“自荐”并且在出使中建立奇功,从此流传于后世,被人津津乐道。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勇于自荐,才能有所成就。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后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B.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C.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D.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年轻的时候就有高尚的志趣。
B.陶渊明曾三次为官并两次自动离职。
C.陶渊明爱好喝酒而且性情率真不羁。
D.陶渊明不解音律抚琴实属附庸风雅。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拷打羊皮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人有负盐负薪者(????????)
②咸无应者(????????)
③以杖击之(????????)
(2)给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B.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C.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D.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3)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天敌
一村叟见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渐近,蛇不复动,张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逾时而出,蛇已毙矣。村叟弃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视之,小蜈蚣无数食其腐肉。盖蜈蚣产卵于蛇腹中也。又尝见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篱抢竹中。蜘蛛不复入,但以足跨竹上,摇腹数四而去。伺蜈蚣久不出,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矣。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注】①叟:老头。②溺:尿。
(1)“又尝见一蜘蛛”中“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2)翻译“伺蜈蚣久不出,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矣”的现代汉语意思。
(3)纵观全文,用“→”画出三种动物的关系思维导图,并谈谈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
9.
古文阅读。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注释】①牙旗:旗竿上饰有象牙的大旗。②豫备:同“预备”。③走舸:轻快小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引南渡江
引:退避
B.遣诸葛亮诣权
诣:到,这里指拜见
C.实以薪草
实:真实
D.备与瑜等复共追
复:又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A.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B.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C.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D.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在当阳与鲁肃相遇,两人共同谋划对付曹操的计策。
B.孙权派周瑜、程普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由于曹军发生疾病,初战告捷。
C.黄盖不仅发现曹军的战舰首尾相连,而且还感知当时风很大,建议用火攻。
D.周瑜先在战舰内装满柴草,浇上膏油,遮盖好,然后让黄盖写信假降。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参考答案
1.
(1)①远,这里作动词用,指往远处伸展,②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③像,④有的
(2)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3)①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了返回。
②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面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
(4)【甲】文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的高洁志趣;【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思念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
2.
A
B
C
A
(5)①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②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
(1)C
(2)①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争着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②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3)C
4.
①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②叫
B
(3)①像老鹰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②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
(4)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5)【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5.
C
C
D
(4)①山峦凭借(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②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6.
(1)C
(2)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替乡下的小人做事啊!”
(3)D
7.
①背着,②都,③代词,代羊皮
A
(3)①不贪图不义之财。②为人要诚实。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⑥事实胜于雄辩。
8.
(1)曾,曾经
(2)等蜈蚣很久都不出来,剖开竹子看它,蜈蚣已经一节一节地腐烂断掉了。
(3)蛇→蜈蚣→蜘蛛(蜘蛛→蜈蚣→蛇)。
启示:对待敌人(对手)不要靠蛮力而是靠能力。(或: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板,对敌人(对手)要抓住对方的短板才能取胜。)
9.
(1)C(2)D(3)A(4)曹操军队的将士都伸长脖子观看,指点说黄盖来投降了。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