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22 13:4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水沸腾了
教学目的
探索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实验器材
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烧杯(中偏小)
100℃温度计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
三脚架上面放好石棉网;
2、在烧杯中加入50ml左右清水,把烧杯放在石棉网的石膏上;
3、点燃酒精灯,把酒精灯移入三脚架正下面,用镊子调整灯芯,使灯的外焰燃烧石棉网;
4、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每两分钟记录一次;
5、水沸腾时,观察温度以及水中、水面、水面之上的现象;
6、沸水的烧杯上套袋子。
实验结论:
1、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升高,会产生气泡,由少到多,由小变大
2、水在沸腾时,温度为100℃,水中翻滚,有大量气泡,到水面气泡破裂,水面之上产生大量雾气
3、沸水烧杯上套的袋子鼓涨起来






教学内容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的
了解某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实验器材
烧杯,玻璃棒,食盐,小苏打,水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
(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
(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
实验结论:
食盐和小苏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教学内容
加快溶解
教学目的
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是否搅拌。
实验器材
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冷水、热水。
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教学过程设计:
一、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速度的影响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且质量相等的食盐。
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现象。
二、探究搅拌对物质溶解速度的影响
在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冷水。
分别放入等量的食盐。
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另一个不搅拌,观察比较现象。
实验结论:
温度、是否搅拌都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并且温度高和搅拌都会加速物质的溶解。






教学内容
混合与分离
教学目的
探索如何把食盐和沙子分离开来
实验器材
沙子、食盐、滤纸、三脚架、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镊子、烧杯50ml
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教学过程设计:
1、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倒入烧杯中,加水,搅拌加速溶解,直到食盐完全溶解。用滤纸过滤,把沙子分离出来。
2、把分离出来的盐水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火,用余温将白色颗粒烘干。
利用食盐和沙子的不同溶解性,用过滤的办法分离食盐和沙子。
4、利用蒸发结晶的办法取得食盐。
实验结论:
食盐和沙子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食盐和水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教学内容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的
了解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实验器材
纸巾、水槽、塑料水杯、气球、吸管
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教学过程设计:
1、塑料杯底粘上一个纸团,,在水槽里加水,放一些塑料泡沫,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里,观察纸团有没有湿了。
2、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气球将瓶口密封,将一根吸管插入水中,另一根吸管不插入水里,然后用嘴对着不插入水里的吸管往瓶子里吹气,观察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论:
空气会占据空间,也就是说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






教学内容
压缩空气
教学目的
探索空气占据空间有什么特点。
实验器材
注射器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取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刻度的水和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管口,将活塞向下压,会发生什么变化?
2、取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刻度的水和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管口,将活塞向外拉,会发生什么变化?
3、抽一定量空气的注射器后,堵住注射器管口,再拉伸或压缩活塞,然后放手,观察活塞变化。
4、水占空间是不变的,空气占空间会有变化,可伸缩性。
实验结论:
空气具有可压缩性的特点。






教学内容
空气有质量吗
教学目的
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实验器材
简易的小天平、两个同样的小皮球。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将小天平固定在桌面。
将两个小皮球分别挂在天平两端,并调整保持天平平衡。
3、取下一个小皮球,并用打气筒往皮球里打10桶气。然后再将皮球挂回天平,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空气具有一定质量。






教学内容
一袋空气的质量
教学目的
探索一袋空气的质量。
实验器材
简易天平、气球若干、回形针一盒、打气筒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调整简易天平到两端平齐。
2、用打气筒像气球内打气至气球内充满气体。
3、将气球挂在简易天平的左边,并在天平右边逐步添加回形针直至天平平衡。
4、观察并计算回形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
一袋空气的质量大约等于2个回形针的质量。






教学内容
测量气温
教学目的
学会使用温度计,并了解如何测量气温。
实验器材
气温计若干支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用温度计测量当地不同时间的气温。
2、选择同一地点测量上午、中午、下午的气温。
3、将测得的气温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结论: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