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21 09: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执教: 李丰矿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2、赏人物形象,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3、环境对于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导语:上课前:播放MTV《好汉歌》。《好汉歌》是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主题歌,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七十一回本长篇小说《水浒》,那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水浒》这部作品?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祖籍苏州,随父迁居兴化,36岁登进士。做过两年钱塘县尹,后来弃官回乡开学授徒,从事写作。
2.作品简介
《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成书:《水浒》 是经过两三百年的民间流传,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智慧,在话本、杂剧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等人的加工编写而成的。
内容: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艺术特色:《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凑,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金圣叹:“天下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传》。”
3.课文背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七十一回本《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写的是林冲终于被逼走上梁山的故事。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超群。其父做过提辖,岳父也是教头,家有贤妻,生活美满。这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使他安于现状,软弱妥协。妻子遭人调戏,他正要怒打歹徒,一看是高衙内,提起的拳头又自行放下,慑于权势,忍辱息事;对头布下陷阱,赚他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他仍逆来顺受,不想反抗。两个解差在途中百般折磨,他甘受凌辱,野猪林内几乎丧命,他反劝鲁智深勿杀解差,仍然幻想能够“挣扎着回来”;他一直委曲求全,但总是得到对头更加凶恶狠毒的迫害。节选部分着重表现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飞跃。
三、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开端)
第二部分(2-5节)林教头买刀寻仇(发展)
第三部分(6-9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过渡)
第四部分(10-12节)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结局)
四、人物性格
1、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在情节安排上这部分起什么作用?
他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由于冒犯了高太尉才落得如此。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复仇之意。课文开头一段,为以后情节发展作了交代。
2、林冲得知陆虞侯密谋之后采取了怎样的行动?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和性格特征?从故事情节上看处于哪个部分?
当迫害到眼前时,林冲立即买刀寻仇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可见他正直刚烈。
但当遍寻不见仇人时,又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自心下慢)。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矛盾冲突起而又伏,情节由张而弛。
3、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哪些细节表现了他的随遇而安思想?
复仇的念头已经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危在旦夕,却仍在幻想,表现出的性格是随遇而安忍辱求生。
如:“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屋)”
“开门救火”
4.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陆虞侯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奋起反抗的道路。
情节性格图:
五、课文主题
5.林冲性格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林冲性格的转变,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这就是林冲这个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主题)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文学评论,参考题目:
①林冲思想性格变化浅谈
②“逼上梁山”-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