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3 18: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教材解读
?
课??文
文本分析
单元说明
21《孟子三章》
先秦诸子散文
以说理见长兼具文采,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论说文特点明显,分别论述了“大丈夫”的内涵和人才养成与治理国家的问题
以情操与志趣为主题。所选课文皆为古诗文,体裁不同,有叙事的、说理的、寓言特征的,又有古体诗,近体诗,词等众多文体
22《愚公移山》
先秦诸子散文
寓哲理于形象之中,可读性很强,塑造了坚毅执着,大智大勇的愚公形象
23《周亚夫军细柳》》
记叙文
完整的记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地劳军的经历,通过对比塑造了军纪严明的“真将军”形象。
24《诗词五首》
古体诗,近体诗,词
《饮酒》描绘田园生活,悠然心境。
《春望》描写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悲痛。《雁门太守行》赞颂浴血奋战的战士《赤壁》感慨自己空有才华无处施展。《渔家傲》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写作:表达要得体
训练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与人交流,在书面交流中注重语言得体。
综合性学习
旨在引导学生发现、了解、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
又见文言文——“文言文”一块绕不开的“硬骨头”
本单元是古诗文单独组元,这是进入八年级后教材出现的一个特点,区别于七年级将古诗文穿插在现代文的编排,这种古诗文单元便于学生集中学习古诗文,利于建构系统的文言文知识框架,但是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本册书第三单元,第六单元的古诗文从长度、深度上都有一定的提高,是学生步入初中以来文言文学习的一道难关。
又见文言文——“文言文”一块绕不开的“硬骨头”
“文言文”在当今考试中占据重大比重,是考试中唯一保留下来的课内文本,在考察课内文言文的同时还辅以课外文言文的考察。无论是在试题数量,分值赋予,难度层次上都是重头戏,而且还呈现向历史,思品甚至是数学等其他学科渗透的现象。
所以“文言文”教学成了“重头戏”和
“硬骨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
文言文的精髓——“体”与“用”
体:是本质的,内在的,是一种对文本的发掘探索,是一种与作者的促膝长谈,是在遨游中追溯桃花之源,品味文字中孕育的旖旎风光和远古气象。
用:是丛生的,第二性的,是在“体”后的一种“生发”,是古代思想对当今生活的关照,是中华文明未曾断绝的佐证。“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亘古的思想和情感依然能够指引我们当下的生活,“文言文”中的思想、哲理、情感在当下依然鲜活。这也是古文能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时代与作者
文本与读者
单元重点:
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了解不同文言文文体的特点(时代与作者)
2.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进行自主学习,在不断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句意及文意。归纳并掌握重点实、虚词用法,熟记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文言词汇在文中的不同含义,了解特殊句式的识别规律。(作品)
3.
体会文字背后的哲理和情感,并将自己的体会进行交流。(读者)
单元难点:
1.理解并学习文章的主要写法和写作特点
2.体会文章背后传递的哲理和情感,并能用其指导当下的学习生活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
一、孟子小讲堂:
请同学对课文进行预习,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以下信息:
1.孟子的生平、地位和他所处的时代
2.孟子的名言和趣闻
3.《孟子》著作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课上以小讲堂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展示,进而熟悉作者和其所处的时代
二、文言小老师:
请同学对自己预习成果进行分组汇报:
小组1:范读文章《富贵不能淫》,提示重点和易错字音,提示关键语句停顿和语气。
小组2:带领同学勾画重要的书下注释,分享自己认为重要的课文中的文言词语。
小组3:在小组2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小组4:总结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教师:每组汇报后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纠正,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强调,组织同学们做好笔记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三、情景小剧场:
1
.???两个同学扮演景春和孟子,重现故事
2.???请两位同学总结景春和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各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思考《孟子》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总结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有哪些?
进一步讨论,当今社会如何做“大丈夫”,可以结合黄大年的事迹进行分析,再讨论一下“舜

“傅说
”……这六个人算不算大丈夫?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
文言文教学——放得下,拿得起
放得下:
1.学生经历一年多的文言文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通过之前的积累的书下注释可以基本解决文章大意和文言知识问题,老师应该相信学生,锻炼学生,在有机分组的情况下,把背景简介和文意疏通放在课下进行,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学习,也不会因为课上一直在翻译课文使得学生感到厌烦。
2.由于其特殊的文体属性,文言文与我们有一定隔膜,比较枯燥,所以教学中我更愿意采取,小讲堂、诵读会、辩论会、配乐朗诵、情景剧等活动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拿得起:
1.教师精心备课,对文言现象有敏感性,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对关键文言现象要强调到位,组织学生记好笔记、批注。
2.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语言特色,如《孟子》比喻说理层层深入的特点,《愚公移山》中寓言的特点,《周亚夫军细柳》中记叙的特点
3.引发学生古为今用,思考文言文中的哲理对当今现实的意义,联系学习生活,中美贸易战等谈谈“忧患意识”“愚公精神”“严明的纪律”在当今的指导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古诗词——文人墨客的百花园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珍宝和源头,他音律多变,内容繁多,言简义丰,凝练而又跳跃,他有美的形式,美的音律,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对诗歌的鉴赏是一次与美的邂逅,对于美的品评又多是主观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对于诗歌的独特感悟体验,我们要做的是给学生一种感悟诗歌的方法,一把打开古诗词大门的钥匙。
古诗词——凝聚精神铸造“金钥匙”
古诗词鉴赏角度很繁复,市面上关于古诗词鉴赏的书籍琳琅满目,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阅读鉴赏方法。
一、知人论世,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反复诵读,感知音韵美,品读诗词意,探寻自己喜欢的词句,初步感受作者的情丝。
三、分析写法,掌握借景抒情,化用典故,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常见的诗歌创作技巧,并从中更好的理解诗词情感
四、教师引领,教师给出独特的鉴赏角度,引导学生深层次感悟诗词情感
“望”“见”作者心——《春望》+《饮酒》(其五)
一、初望如相见(课上汇报内容)
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1.复习和进一步了解杜甫生平(《望岳》中有所了解)以及陶渊明(《爱莲说》中有所了解)和他的《饮酒》二十首。
2.了解诗歌体裁(五言古诗和五言律诗)和两首诗歌创作背景。
3.有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诗歌美感并思考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创作背景)。
诗歌教学是从课前就已经开始的,学生带着在家中阅读收获进入课堂,在上课前学生已经带有诗歌情境了,而不是在课堂上再创设情境。
“望”“见”作者心——《春望》+《饮酒》(其五)
二、春望使惊心
“春望”,即望春,诗人“望”到了什么?(前四句诗词意义分析)
这四望中,你觉得哪个字写得最传神?通过这个字你感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通过重点字体会诗歌情感)
通过后四句你又望见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后四句诗词意义分析和作者形象体悟)
4.
全诗无“望”又处处写“望”,全诗有“春”却处处无“春”。你望到怎样的诗人?望到了怎样的一颗心?(总结诗情)
“望”“见”作者心——《春望》+《饮酒》(其五)
“望”“见”作者心——《春望》+《饮酒》(其五)
三、相见在南山
读陶渊明《饮酒》里面有一个字似乎可以换成“望”字,你觉得是哪个字?可以替换吗?(连接两首诗,体会“悠然”之情)
你还能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悠闲、自由、洒脱和愉悦?(学生自主综合分析诗歌)
《饮酒》中你又“见”到怎样的诗人?怎样的心?(体会诗词情感)
“望”“见”作者心——《春望》+《饮酒》(其五)
“望”“见”作者心——《春望》+《饮酒》(其五)
四、相遇总关情
通过本课的遇见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为了和后三首诗词作者有一个更好的相遇,我们应该准备什么?(时代,作者背景,赤壁之战背景,天帝神话知识)
“望”“见”作者心——《春望》+《饮酒》(其五)
古诗词——凝聚精神铸造“金钥匙”
古诗词鉴赏角度很繁复,市面上关于古诗词鉴赏的书籍琳琅满目,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阅读鉴赏方法。
一、知人论世,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反复诵读,感知音韵美,品读诗词意,探寻自己喜欢的词句,初步感受作者的情丝。
三、分析写法,掌握借景抒情,化用典故,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常见的诗歌创作技巧,并从中更好的理解诗词情感
四、教师引领,教师给出独特的鉴赏角度,引导学生深层次感悟诗词情感
写作+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注重实践
本单元教学中我将写作和综合性学习进行了一个连续性教学,先结合本学期家长会内容学习写作:表达要得体,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综合性学习之中,进行再次实践训练。
一、素材引入
1.本学期即将召开最后一期家长会,请同学们写一封对家长的《建议书》,谈一谈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你对自己的父母有怎样的建议。
2.从《建议书》中选取写的得体和不太得体的例子作为素材,,课上请同学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要想表达得体,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写作:表达要得体
二、技法点拨
1、做到表达得体,应考虑写作目的
表达目的决定了怎样遣词造句,表达时要从目的出发仔细揣摩,认真选择我们的用语。不同的写作目的意味着言语方式、言语态度应有所不同,以适应特定的需求。
2、做到表达得体,要看清对象
说话人不能一厢情愿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根据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等不同特点说恰当的话。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该有不同的说法。
3、做到表达得体,注意场合
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这里主要说氛围。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
4、做到表达得体,注意语体
说话要注意语体特点,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文言词语典雅,庄重,在比较庄重的书面语体中经常使用。口语通俗易懂,适用于一般谈话、演讲、广播,多用短语。
写作:表达要得体
三、当堂练习
1、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2、小宇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几处用词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修改。
宇爷爷:
获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先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11月6日
写作:表达要得体
一、
素材导入??
图片展示
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西安城墙??
秦兵马俑?
万里长城?
?
?布达拉宫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二、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三、活动指导
活动内容
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
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注重身边的文化遗产:葛沽花卉宝辇,小站练兵园)
??
2.实地考察,写出相关的报告。
??
3.召开班级模拟答辨会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三、倡议发声
活动内容
1.面向全校师生,发出保护身边文化遗产的手写倡议书(每位学生进行书写设计,注意表达要得体)
2.设计身边的文化遗产手抄报,在班级园地进行展示。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