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富贵不能淫
》
孟子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词语,熟读成诵。
2、理解“妾妇之道”和“大丈夫”的内涵。
3、培养“大丈夫”的品行。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_____,字______,邹(今山东邹县)人,______时期_______,是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_________,后世常以_______并称。
《孟子》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________的著作,一般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南宋朱熹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四书”。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轲
子舆
战国
思想家
儒家思想
“亚圣”
“孔孟”
孟子及其弟子言行
孟子及其弟子万章
《论语》
《大学》
《中庸》
一读:读准字音、停顿
公孙衍
(
)
往之女(
)家
丈夫之冠(
)也
yǎn
rǔ
guàn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读:读准字音、停顿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读:
翻译课文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说六国连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安静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句意:
代词,这,这个。
怎么,哪里。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句意: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代词,他。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教导她,送她到门口,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
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句意
告诫
谨慎
介词,把。
准则,标准。
道理。
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
准则,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句意
动词,居住。
名词,居所。
道路。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句意
得到,实现。
志愿,志向。
遵从
能实现其志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其志愿,便独自走自己的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句意??????????????????????????????
动词使动用法,使…
…迷惑。
动词使动用法,使…
…动摇。
动词使动用法,使…
…屈服。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是妾妇之道。
译文
(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其志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其志愿,便独自走自己的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找出文中两个表反问语气的词。
2、找出文中三个有比喻意义的词。
3、找出文中四个词类活用的词语。
4、找出文中五个一词多义的词语。
5、找出文中六个古今异义的词语。
文言积累
1、表反问语气的词(岂、焉)
2、有比喻意义的词(广居、正位、大道)
3、词类活用(冠、淫、移、屈)
4、一词多义(之、戒、正、居、得、道)
5、古今异义(安居、熄、是、由、子、丈夫、正)
二读:
文言积累
景春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语气:肯定、赞叹、希望得到认可
态度:敬仰、崇拜、羡慕(
“岂”
“诚”
)
三读:理解人物态度、思想
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第一层:“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妾妇之道也”
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
不屑
轻蔑
鄙视
慷慨激昂
掷地有声
以“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
正面提出何为“大丈夫”
三读:理解人物态度、思想
孟子心目中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
1,坚守仁义礼;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威武不能屈———武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古今中外有哪些人称得上是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孟子的这些话,今天依然可以指导我们去探索人生的价值。
首先,富贵是来之不易的,是要求倍加珍惜的。有些人富贵起了来,就被富贵冲昏了头脑。把当初的凌云壮志忘得一干二净。结果是什么为富不仁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其次,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很不容易得的。贫贱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要经历贫贱的阶段,要通过在贫贱中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因此,要学会在贫贱中忍耐和寂寞,在一切诱惑面前能保持住自己一份宁静的心态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这样才有可能在贫贱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