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渡荆门送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歌;掌握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语言,培养鉴赏古诗意境美和语言美的能力。
3.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留恋故乡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背诵默写诗歌;掌握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品味语言,培养鉴赏古诗意境美和语言美的能力。
[学习难点]
品味语言,培养鉴赏古诗意境美和语言美的能力。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唐朝却有一首送别诗,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而是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别具一格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二、有关资料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代表诗作《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2.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出蜀东下,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此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三、预习设计
1.请把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补写完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根据课文填空
⑴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___。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⑶,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
⑷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填空
⑴崔颢《黄鹤楼》中描绘了江上繁荣美景,反衬诗人诗人内心清冷的思想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⑵王维《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⑴《野望》的作者是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野望》从题材内容看属于_________。
⑵令李白为之搁笔的诗歌是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的《_______》。
⑶《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素有“______”之称。他和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派的代表。
⑷李白,字______,号__________,____代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被称为“______”,与______并称为“李杜”。代表诗作《________》《________》等。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荆(
)门
仍怜(
)
汉塞(
)
候骑(
)
都(
)护
燕然(
)
征péng(
)
xǐ倚(
)(
)
驱dú(
)
采wēi(
)
四、朗读课文
视频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五、疏通诗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从:
⑵楚国:
⑶平野:
⑷大荒:
⑸海楼:
⑹怜:
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赏析诗歌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2.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颔联中“随”
“入”二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妙在何处。“
4.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两句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
5.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课堂总结
1.诗歌主旨
2.板书设计
八、拓展延伸
阅读李白的《送友人》一诗,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九、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默写
⑴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诗歌《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⑵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⑶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十、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诗歌。
2.预习《钱塘湖春行》一诗。
参考答案
三、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⑴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⑵水中藻、荇交横⑶牧人驱犊返⑷白云千载空悠悠
3.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⑴唐
王绩
山水田园诗⑵唐
崔颢
黄鹤楼⑶唐
王维
诗佛
孟浩然
山水田园⑷太白
青莲居士
唐
浪漫主义
诗仙
杜甫
静夜思
行路难
5.jīnɡ
lián
sài
hòu
jì
dū
yān
zǎi
蓬
徙
犊
薇
五、1.⑴往。⑵楚地。现在湖北一带⑶平坦广阔的原野。⑷辽远无际的原野。⑸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⑹喜爱。
2.我乘船远渡荆门山之外,去往楚国一带漫游。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辽远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乘舟远行。
六、1.首联叙事点题,交代远渡的地点与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到楚地游历
2.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3.“随”字化静为动,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将静景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表现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喜悦、昂扬的激情。
4.比喻。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以静态的角度,前一句是月夜俯视所见,后一句是白昼眺望所见。
5.拟人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对故乡依恋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七、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诗中并无送友的离情别绪。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的真挚感情。
2.
八、这是一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难舍难分的情绪。全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
九、1.⑴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⑵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⑶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⑷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⑴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⑵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颔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⑶D(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首联:地点、事由——叙事
颈联:景物变化
颈联:江上美景
尾联:乡思之叹——抒情
赞美大好河山
抒发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
绘景
首联:地点、事由——叙事
颈联:景物变化
颈联:江上美景
尾联:乡思之叹——抒情
赞美大好河山
抒发思乡之情
绘景
渡荆门送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渡荆门送别》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歌;掌握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语言,培养鉴赏古诗意境美和语言美的能力。
3.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留恋故乡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背诵默写诗歌;掌握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品味语言,培养鉴赏古诗意境美和语言美的能力。
[学习难点]
品味语言,培养鉴赏古诗意境美和语言美的能力。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唐朝却有一首送别诗,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而是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别具一格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二、有关资料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代表诗作《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2.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出蜀东下,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此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三、预习设计
1.请把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补写完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根据课文填空
⑴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___。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⑶,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
⑷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填空
⑴崔颢《黄鹤楼》中描绘了江上繁荣美景,反衬诗人诗人内心清冷的思想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⑵王维《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⑴《野望》的作者是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野望》从题材内容看属于_________。
⑵令李白为之搁笔的诗歌是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的《_______》。
⑶《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素有“______”之称。他和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派的代表。
⑷李白,字______,号__________,____代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被称为“______”,与______并称为“李杜”。代表诗作《________》《________》等。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荆(
)门
仍怜(
)
汉塞(
)
候骑(
)
都(
)护
燕然(
)
征péng(
)
xǐ倚(
)(
)
驱dú(
)
采wēi(
)
四、朗读课文
视频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五、疏通诗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从:
⑵楚国:
⑶平野:
⑷大荒:
⑸海楼:
⑹怜:
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赏析诗歌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2.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颔联中“随”
“入”二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妙在何处。“
4.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两句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
5.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课堂总结
1.诗歌主旨
2.板书设计
八、拓展延伸
阅读李白的《送友人》一诗,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九、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默写
⑴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诗歌《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⑵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⑶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十、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诗歌。
2.预习《钱塘湖春行》一诗。
首联:地点、事由——叙事
颈联:景物变化
颈联:江上美景
尾联:乡思之叹——抒情
赞美大好河山
抒发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
绘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