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中国石拱桥
茅以昇
教材分析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石拱桥》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说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又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最后来赞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目标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4.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说明事物的特点,或阐明事理。
文体知识
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引资料等。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时间先后、朝代先后)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南到北等)
(从因到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一
般到特殊、从主到次等)
说明顺序
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
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
严谨性
说明文的语言
科学性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4.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
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走近作者
拱桥
弧形
古朴
记载
桥墩
巧妙绝伦
侵略
惟妙惟肖
推崇
预习检查
hú
gǒng
pǔ
zǎi
dūn
lún
lüè
xiào
chóng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文章的
________________。(从结构和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
2.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
3.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全桥只一个大拱,长37.02米,桥洞像一张弓;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全桥结构均匀。最突出的特点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
卢沟桥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为8米,桥面平坦,几乎和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连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50.82米
大拱(37.02米)
肩拱
赵州桥
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
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个石拱长度不一
卢沟桥
列数字
作比较
引用
作者在介绍以卢沟桥和赵州桥为代表的中国石拱桥特点的时候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精读课文
举例子
打比方
品味语言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
推测的情况。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只是强调石拱桥的分布范围很
广,但并不排除有没有石拱桥的地方。体
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左右”是估计的时间,并不确定。体
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跳读课文思考,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能有这么光辉的成就?
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有利条件。
课堂小结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我国石拱桥的历史、特点及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情况,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拓展延伸
我国的石拱桥在古代就有辉煌的成就,在现代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上海南浦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