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6 09:1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约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王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是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题解
北固山今在江苏省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次北固山下
诗题中的“次”字一般解作“停泊”,但根据诗意,在这里应解为“经过”,因为从颔联即可察知:诗人所乘之舟是在江中行驶的。
诗文朗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行舟”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水与岸齐平。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诗文译注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诗文译注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
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
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写景极为传神,为我们创造了一种开阔之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1)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开阔了。这是大景。
(2)“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这是小景,更加衬托了江面的开阔。
这种开阔之景也映衬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气度。
诗文解读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文解读
提示: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4)你认为诗中哪些字有的好?为什么?
这两句所写的是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诗句中写到了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正是在这时序的交替中,诗人却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这里的“生”和“入”字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大自然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而旧事物也必将被新事物所取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练习
1、诗歌中直接表达思想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的句子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诗歌中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胸宽阔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诗歌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这两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江春入旧年”这5个字里边出现了两个节令,一个是“江春”的“春”,指的是_____,另一个是“旧年”的“年”,指的是_____
立春;旧历的最后一天
5、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题解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
“元曲”
杂剧
散曲
散套(套曲):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关于元曲
我国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元代的新诗体.
小令,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品读欣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
枯藤老树昏鸦
诗歌赏析1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
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小桥流水人家
诗歌赏析2
第二句: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
这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用别人的团聚和温馨来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古道西风瘦马
诗歌赏析3
第三句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
这里是悲景写哀情,正面写出自己的孤寂。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歌赏析4
“夕阳”点出了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此句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
课堂总结
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征?
枯藤老树昏鸦,--》苍凉
小桥流水人家,--》恬静
古道西风瘦马。--》荒凉
课堂总结
2、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第二句与一、三两句是强烈的对比关系,加强了反衬效果,更有力地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
课堂总结
3、这首小令哪几句是抒情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写景与抒情是什么关系?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思乡
抒发


烘托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