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背诵并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
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写作背景简介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释题
答
答复。
谢中书
谢徵,作者的朋友。
书
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
tuí
yù
答谢中书书
①〔交辉〕
〔四时〕
②〔歇〕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
⑤〔欲界之仙都〕
⑥〔与(yù)〕
交相辉映
四季
休息。这里指散尽。
太阳将要落山了。颓,坠落。
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
人间仙境。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以贪欲炽盛为其特征,后用来指尘世、人间。仙都,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参与,这里指欣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河的美丽,自古以来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高峰插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合作探究
1.文中最能概括山川景物特点的语句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在内容上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也表达了自已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比肩。结构上总领全文。
一个“美”字高度概括了山川景物的特点。
合作探究
2.文中哪些语句是具体描写山川景色之美的?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清丽的山川之美的?
从“高峰入云”到“沉鳞竞跃”
1、山水相映之美。
2、色彩配合之美。
3、晨昏变化之美。
4、动静相衬之美。
3.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合作探究
背诵思路
全文可分三部分。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二)、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晨昏之景。
(三)、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全文总结
这篇山水小品寥寥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淡雅,像一首优美动人的山水诗,像一幅怡神悦情的山水画,让人欣赏不够,回味无穷,实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课堂练习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课堂练习
1、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是/欲界之仙都
B.
蝉/则千转不穷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水/皆缥碧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
C
B
课堂练习
3、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____”。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课堂练习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
(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
5、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____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_____
”即可看出。
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课堂练习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