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昆明的雨
——汪曾祺
石林的峰林耸立
地藏寺经幢
翠湖公园
大观楼
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风景如画的地方。那么昆明的雨是不是也别具特色呢?汪曾祺对昆明的雨又有怎样独特的情怀呢?
昆明的雨
——汪曾祺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1997年),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汪曾祺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资料链接
写作背景: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上。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还结识了后来和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在他晚年的诗文书画中,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预习反馈
辟邪(bì
xié)菌子
(jùn)
鲜腴(yú)
篱笆(lí
ba)
吆喝(yāo)
暮(mù)年
苔痕(tái
hén)密匝匝(zā)
绿釉(yòu)
缅甸(diàn)
第一部分(①②):
第二部分(③-⑤):
由描述给宁坤的画入手,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点明主题。
写昆明雨的特点。
第四部分(10、11):
描写雨中的淡淡乡愁,再次点明“我”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朗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成几部分?
朗读文章,梳理结构
第三部分(⑥-⑨):
写昆明雨季的一些景、物、事——倒挂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女孩房东等
精读课文:
1、本文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描写宁坤的画?
①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产物,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想念昆明雨”的进一步描述;
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思考:
昆明的雨季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昆明雨季很长。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仙人掌
各种菌子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
缅桂花
2、文中写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仙人掌
多、肥大
各种菌子
杨梅
缅桂花
种类多、数量多
大、颜色深、味道美
树大、花香、花多
回答问题:
3、写这些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这些事物都具有生长旺盛、肥大、滋润等共同特点,这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昆明的雨季持续时间长、雨水均匀的特点。
精读课文:
2、第2段和第11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第2段在内容上:表达作者对昆明雨的深切怀念;结构上: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画的描写,引出下文昆明的雨的描写。
第11段在内容上:深刻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想念;结构上:照应前文,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抒发了作者回忆在昆明时,对雨季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
主题:
赏析句子
1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
3.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硕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生动描写出卖杨梅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喜爱之情。
4.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爬”“遮”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赞叹之情。
分析标题:
1.点出本文的写作对象“雨”。
2.交代了地点,是“昆明”的雨。
3、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出爱的醇厚。仙人掌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以及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昆明的雨
雨季长
倒挂仙人掌
各种菌子
雨季杨梅
雨季缅桂花
明亮、丰满
使人动情
喜欢、怀念、留恋
板书设计
文章主旨
文章以小见大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宁静、恬然的生活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