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白杨礼赞
茅盾
杨灵青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不平凡”
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也是文章结构的线索。
首尾照应
赞白杨
干:
笔直,绝无旁枝
枝:
一律向上,紧紧靠拢
叶:
片片向上
皮:
光滑,有银色晕圈,淡青色
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
外部形态
内在气质
形美
神美
不
平
凡
赞白杨
——正直
——团结
——进取
——质朴
女生: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
那么,
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
好女子。
男生:
但它却是
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也不缺乏温和,
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齐读:
它是树中的
伟丈夫!
黄绿错综色
无边无垠大
坦荡如砥平
生长环境
雄壮伟大
单调
烘托蓄势
不平凡
恹恹欲睡
傲然地耸立
惊奇地叫了一声
欲扬先抑
境美
生长
环境
内在
气质
外部
形态
白杨树
不平凡
白杨树
象征
抗日军民
层
层
深
入
树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傲然挺立
紧靠团结、力求上进
北方的农民
人
哨兵
精神和意志
论白杨
背景链接
1938年
作者应邀赴新疆任教。
1940年
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作者目睹了北方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
1941年
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作者在重庆写下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
本文选自《茅盾全集》第十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版)。有改动。
文体知识
托物言志散文
托物言志散文一般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者表达作者的思考。因此,对这类散文的写作,作者往往先细致描绘某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志向,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客观存在的事物,如“红梅”“老黄牛”。
某种志向、情感、意愿。
表现手法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象征是表现手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有没有一些自然景物触动过你的情思,引发过你的联想和想象。请你从“落花、蜡烛、山鹰、明月、绿叶、泥土、小草”这些事物中选择一种,运用象征手法,完成一篇200字的短文。
学写法
1.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
太阳照得树叶闪银光
来来来
来来来
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
2.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
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来来来
来来来
来来来来
也穿绿军装,同我一起守边防
来来来
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同我一起守边防
一起守边防
唱白杨
1.欲扬先抑
本文第7段作者在赞美白杨树时,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然后再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前后对比,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给读者制造阅读的“惊喜”,这种写作手法叫作“欲扬先抑”。请你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2.《________礼赞》
要求:(1)请从“梅、兰、竹、菊……”
中选取具体的事物,补写题目。?(2)能够运用联想、象征等手法,赋予事物独特的精神。(3)不少于600字。
随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