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八年级
上
6.藤野先生
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
鲁
迅
学习目标
1、梳理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件,并
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作者感情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1、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了解课文重点叙述了“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请问,作者是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治学严谨
知识渊博
生活俭朴
艰苦朴素
学者形象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缓慢而很有顿挫
白描
目睹印象——
耳闻亲见——
外貌——
举止——
声调——
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自主学习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工作认真负责
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热情诚恳
对学术的严谨求实精神
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2、课文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写法归纳:
典型外貌特征
言谈举止
典型事件
自主学习
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过的讲义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
写了在东京的见闻(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丑态);
写了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
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3、课文除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什么?(思考:与本文的叙事线索有何联系?)
自主学习
“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厌恶、失望和不满。
4、作者是怎样描写东京见闻的,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所见所闻
赏樱花的丑态
学跳舞的丑态
景色的迷人
留学生打扮怪异
厌恶、失望和不满之情
修辞:
夸张、比喻、对比、反语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
自主学习
分析:“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以景色的迷人与“清国留学生行为的丑态”行形成对比,构成了一副不协调的画面,加大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形成一座富士山”是夸张手法,“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是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留学生的打扮怪异,“标致”是反语,在这里是“丑陋”之意,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再用“实在(“的确”之意)”加以强调,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揭示了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自主学习
分析:
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精通时事的人”
?
作者正是以这样一位很熟悉清国留学生生活状态的人的口吻很自然地介绍出“清国留学生跳舞的丑态”,更加流露出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这里是反语,即讽刺的说法,“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一些中国的留学生,他们无心向学,却对当时的日本的其它文化和社会风气很感兴趣,所以称他们为“精通时事的”的人
。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有人说,既然是写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东京的见闻感受与主题毫无关系,你认为呢?
这一部分看似与课文无关,实际上是在突出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从侧面反映了作者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也阐释了离开东京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与下文和藤野先生交往埋下了伏笔。
2、为什么作者前往仙台只记住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
“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人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也使作者自然想到清王朝的衰败,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
“水户”则是反清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
这两处都透露出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合作探究
3、作者为什么要在见到藤野先生前叙述自己受到的优待?
(1)作者受到怎样的优待
(2)作者怎么理解自己受到优待的原因?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不收学费;
(3)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受到优待的原因?
"大概"表示猜测,与表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受"优待"的原因
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爱国感情
合作探究
3、作者为什么要在见到藤野先生前叙述自己受到的优待?
(4)作者既然受到了优待,那作者的居住条件好吗?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如何理解作者说的“居然睡安稳了”?
居住条件不好:监狱旁边;初冬颇冷;蚊子也多。
“居然”,“出乎意料”,表明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然。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了作者立志苦学、学成必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这恰恰与“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形成了对比。
合作探究
3、作者为什么要在见到藤野先生前叙述自己受到的优待?
(5)作者写初到受到的优待的有什么作用?
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作者写在仙台途中的所见所闻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都是为藤野先生的出场作铺垫。
1.完成课后练习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