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7 14:4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①曩(nǎng):从前。②雊(gǒu):野鸡的叫声。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四时俱备?
?
?四时:_______________
②晓雾将歇?
?
?歇:_______________
③猿鸟乱鸣?
?
?乱:_______________
④夕日欲颓?
?
?颓:_______________
⑤此时独坐?
?
?独: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3)【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对声音的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4)【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蠮螉,类甚多,虽名土蜂,不就土中为窟,谓摙土作房尔。今一种黑色,腰甚细,衔泥于人室及器物边作房。其生子如粟米大,置其中,乃捕取草上青蜘蛛十余置其中,仍塞口,以俟其子大为粮也。
(节选自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注】①蠮螉(yē
wēng):一种昆虫,别名细腰蜂。②窟:洞穴。③摙(lián):运。④俟:等待。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
②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
③如粟米大_______________
④俟其子大而为粮_______________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乃捕取草上青蜘蛛十余置其中。
(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陶弘景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晓雾将歇(????????)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③于斯已办(????????)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4)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
?
?
?
?
?
?念_______________
②相与步于中庭?
?
?
?
?
?
?
?相与_______________
③盖竹柏影也?
?
?
?
?
?
?
?
?
?盖_______________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①用“/”标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只标一处)
盖竹柏影也。
②“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4)“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1)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下面画线词在句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
?
?
?
?
?
?
?
?
?
梅溪之西
B.既素重幽居?
?
?
?
?
?
?
?
?则素湍绿潭(《三峡》)
C.于斯已办?
?
?
?
?
?
?
?
?
?
?转转不已(《河中石兽》)
D.实是欲界之仙都?
?
?
?
?
?偏饶竹实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4)阅读【甲】【乙】两文段,选择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角度,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
B.【甲】【乙】两文修辞手法多样,两文均用到了排比、拟人、比喻、借代的手法。
C.【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自然山水如诗如画般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D.【甲】【乙】两文都借自然山水抒发了作者乐山乐水的文人之气,以及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5)阅读【甲】【乙】两文,请体会一下文末句各传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①王子猷:王羲之的儿子。②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③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④造:到。
(1)解释下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欣然起行_______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
③夜大雪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A.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B.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C.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D.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4)两段文字都是写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B.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C.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D.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2)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
①征求不已_______________
②惟欲清净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4)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早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斗米,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太宗:唐太宗。②踊贵:指价格上涨。③嗟怨:嗟叹怨恨。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帝志在忧人?
?
?
?
?
?
?
?
?
?忧:_______________
未尝嗟怨,莫不自安?
?
?未尝: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
(3)选文中唐太宗是如何“得人心”的?生活在衣食无忧的今天,简要谈谈你对太宗崇尚节俭的看法。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武七者,山东堂邑人也。三岁丧父,家贫,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人称曰孝丐。六岁后丧母,孑然一身,昼行乞,夜绩麻,得一钱,即存之。渐积至万余缗,自以孤贫,目不识丁,慨然欲创建义学。人劝之娶,执不可,曰:“吾兴学之念,未或一日忘也。”先在堂邑柳林集购置地亩,建造学舍。远近闻其义,咸助之。延师课读,束脩必丰,礼意尤极周挚。入学之日,武先拜塾师,遍拜诸生,具盛馔飨师,而请邑绅为之主,自立门外,屏营以待。
【注】①武七:姓武,排行第七。②缗:成串的铜钱,一千钱为一缗。③束脩:送给教师的报酬。④飨:宴请。⑤屏营:形容恭敬的祥子。
(1)“具盛馔飨师”中“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远近闻其义,咸助之。
(3)短文中武七的种种行为,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1.
(1)①四季,②消散,③此起彼伏,④坠落,⑤独自
(2)①夕阳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清冷的远山间的灯火,忽明忽暗地闪烁在树林之外。
(3)“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4)【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地表达了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2.
①消散,②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③像,④作为
B
(3)①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②于是捕捉草上的青蜘蛛十多个放置在里面。
(4)【甲】:热爱大自然,乐山乐水,远离尘俗,洁身自好。
【乙】:善于观察,实事求是,对生活充满热情。
3.
(1)A
(2)①消散,②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③这里
(3)①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②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或挡住)了太阳。
(4)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4.
(1)①考虑,想到,②共同,一起,③大概是,④只是
(2)①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②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①盖/竹柏影也。
②空明澄澈(清澄透明)。
(4)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以及自我排遣的旷达。
5.
D
A
(3)①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②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4)B
(5)【甲】文:娱情山水,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土相比肩。
【乙】文:表达了作者摆脱了官场的羁绊所获得自由的满足和隐居的乐趣。
6.
①高兴的样子,②考虑,想到,③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B
(3)①庭院中的月光如同积水般澄澈透明,仿佛有各种水草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吧。
②(王子猷)过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口,没有进去却返身回来。
(4)相同点: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
不同点:目的和起因不同。【甲】文,作者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乙】文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有相见。
7.
(1)B
(2)停止?,只;仅
(3)那么治理国家就如同栽种树木,(只要)本来的根不动摇,就会枝叶茂密繁盛。
(4)勤于政事,心系天下;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
8.
(1)担心,忧虑,不曾
(2)贞观三年,关中粮食丰收,都回到自己家乡,竟然没有一人逃离奔散。
(3)“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更是先贤的谆谆教诲。如今,尽管物质丰富,衣食无忧,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前人的教诲,不能铺张浪费。
9.
(1)准备,置办
(2)远近的人们听说他的仁义,都来帮助他。
(3)体现出武七孝顺、勤俭、尊师重道的性格特点。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