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7 15:0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11课---记承天寺夜游
请你猜猜他是谁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人生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小资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苏轼因此下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一、整体感知
自由诵读
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考考你

欣然




空明

高兴的样子
想到考虑
于是

睡觉
澄澈明净
原来是

罢了



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二、合作学习
想一想:
1、
作者为什么会夜游?又为什么到承天寺去?
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
二、合作学习
想一想:
2、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
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3、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欣然”
“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欣喜之情
有点遗憾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心有灵犀的喜悦
从容
闲适
“闲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二、合作学习
想一想:
4、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诗中的“月”
拓展延伸
和苏轼面对面
面对苏轼,你想和他说点什么?
试一试,显身手
“一切景语皆情语”,仔细阅读下面这首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作业
1、搜集有关“月”的诗句;
2、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再见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
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
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
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
,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
清高超逸的人。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
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
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
丰二年(1079年),因
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
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
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
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
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
“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
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
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
口忙”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