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7 15:2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野?

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野?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B.“欲何依”化用了曹操《观沧海》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
C.颔联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D.本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B.前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古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C.颈联两句,实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和煦的阳光下,汉阳平野中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D.整首诗所写景象前后三变:从神异渺茫,到明丽如画,最后归于朦胧凄迷,使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画意。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词语。
乡关:________
萋萋:________
(2)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3)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
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B.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用一派生机勃勃之景烘托内心的陶醉之情。
C.
诗中运用一些叠音词,使诗歌富于一种清朗和谐的音乐美。
D.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幽微难言的情感。
(2)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这首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两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请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所写的景象。
(2)品味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3)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诗中鸟瞰西湖春日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汴河亭
唐·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今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晚唐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③迷楼,隋炀帝所筑;景阳楼,南陈后主所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广陵花盛”四字交代了隋炀帝东游的原因,不著一字褒贬,但已见讽刺之意。
B.诗歌第二句写从昆仑山上流下来的黄河水被分引凿渠,修成一条运河,突出开凿运河工程之巨、耗费之大。
C.颔联写骁勇的禁兵离京护驾,众多宫女登船随行,虽没有直接让隋炀帝出场,但其赫赫声威可想而知。
D.尾联直抒胸臆,对隋炀帝荒淫所招致的亡国后果进行了严肃的评论和嘲讽,来劝谏当今统治者。
(2)本诗的颈联向来为后世称道,请结合诗句谈谈其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
1.
(1)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带着猎物满意而归的安逸、闲适的画面。
(2)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2.
这两句诗表面是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实则表现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境,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感。
B
3.C
4.
(1)故乡;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2)“愁”字。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B
5.
(1)征蓬,归雁
(2)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6.
(1)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诗人被派到西北边塞慰问将士,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表达了他不得志的愤懑之情。把自己比作“征蓬”和“归雁”,写出了自己的漂泊和抑郁,“孤”字体现了作者被朝廷排挤的孤寂的心情。
7.
(1)思乡
(2)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8.
(1)示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随着小舟的前行逐渐展开,最后消失在广阔的原野。
(2)“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9.
(1)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栖息;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在不停地衔泥筑巢。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0.
最爱
C
(3)抓住了初涨的春水、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光的喜爱之情。
11.
(1)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2)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或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12.
(1)D
(2)①想象(或者虚写)。描绘出当年隋炀帝游乐时极其热闹的情景:鼓声直上云霄,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旌旗招展水面,日月之影浮动。想象奇丽,描绘生动。②夸张。鼓声可以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极言鼓声之响,表达形象鲜明。③妙用动词。“动”和“浮”两个动词把震天的鼓声使星辰摇动、日月的倒影在水面浮动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富于动态美,且渲染了东游的盛大气势,用词精妙。④视听结合,描写了盛大的东游场面,含蓄地讽刺了隋炀帝的骄奢淫逸。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