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件(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件(3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26 09:0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现代生活/生产/科研
——离不开能源资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
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
煤炭、石油、天然气
可再生能源
非可再生能源
常规能源
新能源
能源
按性质分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
潮汐能、太阳能、风能、核能
按利用状况分
什么是能源?
能源有哪些类型?
能源就是自然界向人类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或运动形式。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氢核聚能、可燃冰等视为新能源。
1、下图中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C
自然资源
能源
矿产资源
2、我们经常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来自:
  A、太阳辐射能 
B、地球内部能量 
C、生物能 
D、引力能
3、下列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①风能 ②天然气 ③核能 
④地热 ⑤波浪能 ⑥汽油
  A、②③④⑥ 
B、②③⑥
 
C、①②④⑥
 D、②④⑥
A
B
4.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B.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天然气等
C.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水能、潮汐能等
D.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所以必须倍加珍惜
A
北多南少
→北煤南运
华北(60%)
东南沿海少
山西占1/3
(煤海)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煤海行来一矿工,
?汗衣犹带黑旋风。
满面灰尘人似铁,
?一声叱呵响传钟。
长偎井口晒天日,
?恨吸香烟解困慵。
回看万家灯火亮,
?两排皓齿笑从容。
山西
山西省煤炭储量和产量都在全国首屈一指。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煤炭资源有利条件
具体表现
储量大
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7年生产规模(6.3亿吨)计算,可开采430年
分布范围广
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煤种齐全
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煤质优良
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大同煤田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优质主焦煤基地
开采条件好
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二、资源开发条件
①能源消费大国,对能源需求量继续增加
②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2、市场广阔
交通比较便利
3、位置适中,

邻近主要工业中心和大城市,输煤、输电较近

有众多铁路线通过,交通比较便利
如何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呢?
探究:
三、能源基地建设
1
、扩大煤炭开采量
2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3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4、
能源的综合利用
1、扩大煤炭开采量
扩大开采规模,增加煤炭产量
二、能源基地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1)黄河在山西段位于黄土高原,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运;
(2)黄河水量不大,季节变化大,发展内河运输比较困难。
为主
为辅
航空
管道
水运
铁路
公路
OUT
OUT
OUT
运量大成本低
山西能否发展黄河水运?
山西
陕西




二、能源基地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大秦铁路
神黄铁路
焦兖日铁路
海运
华东、华南
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加强
能源加工
转换
建设坑口电站
发展炼焦业
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为冶金工业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
提高能源输出结构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变输煤为输电;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碳
二、能源基地建设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山西输出了最多的煤炭,人均收入却处于全国下游!心口有点痛!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电力
坑口电站
焦炭
炼焦业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
2.产业结构的调整
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
产业结构
十分单一
效益低下
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铁矿
铝土矿
能源
开发
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产业链
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
单一
多元
1、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2、产品结构由单一变多元,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缘由
能源开发和综合利用
露天矿表土的剥离、井矿巷道的建设、矿区道路的铺设
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
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处理不当会造成生态问题
易地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生态环境问题
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
图3.10
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
①隔离坝(保护河道与矿区)
②排水沟(排泄矿坑水和雨季大气降水,防止水流四溢造成水土流失)
③固沙草方格、乔木和灌木结合形成的防风体系(防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还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和美化矿区环境)
④复垦区(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土,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通过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散文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三废”的治理
废渣——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
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废气:①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道路和作业面洒水降尘、对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灭火,防止了对大气的污染;
②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废水:沉淀净化
3.调整产业结构
(1)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
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
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新增)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重化工业为主
调整
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知识结构
能源资源的开发
资源开发的条件
能源基地建设
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市场广阔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
“三废”的处理
能源的综合利用
2.我国重点建设,位于山西省的大型煤矿是(

A、霍林河、准格尔
B、神府东胜、元宝山
C、大同、平朔
D、鞍山、双鸭山
1.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

A、水力
B、天然气
C、煤炭
D、石油
C
C
练一练
3.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的是(

A、木炭
B、焦炭
C、地热
D、汽油
4.对山西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条件描绘正确
的是


A、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一般
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C、虽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较为便利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A
B
5.下列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有利于发展运输事业
B.我国是能源大国,因此,煤炭、石油、
电力已完全能满足需要
C.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采
D.毁林开矿,功大于过
6.分布在山东省和河南省之间的油田是
A.中原油田
B.胜利油田
C.大庆油田
D.辽河油田
C
A
7.下列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有色金属资源十分丰富
B.我国北方的煤、铁矿资源丰富
C.我国青藏高原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D.西南和西北部地区没有能源矿
8.我国的能源资源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发电量
9.我国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的一组矿产是
A.煤、石油
B.铜、铁
C.钨、稀土
D.金、银
B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