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课题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课题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8 09:1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是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上第五章的最后一节学习内容,它放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之后,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提高拓展,更主要是一个课题学习.这是数学课程中一个全新的内容,它不是新授课,也同于一般的综合练习课,它最主要是能体现“问题情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应用”的新课程理念,学生将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中,发展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获得的成功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因此这节课的学习这应是充满猜测、尝试验证,争论和研究,是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而生动的活动,所以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充实践、思考、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这节课的重点是按问题解决的四个基本步骤列方程解应用题,难点是范例的理解和回顾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获得,还要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前学生已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并经历过综合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本课中的“话费套餐选择”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属于属于学生之前接触过的“应用题”,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这为本节课提高了很好的知识、能力储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问题解决的四个基本步骤,会用四个步骤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有序地观察,有条理地思考和简单的事实推理.
②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体会检验回顾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的反复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考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按问题解决的四个基本步骤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
范例的理解和回顾反思.
【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教法:采用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组织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
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引例】
已知宁波电信固话收费标准:通话3分钟之内收费0.2元/分钟,3分钟以后0.1元/分钟(不到1分钟按1分钟计算),若小明付了2元话费,则此次通话时间最多为多少分钟?
教师:在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以后,请大家解决这样一个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投影展示评价)
教师: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学生:审题—找等量关系—设—列—解—答
教师:审题:弄清问题的意思,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称为解决问题;
找等量关系:通过找等量关系,我们可以建立方程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可以称为制订计划;
设—列—解:这是落实刚才计划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称为执行计划;
检验:这个过程可以称为反思.
教师:以上四个步骤,我们称之为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书写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复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的基本步骤,并与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进行类比,激活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教师:最早提出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的是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波利亚.他在《怎样解题》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其观点,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PPT展示)(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了解数学史,读史启智.同学齐读,加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的理解.
【问题解决】
“话费套餐”宣传单
教师: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教师:你能用表格的形式表示这两种计费方法?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教师:(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师:你怎么理解这两个套餐的收费呢?比如我一个月通话时间为450分钟,选择套餐A,话费为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那么一个月通话时间为x分钟,如果选择套餐A,话费为多少?
学生(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班级,选择没有考虑分类的同学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学生的表达式):大家是否同意?
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我们如何表示呢?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学生的表达式后并强调实际问题中要考虑实际情况,本题中应该考虑通话时间的范围)
教师:那么我选择套餐B呢?
学生(回答)
教师:现在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请能帮他解决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教师:你理解这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
教师: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这个等量关系,你能制订出问题解决的计划吗?(选择用算术方法的学生请他讲讲他的计划)
教师:下面我们来完成这个计划.(刚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回顾这个解决过程,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
学生(回答)
教师:解完问题,可以反思过程,思考是否有其他方法.
设计意图:先通过理解话费套餐,再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了问题解决的四个步骤:理解问题→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回顾,从而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将问题以情境的方式呈现,形象直观,有助于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另外用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算术方法、方程方法)让学生体验,解后回顾不仅仅是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也包括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和最优化.最后也体验了方程模型的价值.
【小组合作】
小明的困惑:
小明的爸爸用套餐A,小明的妈妈用套餐B;但小明却发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上个月,他们的通话时间相同,话费也一样.请问这种情况可能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班级,查看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并给予比较的指导)
教师:哪个小组派代表与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计划?(选择解得负根的小组展示)
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展评小组合作成果)
教师:这一解决是不是说明“小明的发现是不可能存在的呢?”
学生(提出应该考虑分类)
师生(一起总结):(用表格的形式呈现)
教师:接下来,我们是否有了解决问题的计划了呢?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一起完成这个计划.
教师:在刚才的解题过程中,我们从回顾中完善计划,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每个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尝试过程经历错误,进而又在相互探讨中茅塞顿开,然后借助表格三种情况直观的表达出来,为问题的解决搭建了脚手架,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回顾的必要性.也让学生问题的解决是计划不断完善的过程.
【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整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首先是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学生(回答:理解问题—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回顾)
教师:我们还感悟了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学生(回答:分类讨论
方程思想)
作业布置:作业本
课外思考:小明的爸爸用套餐A,小明的妈妈用套餐B;现已知他们的通话时间相同,话费相差20元,则小明爸爸的通话时间为多少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