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3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3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8 20:5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有理数的乘法。
内容解析:这节课是浙教版教科书第二章第三节《有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正有理数及其运算,初中阶段学习了负数后的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是本节课的核心,难点在于探究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在数轴上物体的运动来突破重点,正确理解法则中的含义来突破难点.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对于有理数的乘法的教学可以按三个阶段来完成:(1)正有理数乘法;(2)正有理数与负有理数的乘法;(3)负有理数与负有理数的乘法,从而引出有理数的乘法的运算法则。
运算反思中推衍新的概念——倒数。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
学生要在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探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学生在观察、反复实践感悟中逐步归纳、概括出运算法则并作出合理解释。
目标解析:
1.通过回顾小学到初中数系扩充的历程,结合相关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节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有理数乘法学习的必要性。
2.借助蜗牛实验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探寻数与式之间的一些等量关系。
3.通过对等式表示实验结果的共性归纳,概括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并且与正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类比,从而加深理解。
4.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探寻并完善乘法法则。
5.通过运算推衍出新的概念——倒数,并探寻倒数运算过程的合理性问题。
6.通过适度形式化的练习,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寻求最优解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负数,而对于为什么要引进负数和为什么“负负得正”等问题会产生困惑,因此要结合实际问题对本节要研究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2.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引出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充分地观察、反复地对比考量,探寻数与数、数与式、式与式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困难,教师需要进行适时而有效地引导。
3.在有理数运算步骤的形成时,教师一般都一带而过,往往教师替代了学生思考。要试着去引导学生学会辨析,尝试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改进方法,适度创新,从而能够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4.运算可以产生新的知识——师生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点,重视运算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倒数的引出便是最好的例证,适当引进海王星发现的征程则是锦上添花,引起学生对数学运算的重视和通过运算发现新知识的意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的相关知识,为解决难点提供知识基础。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多媒体铺助,使用课件和小视频。
五、教学过程设计

节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回顾数系扩充的历程:从正有理数到有理数
(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以及对未来数学发展的影响)
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
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4、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
(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设计意图
此情境能能够快速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结合章头图为后续的课堂铺垫,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探索的精神。
问题
在小学中我们学过乘法运算,实际上是两个正有理数相乘的运算,以及一个正有理数与0相乘,如:(+2)×(+3)=+6
(+2)
×0=0
如果两个有理数相乘,其中有负数时,应该如何计算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
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环节2
探寻意义,启迪心智
一只蜗牛沿着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O点
问题1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问题2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问题3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问题4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以下算式)
为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向前为负,向后为正
①???
3分钟后蜗牛应在L上O点的右边6cm处,
可表示为(+2)×(+3)
=
+6
②???
3分钟后蜗牛应在L上O点的左边6cm处,
可表示为(-2)×(+3)
=
-6
③???
3分钟前蜗牛应在L上O点的左边6cm处,
可表示为(+2)×(-3)
=
-6
④???
3分钟前蜗牛应在L上O点的右边6cm处,
可表示为(-2)×(-3)
=
+6
设计意图
通过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进一步催化情境,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让学生对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寻有一个直观的认知,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这样的有指向性的设问比凭空而设的开放性问题更加有效。
环节3
初步总结,形成法则
引导导学生比较①、②、③、④得出:
正数乘以正数积为正数;负数乘以正数积为负数;
正数乘以负数积为负数;负数乘以负数积为正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板书)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环节4
认识本质,理解法则
问题
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引导发现:
“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
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乘法较小学当然复杂多了,但并不难,关键仍然是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
因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更需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并引导。
设计意图
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和总结,让学生体验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运算的合理步骤。并且用PPT的显示效果,达到帮助学生自觉熟悉回忆运算步骤的效果。
环节5
理清算理,用好法则
例1:计算:
(1)
(-4)×
5

(2)
(-4)×
(-8);
(3)

(4)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
结合实例,进一步加深和巩固离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及运算法则,厘清算理的基础上明晰解题步骤。
环节6
多元拓展,深究算理
拓展1

例1的在(3)和(4)中,我们得到了乘积1.与以前学习过的倒数概念一样我们说两个数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深化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同时,引导学生重视数学运算,逐步意识到运算可以产生新的知识,从而达到本课应有的效果。
拓展2
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如何确定?
例2:计算:
(1)
4
×
5
×
(-0.5);
(2)
(-4)×
5
×(-0.25)

(3)
设计意图
继续深化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和法则。同时,引导学生重视归纳、推衍,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环节7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1)你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2)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举例说明如何从正数、0的乘法运算出发,归纳出正数乘负数的法则.
(4)你能举例说明符号法则“负负得正”的合理性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作业:教科书第31页,练习1,2,3;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理解.
六、目标检测设计
A类做A组教材38页1、2.
A组
1、计算:
(1)(-16)×15;
(2)
9
×(-14);
(3)(-36)×(-1);
2、计算:
(1)2.9×(-0.4);
(2)-30.5×0.2;
(3)-4.8×(-1.25);
3、计算:
(1)

(2)(-
2)×(-);
(3)×(-0.8);
B组
填空(用“>”或“<”号连接):
(1)如果a<0,b<0,那么ab_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_______0;
(3)如果a>0时,那么a_______2a;
(4)如果a<0时,那么a_______2a;
设计意图
通过本题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法则的领悟程度。
七、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一堂课要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就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给每一个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学习别人长处与优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在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中,由一个贴近生活的直观的问题入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到最佳状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得到有理数乘法的法则。由于学生习惯于直接从课本上找结论,懒于动脑探索过程,因此我要求学生把课本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工具,课堂上积极思考不要依赖课本。尽管寻找规律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但是这样才是真正经历了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比较,从特殊找到一般规律。此外,在乘法法则的运用过程中,注意教学生学习方法,比如通过有理数与1、-1相乘结果的特殊性得到一般规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的重要性;再比如完成填补漏洞的题目后,提醒学生注意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利用拓展提高中,三个因数相乘的计算题,让学生发现积与因数中符号个数的关系,进一步感受观察归纳的重要意义。整个课堂活动中,都让学生的经历探索的过程,并且随着问题的深入不断发现新的规律,不仅掌握知识,而且逐步学会学习的方法。只有亲身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才能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