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9 18:4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赠从弟(其二)
八年级上册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
?
-217),字公干,东汉末诗人,以五言诗著称,存诗二十余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yīng)扬并称“建安七子”。
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作者简介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分析诗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山上。
(对比描写)风声凶猛、松枝刚劲。
(冰霜反衬)不畏严寒、高洁傲骨。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中心思想
这首诗以松柏为喻,采用比兴的手法,赞颂松柏能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同时也是自勉,并劝告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古诗词中松树的称呼:
1、从外形上描述的称呼:短松、长松、虬松、新松、小松等。如:虬松生古岩,翠叶光炯炯。(刘石龄《登祝融峰顶宿上峰寺》)
2、从色彩上描述的称呼:青松、赤松等。如: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卢照邻《长安古意》)
3、从生长状态上描述的称呼有:枯松、孤松等。如: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柳宗元《孤松》)
4、从生长环境上描述的称呼有:涧松、涧底松、山上松。如: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左思《咏史》)
5、此外,古诗词中松竹、松柏合称也比较常见。
拓展延伸
1、《赠从弟》(其二)中写出松树高大傲岸的形象的诗句是:
。???
2、作者在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霜的美好品格的诗句是:
。?
3、假如你是刘桢的从弟,你会对刘桢说什么?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当堂检测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当堂检测
4、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C


必做:
1、背诵默写《赠从弟》(其二)。
2、课后查找松树在古诗词中的意蕴。
选做:
课后查找《赠从弟》(其一)、《赠从弟》(其三),并进行赏析背诵。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