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蝉》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蝉》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1 09:5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20.蝉
——(法)法布尔
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大家先猜一个谜语:“天热爬上树梢,
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打一昆虫)。
不错,就是——蝉。
那么,面对大自然中小小的蝉,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科学家法布尔的文章《蝉》。
20.蝉
——(法)法布尔
作者简介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鸭的劳动。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广泛承认。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称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同时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科学小品的特点是: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文体知识
轧【zhá/yà/gá】 鳍【qí】 暴晒【bào shài】 
隧道【suì dào】 恶劣【è liè】 倒悬【dǎo xuán】 
折皱【zhé zhòu】纤维【xiān wéi】 防御【fáng yù】 顾忌【gù jì】 联结【lián jié】 跳蚤【tiào zao】 
车辙【chē zhé】 黏土【nián tǔ】 寻觅【xún mì】 喧嚣【xuān xiāo】欢愉【huān yú】
懒洋洋【lǎn yáng yáng】 不怀好意【bù huái hǎo yì】 无动于衷【wú dòng yú zhōng】 金蜣【qiāng】 
涂墁【màn】 罅隙【xià xì】 蚋【ruì】 钹【bó】
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词语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阳光bào
shài(
)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
(2)蝉的suì
dào(
)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3)dì
xué(
)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4)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xià
xì(
)。
暴晒
隧道
地穴
罅隙
(5)它要yà
suì(
)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6)这个像tiào
zɑo(
)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
(7)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chē
zhé(
)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nián
tǔ(
)上。
(8)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
xún
mì(
)藏身的地方。
(9)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pá
jué(
)地面。
(10)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xuān
xiāo(
)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
跳蚤
车辙
黏土
寻觅
扒掘
喧嚣
轧碎
干燥:
隧道:
抵御:
无动于衷:
转瞬即逝:
不怀好意:
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抵挡;抵抗。
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形容在很短的时间里消失。
没安好心。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3.解释词语
段落分层:
第一层次(1):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次(2-6):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第三层次(7-10):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蝉的地穴
蝉的卵
第一层次(11-13):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等。
第二层次(14-17):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者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不知。
第三层次(18-24):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
第四层次(25-26):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
2-6
蝉的地穴考察
(1)约两厘米半口径的圆孔,四周一点杂物也没有,位置:阳光曝晒的小路上
(2)隧道深达四十厘米左右,圆柱形,略有
弯曲,近于垂直,底端完全封闭
(3)由外到内
整体感知
1.蝉的地穴是什么样子的?按什么顺序描写?
2.在建隧道时,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
幼虫掘土时,将黏液喷涂在泥土上,使之变成泥浆,墙壁更加柔软了;
用肥重的身体把泥浆挤进干土的缝隙里,建成不易崩塌的墙壁。
7-10蝉的幼虫蜕皮
蜕皮的顺序:
背——头——吸管和前爪——翅膀和后爪——尾部
蝉在把尾部从壳中脱出时,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它翻转身体,是头部向下……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
法布尔用拟人的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特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空”﹑“翻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的写了出来。
蝉体颜色的变化:
淡绿色→棕色
11-13
蝉的产卵
地点:细树枝上
方式:用胸部尖利的工具,在细树枝上刺小孔,大概会刺三四十个小孔。
数量:每个小孔,一般约十个卵,总数三四百个。
3.蝉产卵的地点、方式和数量
14-17
蝉卵的危险
蚋:又叫“黑蝇”,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食人畜的血液;能传播疾病。
文章说蝉有个“本能”是指它
只会产卵却不懂得保护这些卵。
蝉拯救自己的家族就是要产大量
的卵,这样在遭到破坏时才可能
有幸存者,它产这么多卵,是为
了防御这种特别的危险。
4.蝉的敌人是什么?蝉用什么办法来拯救自己的家族的?
25、26
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
在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中,作者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蝉的地下生活。但说是“未被发现的秘密”,这句话体现了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秘密”是说人们对蝉的四年地下生活所知甚少,现在了解的情况只是对蝉的地穴考察后的推论,更多的情况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考察与研究。
5.“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未被发现的秘密。”对这个秘密,作者真的一无所知吗?
从文中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介绍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这样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1)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2)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
(3)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6.作者不按蝉的生长过程先写蝉的卵,而是首先写蝉的地穴,从蝉的幼虫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合作交流讨论以下精彩句子,掌握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1.“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
2.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大都是”“十五六英寸”“完全”,这些词语从程度和数量上都真实而准确说明作者细致的观察,科学的表述。
合作探究
3.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采用拟人手法,把蝉当作体操运动员来写,生动有趣的写出蝉离开壳的过程。
4.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
九点钟到十二点半,一方面写出作者细致耐心的观察,真实准确的说明蝉全部脱出壳需要三个半小时。
5.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
在道路的前面加“阳光”“暴晒”两个限定词语,准确写出小圆孔出现的位置,也反映出作者观察的真实细致。
6.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必须”这个副词从程度上,“刀子”从工具上,一方面看出作者观察的真实,记录的准确,另一方面也写出蝉建造的地穴之坚固。与后文“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这句话相呼应,突出蝉生长的艰难。
7.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
“约”表示估计;“一英寸”“一点儿”用数量词准确而真实的说明小圆孔形状。
这一段是动作描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往往”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说明蝉大多时候找向上翘起的树枝,但也有例外,如果去掉的话说明只有找到向上翘起的树枝蝉才会产卵,与原意不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9.第12段“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8.“它翻转身体,是头部向下……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
10.文艺性说明文有何特点?
文艺性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一种,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的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特点:
①短小精练,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
②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
③文笔轻松、活泼、生动、形象,颇有文采,有叙述,有描写。
④题材新颖、适时,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⑤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科学融入艺术之中,富有情趣,引人入胜。

蝉的卵
蝉的地穴
幼虫入地
出穴成长
成虫产卵
地穴出口
洞口(2~3)
建穴(4)
伺机出穴(5~7)
出穴(8)
脱皮(9~10)
飞离树枝(11)
天敌破坏(14~17)
孵化(18~20)
产卵(12~13)
落地(21~23)
挖穴隐藏(24)
幼虫
成虫

幼虫
逻辑顺序
1.采用倒叙的说明顺序
文章按照幼虫→成虫→产卵→幼虫(顺序:卵→幼虫→成虫→生活习性、生理特征)的顺序行文,跟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为了突出蝉的“4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写作特点
多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蝉以人的性格特点,写出了蝉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2.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描写了蝉的习性,让读者对蝉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四是多运用拟人化手法,“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4.生动形象的语言。
一是准确性(准确、明晰、平实),如“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二是生动性(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感情),如“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三是通俗性(口语化),如“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

蝉的地穴
1.幼虫的洞口
2.幼虫的穴道从幼虫
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3.幼虫出穴后
蝉的卵
1.蝉的产卵
2.蝉卵的敌人
3.蝉卵的孵化
4.幼虫的活动
赞叹、同情
四年地底下的生活,
一个月阳光中的歌唱
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