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五章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新课标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 第五章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新课标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30 11:2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大气
岩石
动物(生物)
植物(生物)
土壤

地形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各要素的变化
地图P40
步步高P102
美国气象学家
爱德华·洛伦兹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提出了“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历史上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的变化
春秋战国——53 %;
秦汉时期——42 %;
唐宋时期——32 %;
明清时期—— 4 % ;
目前黄土高原草地占30.5%,森林覆盖率12.0%,若去除灌木林和疏林,森林覆盖率仅6.5%。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
《诗经》对黄土高原的描述是“山林川谷美,麇鹿兽成群” 可见当时黄土高原南部野鹿成群,虎豹出没,森林面积广大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2019·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
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
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如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
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1.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2018天津卷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D
2018天津卷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D
2016·全国文综甲卷,6~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C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D
C
6.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6~8题。

7.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的时空变化考查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8.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2016·全国文综乙卷,37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右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016·全国文综乙卷,37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右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
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2016·全国文综乙卷,37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右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
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
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
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题组一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014·江苏地理)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第1题。
1.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D
波巴布树(猴面包树)
它能贮几千公斤甚至更多的水,简直可以称为荒原的贮水塔了
题组二
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化
(2015·江苏地理)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2.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解析答案
B
题组三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3.(2011·福建文综)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m。R河中上游地区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