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1 00:0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节选)
【乙】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节选)
【注】①自詨(xiào):呼唤自己的名字。②堙(yīn):填塞。
(1)下列句中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草木)
B.又北二百里(向北走)
C.固不可彻(彻底)
D.白喙,赤足(红色的脚)
(2)下列“以”的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以残年余力
B.盖以诱敌
C.以堙于东海
D.静以修身
(3)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
B.发鸠山上有很多的柘木,柘木林中有精卫鸟,它们的样子和乌鸦很相似。
C.在称呼上,智叟的“叟”是敬称,愚公的“公”是略显不敬之称。
D.精卫鸟经常衔来西山的木片和石子,是想把淹死过女娃的大海填塞起来。
(4)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翻译成现代汉语。
(5)请说说愚公和精卫有什么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学习。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画线词。
①达于汉阴






_______________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_______________
③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
④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本在冀州之南
B.汝之不惠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告之于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4)作者在文中安排京城氏之子这一人物有何意图?
(5)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______________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______________
③甚矣,汝之不惠






惠: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节选自《二翁登泰山》)
【注】①第:房屋、宅子。②向:从前。③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④曩(nǎng):以往、过去。
(1)下列各项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



惩:惩罚
B.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C.妻子去乡




去:离开
D.二翁偕往




偕:一起,一同
(2)下列画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君之力
A.已而之细柳军
B.乙翁欲扶之
C.立天下之正位
D.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愚公提出了移山的主张,得到了众人的响应,唯独他的妻子提出了两个疑问,可见他的妻子极力反对愚公移山。
B.【甲】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乙】文中乙翁邀请甲翁同登泰山,甲翁以年老为由推辞,乙翁用“愚公移山”的事例说服了甲翁。
D.【乙】文中两翁登泰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年且九十(



)②杂然相许(



)③一厝朔东(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寓言,既有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B.文章以“愚”命名大智大勇的愚公,以“智”命名鼠目寸光的智叟,这一颠倒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理由充分,信心百倍,他指出“人无穷”而“山有尽”,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D.愚公妻子的“献疑”和河曲智叟的“汝之不惠”表示二人对愚公移山行为持反对意见,认为愚公的行为是不明智的。
6.
皎然献诗
吴兴僧昼,字皎然,工兴律诗.尝谒韦苏州,恐诗体不合,乃于舟中抒思,作古体十数篇为赘。韦公全不称赏昼极失望明日写其旧制献之.韦公吟咏,大加叹咏,因语昼云:“师几失声名.何不但以所工见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昼大伏”其鉴别之精.
【注释】①吴兴:今浙江湖州。②工:擅长,善于。③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做过苏州刺史而得名。④贽: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⑤猥希:迎合。⑥伏:同“服”,敬佩,信服。
(1)文中“尝谒韦苏州”的“谒”在文中的意思是。
(2)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划出两处)韦公全不称赏昼极失望明日写其旧制献之
(3)你从文中得到哪些启示?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萧艾:指艾蒿。⑤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清风过之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凌厉而见杀
C.斯是陋室/是所谓遁世无闷
D.同予者何人/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2)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 )
A.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B.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C.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D.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3)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②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4)文中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堪称君子?请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注】①文学缊藉:文采出众含蓄。②卓荦奇才:卓越出众的奇才。③擢:提拔。
(1)“久之,卒用为相”中“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狄仁杰是“真伯乐”呢?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醉猩著屐
猩猩在山谷,行常数百为群。里人以酒并糟设于路侧。又爱著屐。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则知张者祖先姓字,及呼名骂云:“奴欲张我,舍尔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及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皆获,辄无遗者。
【注】①屐(jī):木头鞋。②设张:设置诱捕的机关。③奴:奴仆,骂人语。④逮:直到。
(1)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2处)
及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
(2)猩猩明知道“里人”设置机关诱捕它们,仍然去接近机关,最终导致“_______________”的结局。由此,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_______________。(第一空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参考答案
1.
C
A
C
(4)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
(5)我们要学习他们:具有明确的目标,远大的抱负,宏伟的志向;坚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
2.
(1)①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②险峻的大山,③同“慧”,聪明,④愁苦。这里指担心
(2)B
(3)①苦于大山北面(道路)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
②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4)安排京城氏之子帮助移山,既表明移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突出了愚公不“愚”,移山的壮举受到众人的拥护,连儿童也欣然参与。同时,也为与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5)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3.
(1)①将近,②同“无”,没有,③同“慧”,聪明
(2)①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②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3)D
4.
A
C
A
(4)①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②现在我辈才六十余岁,有什么老的呢!
5.
(1)①将近,②赞同,③放置,安放
(2)①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②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3)D
6.
拜访
韦公全不称赏/昼极失望/明日写其旧制献之
人应该勇于展示自己的特长(要自信),为迎合他人弃己所长,必然导致失败。
7.
D
C
(3)①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
②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洁净,但平时与艾蒿没有什么两样。
(4)①无人赏识的时候能耐得住寂寞。
②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
③不被理解赏识而不为此烦恼。
④善于把握时机施展才华。
8.
(1)最终,终于。
(2)我所推荐的人可做宰相,而不是司马这样的官。
(3)从狄仁杰推荐的张柬之、姚元崇等数十人都成为名臣和天下有才的人都在他的门下可以看出狄仁杰是“真伯乐”。
9.
(1)及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
(2)①为人之所擒(,皆获,辄无遗者),②示例:我们要禁得住眼前的诱惑,不要自作聪明、自投罗网。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