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峡》
1.
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
,
地理学家。代表作《
》。
2.
划分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
重点字词
(1)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
(3)虽乘奔御风:
(4)不以疾也:
(4)素湍绿潭:
(5)属引凄异:
4.
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
)
哀转久绝(
)
绝 多生怪柏(
)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3)清
回清倒影(
)
清荣峻茂(
)
5.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奔:
)
(2)林寒涧肃(寒:
)(肃:
)
(3)空谷传响
(空谷:
)
(4)素湍绿潭
(湍:
)
(5)回清倒影
(清:
)
6.重点句子翻译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⑩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谢中书书》
1.
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
,
思想家。
2.
划分停顿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重点字词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4)沉鳞竞跃: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
重点句子翻译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1.
文学常识
苏轼,字
,号
。
文学家。
2.
划分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重点字词
(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为乐者:
(4)遂至承天寺:
(4)相与步于中庭: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
一词多义
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5.重点句子翻译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朱元思书》
1.
文学常识
吴均,
文学家。
2.
划分节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
重点字词
(1)风烟俱净:
(2)猛浪若奔:
(3)蝉则千转不穷:
(4)鸢飞戾天者:
(4)经纶世务者:
(5)横柯上蔽:
4.
一词多义
绝
猿则百叫无绝(
)
天下独绝(
)
上
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
直
直视无碍(
)
争高直指(
)
无
直视无碍(
)
猿则百叫无绝(
)
5.
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上:
)
互相轩邈(轩:
邈:
)
任意东西(
东西:
)
风烟俱净(净:
)
横柯上蔽(上:
)
猛浪若奔(
奔:
)
望峰息心(息:
)
6.
重点句子翻译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诗歌
一、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心情寂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
”描绘了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4)《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钱塘湖春行》中描写驻足赏花、骑马踏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鸟儿争春来描绘早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一)《野望》
1.
首联“望”字点题,“东皋”交代_______,“薄暮”交代_______,“徙倚”表现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2.
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画面。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二)《黄鹤楼》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
看法。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3.
用自己
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4.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三)《使至塞上》
1.
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征蓬”比喻
______________。
2.
从修辞角度说说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王士祯评此诗颈联“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请赏析这二字的妙处。
(四)《渡荆门送别》
1.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请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所写的景象。简析“随”和“入”两个字好在何处。
2.
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3.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五)《钱塘湖春行》
1.诗歌讲究炼字,请品味颈联中“乱”“浅”的妙处。
2.
诗歌题目中的“行”是全诗的线索,请简要概括本诗围绕“行”写了哪些内容。
3.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5.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第3页/共6页
保桓中学专用试卷
第4页/共6页
第5页/共6页
保桓中学专用试卷
第6页/共6页2021年秋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解析版)
《三峡》
1.
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
善长
,
北魏
地理学家。代表作《
水经注
》。
2.
划分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
重点字词
(1)略无阙处:
毫无。略,几乎
(2)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不是。自,如果
(3)虽乘奔御风:
即使
(4)不以疾也:
不如
(4)素湍绿潭:
白色
(5)属引凄异:
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4.
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
隔绝
)
哀转久绝(
消失
)
绝 多生怪柏(
极
)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从
)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
(3)清
回清倒影(
清波
)
清荣峻茂(
水清,清澈
)
5.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奔:
动作名,飞奔的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
(3)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
(4)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
)
(5)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
6.重点句子翻译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⑩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有时候皇帝命令急需传达,这时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1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答谢中书书》
1.
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
通明
,
南朝齐梁
思想家。
2.
划分停顿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重点字词
(1)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
季节
(3)晓雾将歇:
消散
(4)夕日欲颓:
将要
;
坠落
(4)沉鳞竞跃:
潜游水中的鱼儿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4.
重点句子翻译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记承天寺夜游》
1.
文学常识
苏轼,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
北宋
文学家。
2.
划分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重点字词
(1)月色入户:
门
(2)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
(3)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4)遂至承天寺:
于是
(4)相与步于中庭:
在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4.
一词多义
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
念无与为乐者(
和
)
5.重点句子翻译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
1.
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
文学家。
2.
划分节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
重点字词
(1)风烟俱净:
消散
(2)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3)蝉则千转不穷:
同“啭”,蝉鸣
(4)鸢飞戾天者:
至,到达
(4)经纶世务者:
筹划,治理
(5)横柯上蔽:
树木的枝干
4.
一词多义
绝
猿则百叫无绝(
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
形容词,绝妙
)
上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
直
直视无碍(
形容词,一直
)
争高直指(
形容词,笔直
)
无
直视无碍(
副词,没有
)
猿则百叫无绝(
副词,不
)
5.
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
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风烟俱净(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
横柯上蔽(上: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奔(
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
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
6.
重点句子翻译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马。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官员,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诗歌
一、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心情寂寞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4)《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钱塘湖春行》中描写驻足赏花、骑马踏青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鸟儿争春来描绘早春景象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诗歌鉴赏
(一)《野望》
1.
首联“望”字点题,“东皋”交代地点,“薄暮”交代_时间__,“徙倚”表现诗人_郁闷孤单__的心情。
2.
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画面。
举目四望,树木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二)《黄鹤楼》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
看法。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3.
用自己
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4.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愁”字。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三)《使至塞上》
1.
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_出使__,“征蓬”比喻
远行之人,诗人自己。
2.
从修辞角度说说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以“蓬”“雁”自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3.王士祯评此诗颈联“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请赏析这二字的妙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
劲拔坚毅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的温暖苍茫之感。一“直”一“圆”,不仅准确地描绘出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而且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
(四)《渡荆门送别》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随”字化静为动,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2.
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3.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明月映入江水,好像天上飞下来的明镜;多变的云霞在江上形成美丽的景象。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五)《钱塘湖春行》
1.诗歌讲究炼字,请品味颈联中“乱”“浅”的妙处。
“乱”字形象的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
2.
诗歌题目中的“行”是全诗的线索,请简要概括本诗围绕“行”写了哪些内容。
先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接着写仰视所见的暖树上莺燕争春,俯视所见的花草迎春,最后写游览终点湖东和杨柳阴下的白沙堤。
3.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把初春时的小精灵描绘的机灵可爱。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第3页/共6页
保桓中学专用试卷
第4页/共6页
第5页/共6页
保桓中学专用试卷
第6页/共6页